錢宏祥
趙先生在國際航班晚點后,因疏忽大意錯過登機時間,被拒絕登機,而當時,飛機剛剛關閉艙門,并沒有開始滑行。在趙先生看來,飛機晚點本身已經給自己帶來不便,之后又沒有留出足夠的登機時間,造成時間和經濟上的雙重損失。協商未果的情況下,趙先生將航空公司告上法庭。那么,根據航班管理規定,發生的損失應由哪一方承擔呢?
航班晚點 旅客大意漏乘
趙家林是上海市某貿易商行的老板,常年往返日本東京、大阪洽談進出口業務。2015年8月上旬,經過整整一周的緊張談判,他與東京的一家株式會社終于敲定了一筆合作業務。
多年的商務生涯,趙家林慣于精打細算。合同一經簽字,他即打算返程。在攜程網上查詢到,他最早能趕上的從東京飛往上海航班,是8月8日凌晨01:30,該航班由上海某航空公司運營。因為是夜間飛行,機票打折后僅需人民幣1038元,是通常價格的九分之一。連續數天的激烈談判,讓趙家林的身心有些疲憊,他盡管十分需要休息,仍毫不猶豫在網上訂下了機票。匆匆打點行裝后,顧不得吃晚飯就叫了的士,火速趕往日本東京羽田國際機場。
到羽田機場時已是8月7日23:45,他氣喘吁吁地從服務窗口取走機票,在規定的時間內辦完了登機手續,并將行李辦理了托運,領取了登機牌。于00:10順利到達了登機口。他看了一下登機牌,上面有特別提示,內容為,請于起飛前30分鐘到達登機口,出發前10分鐘將無法登機。看了提示,自己已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登機口,便坐下來休憩片刻,靜候00:50登機。但在00:30,候機大廳的廣播喇叭忽然傳來了日、中、英語言的輪番播音,告知飛機將晚點,具體登機時間等待通知。趙家林這時才想起自己還沒有吃晚飯,立刻感到饑腸轆轆。考慮登機還有一段時間,便離開登機口,來到不足百米遠的候機大廳附屬餐廳用餐。由于這次談判很順利,購買機票還省了不小一筆費用,他特地點了一份精美的日本料理,邊戴上耳機聽音樂邊享受美味。
01:01時,候機大廳傳來第二次廣播,通知飛往中國上海的旅客,預計01:15起排隊登機。此時,他戴著耳機沒有聽到,繼續滯留在餐廳。到了01:20,他離開餐廳看到了候機廳顯示屏的實時信息,一路小跑去登機口,工作人員對他90度鞠躬:“對不起,先生,飛機已經關閉艙門,請您到行李處領取行李。”趙家林的行李已經從飛機上卸下來,轉到了寄存處。
眼見這班飛機即將起飛,自己卻被擋在登機口外面,趙家林十分惱火。從工作人員給他的解釋得知,第二次廣播通知的時間是01:15登機,據此推斷,登機時間并非起飛時間。自己到達登機口時,僅僅遲了5分鐘左右。作為已經晚點的飛機,應當預留足夠的時間等待乘客,而不應匆匆關閉艙門進行截載。為此,趙家林據理力爭,工作人員只是連連鞠躬,表示無能為力。
想著公司待處理的一大堆事務,他歸心似箭,為不耽誤返程計劃,趙家林只好以18.4萬余日元的價格,另行購買了10多小時后日本一家航空公司的航班機票,飛回了上海。
協商未果,怒打索賠官司
趙家林回到上海后,粗略計算了一下自己的損失,機票差價人民幣8739元,入住賓館的交通費以及食宿費人民幣約2500元,共有1.1萬多元。他認為,這些損失均由于上海某航空公司航班延誤所造成的。通過上網查詢,根據中國民航總局《民航局航班正常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航空公司必須對航班延誤進行補償。為此,他找到了上海某航空公司,要求賠償上述損失。
對于趙家林提出的索賠要求,上海某航空公司認真進行了核查,最終給出的調查結論是,趙家林屬于漏乘性質,其發生的損失,非航空公司自身原因。考慮此前確有班機延誤的事實存在,決定給予退還機票款人民幣1038元。并稱,根據中國航空運輸協會《航空運輸服務質量不正常航班承運人服務和補償規范(試行)》,對其他非承運人服務質量問題造成的損失,不予賠償。此意見上海某航空公司給予了趙家林明確的書面答復。
四處奔波,耗時費力,僅僅得到退還機票款的結果,趙家林很不甘心,他認為,航空公司明知理虧,卻故意克扣消費者。為此,他多次發函向中國民航總局、上海消費者權益協會、中國消費者權益協會投訴,但均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2015年10月30日,他向航空公司所在地的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遞交了民事訴狀。
各持己見 法庭細分責任
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分別于2015年12月2日及2016年1月26日公開開庭審理。
趙家林訴稱:原告在攜程網上購買了2015年8月8日01:30從東京羽田機場飛往上海浦東機場的機票一張。被告上海某航空公司通知延遲登機時,因時間尚且充裕,自己離開登機口,至百米遠處候機大廳內的餐廳用餐。被告第二次通知登機時,原告根據常規,為錯開排隊高峰,稍許延遲進入登機口,航班卻已提前截載,原告只得另行購買機票返回上海。被告先通知延后登機,后又提前登機,對原告進行了誤導。因被告的誤導行為,給原告造成了機票差價款、交通費、住宿費等實際損失11239元。根據中國民航總局、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的相關規定,被告應給予全額賠償。
為支持自己的主張,趙家林在開庭時向法庭提交了證據:航空公司的登機牌、日本航空公司的登機牌及付款憑證、日本航空公司上海辦事處的證明。
被告上海某航空公司辯稱:原告的行為屬于漏乘,且漏乘完全是原告自身原因造成的。航班雖發生了延誤,被告多次通過廣播告知登機時間。原告到達登機口時,早已停止登機。在此過程中,被告已經完全盡到了提醒注意義務,故原告漏乘飛機責任應該自負,相應損失也應由原告自行承擔。被告雖退還了原告機票款,但目的是為了解決矛盾,并非承認被告違約承擔責任。
法院審理認為:航班延誤后,一般會出現以下情況,如乘客在辦理登機牌前收到航空公司航班延誤的通知,乘客可根據新的起飛時間適當推遲前往機場。如乘客辦理完登機牌后,被告知航班延誤的,該情況屬于短時間延誤,存在隨時起飛的情況,乘客一般應在候機大廳處等候,隨時關注航班起飛信息。關于登機口的關閉時間,中國民用航空局《機場航班運行保障標準》規定,航班停放遠機位時,為確保航班正點關艙門,最遲關閉登機口時間不應晚于航班計劃/預計關艙門時間前10分鐘。
就本案原告而言,辦理完登機牌,應在航空公司規定的登機時間內進行登機。被告航班雖有延誤,但已通知到原告預定在01:15登機。事實上原告自認在01:20才到達登機口,原告辯解的遲到原因是不想排隊,錯開登機高峰,原告對該過分自信的故意行為,理應承擔一定的責任。對此,酌定原告對損失自行承擔20%的責任。
就被告而言,航班延誤,已對乘客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之后又不斷的變更登機時間,且登機到關艙起飛的時間間隔較短。其次,被告自述關閉登機口的時間距離關艙門的時間超過10分鐘,與原告登機牌上提示限定的最短時間不符。該限定的最短時間雖然未必是一定要遵照執行的強制時間,但在航班延誤的情況下,被告應盡一切可能保障乘客能搭乘上飛機。再者,本案航班是國際航班,持護照登機的乘客如延誤,有可能會因簽證到期等因素產生較嚴重的后果,對于已經辦理登機手續未按時登機的乘客,航空公司應采取相應的措施,盡可能的避免乘客漏乘。對原告另購機票款的損失,被告上海某航空公司應承擔80%的賠償責任。原告趙家林主張的交通費、食宿費損失,因未提供相應證據,不予支持。
2016年2月26日,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據此作出判決,上海某航空公司賠償趙家林人民幣6445元。
(文中當事人為化名)
編輯:鄭賓 393758162@qq.com
點評
處理旅客漏乘飛機的歸責辦法
中國民航局《中國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國內運輸規則》第三十五條規定:旅客誤機按下列規定處理:(一)旅客發生誤機,應到乘機機場或原購票地點辦理改乘航班、退票手續。(二)旅客誤機后,如要求改乘后續航班,在后續航班有空余座位的情況下,承運人應積極予以安排。不收誤機費。(三)旅客誤機,如要求退票,承運人可以收取適當的誤機費。
根據以上條款,旅客漏乘飛機問題的處理按下列規定處理:
(一)由于旅客原因發生漏乘,旅客要求退票,按本條第一款的有關規定辦理。
(二)由于承運人原因旅客漏乘,承運人應盡早安排旅客乘坐后續航班成行。如旅客要求退票按本規則第二十三條規定辦理。(第二十三條規定:航班取消、提前、延誤、航程改變或承運人不能提供原定座位時,旅客要求退票,始發站應退還全部票款,經停地應退還未使用航段的全部票款,均不收取退票費。)
綜上,如果因為承運人原因導致旅客漏乘,旅客不會付出額外的機票成本,主要只是在時間安排以及行程方面受到損失。若是旅客自身原因漏乘的話,則需要支付機票改簽、退票方面的費用以及時間安排和行程耽誤造成的一系列損失。本案中發生的旅客漏乘問題,屬于航空公司和旅客自身的混合過錯所造成,應根據其過錯大小按比例擔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