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恩
1月20日是“大寒”,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后一個節氣。民間素有“小寒大寒,冰冷成團”的諺語。大寒雖是最嚴寒之時,但寒極必暖,陰極陽生,隱隱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跡象。因此,大寒養生保健要適應季節由冬向春的轉變特點,注意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調養。
冬季將去春臨近,防寒防病是重點 俗話說,“小寒大寒,防風御寒”,可見大寒節氣養生保健的重點是防寒防病。要隨著氣溫的變化隨時增減衣服,出門時要戴上口罩、帽子和圍巾等,預防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另外還要重視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治療。氣候寒冷使得皮膚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臟的負擔增大,所以,患者此時要注意防寒保暖,一旦出現不適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冬令進補近尾聲,飲食調養趨清淡 大寒節氣與立春相接,所以飲食調養要根據季節的變換作相應調整。首先,冬令進補應逐漸減少,并應適當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質和滋陰潤燥的食物。但在嚴寒天氣,必須增加糖、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入,可以吃點雞蛋、牛奶及其制品,以滿足機體需要。由于冬季汗少尿多,還要多食用一些富含無機鹽的食物,適當增加動物內臟、瘦肉類、魚類、蛋類等食物,也可以適當進一些甲魚、海參、桂圓、栗子等溫熱滋補食品。還可多喝滋補粥,比如羊肉蘿卜粥、遠志棗仁粥、固腎五黑粥等。其次是選擇一些清淡的食物,讓膏粱厚味與清淡食物搭配,以使脾胃慢慢適應。還要適當增加紫蘇葉、生姜、大蔥、辣椒、桂皮等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御風寒邪氣的侵擾。
體育鍛煉莫畏寒,適度運動要堅持 大寒節氣要適當進行體能鍛煉,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中老年人可適當地進行一些有氧運動,比如快走、慢跑、跳繩、踢毽子等,既活動了肢體,還能使氣機通暢,血脈順和,全身溫暖。但室外活動不可太早,最好等日出后再外出鍛煉。為防止運動損傷,在運動前先要做一些如慢跑、搓臉、拍打全身肌肉等準備活動,也可以雙手抱拳,虎口相接,左右來回轉動,這樣不僅可以增加手指的靈活性,預防凍傷,還可預防感冒。同時,還應注意循序漸進和運動強度,不宜過度激烈,避免擾動陽氣。
大寒到來年臨近,蓄精藏神不可忽 春節臨近,氣象更新,處處洋溢著歡樂喜慶的佳節氣氛。但此時仍處于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期,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還處于相對緩慢期,陰精仍需繼續培護,陽氣不可過早擾動。因此,大寒養生還需順應“冬季養藏”的原則,“起居有常養其神”,“不妄勞作養其精”,盡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要控制自己的情志活動,保持精神安靜,讓神潛藏于內而不暴露于外。要早睡晚起,勞逸結合,養精蓄銳,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同時還要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為名利所累,這樣才有利于健康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