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新順
中醫認為,當寒證或者熱證發展到極點時,有時會出現與疾病本質相反的假象,如“寒極似熱”“熱極似寒”。這些假象往往出現在病情危急的緊要關頭,如果不仔細診察,抓不住疾病本質,就會被假象所迷惑,造成誤診、誤治,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真寒假熱,就是內有真寒,外見假熱的證候。這是由于陰寒內盛格陽于外,陰陽寒熱格拒而成,故又稱“陰盛格陽”。表現為身熱,面色浮紅,口渴,脈大,好像屬于熱證,但病人身雖熱卻反欲蓋衣被,渴欲熱飲而飲不多,面紅時隱時顯,浮嫩如妝,不像實熱之滿面通紅,脈大卻按之無力。同時還可見到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長、舌淡苔白等陰寒內盛的癥狀。此時熱象是假,陽虛寒盛才是疾病的本質;治療不能清熱,而應以溫里回陽,引火歸元之法救治。方可選用參附湯、四逆湯、附子理中丸等。
真熱假寒,就是內有真熱,而外見假寒的證候。這是由于陽熱內盛,陽氣閉郁于內,不能布達于四末而致。因其陽盛于內,拒陰于外,故也稱為“陽盛格陰”。根據其陽熱閉郁而致手足厥冷的特點,又稱之為“陽厥”或“熱厥”。表現為手足冷、脈沉等,好像屬于寒證,但四肢冷而身熱不惡寒反惡熱,脈沉數而有力,更見煩渴喜冷飲,咽干、口臭、譫語、小便短赤,大便燥結或熱痢下重,舌質紅,苔黃而干等里熱熾盛的癥狀。治療不能溫陽,而應以清瀉里熱、疏達陽氣之法救治。方可選用黃連解毒湯等。
一般來說,假象的出現,多在四肢、皮膚和面色方面,而臟腑、氣血、津液等方面的內在表現則常常能如實反映疾病的本質,故辨證時應以里證、舌象、脈象等方面為主要依據。再者,假象畢竟和真象不同,如假熱之面赤,是面色胱白而僅在顴頰上見淺紅嬌嫩之色,時隱時現,而真熱的面紅卻是滿面通紅。假寒常表現為四肢厥冷,而胸腹部卻是大熱,按之灼手,或周身寒冷而反不欲近衣被,而真寒則是身蜷臥,欲得衣被。只要能把握這些,二者不難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