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璞
癌細胞偏愛甜食?微波爐加熱會讓食物致癌?隨著微信的普及,微信朋友圈常常出現聳人聽聞的“健康”文章,這些文章常拿人們聞之色變的癌癥吸引眼球。然而專家提醒,大家千萬不要被這些以訛傳訛的癌癥文章嚇倒。
生活中這些做法會 致癌!小心!
健康一生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關于生活中會致癌的錯誤做法,真是嚇了一身冷汗。有以下習慣的朋友可要特別注意了!不要喝隔夜水、千滾水,筷子最多半年就要換新,新衣服要洗洗再穿,開車時要先通風,因為這些都含有很多致癌物質!愛吃甜食的可要少吃了,不僅是為了預防糖尿病,更因為癌細胞可是超愛甜食的!有用微波爐加熱食品習慣的人可要管好自己的手了,使用微波爐不僅容易泄漏微波、有電磁輻射,微波加熱的食品致癌性也高!
路豹
隔夜水、千滾水我是向來不喝的!新衣服都要洗后才穿!只是天生愛吃甜食啊……
空中大白鯊
剛買了新車,每次開車門時都感覺里面味道很重,聞后很不舒服,甲醛、苯之類的都多吧,多通風,時間久了會好一些。買車前特意查了資料,注意車里要少放一些車飾,座套、腳墊什么的也盡量少用,東西越多,可能存在的空氣污染源也越多!
青松911
我家筷子好像都用了五六年了吧,不斷就不換新,沒感覺有什么不妥呀。
滄海一粟555
一般情況下,微波爐都是可以完全放心使用的。微波爐必須經過國家檢測機構進行安全檢測,檢測合格后才能在市場上銷售。檢測標準為GB4706.1-2005和GB4706.21-2008,標準規定距微波爐外表面50毫米或以上任一點,微波泄漏不超過50W/㎡。此安全要求與歐盟實施的標準基本一致。我國的微波爐企業的出廠要求比較嚴格,在生產線上就可以直接測量微波是否泄漏,發現異常可以及時返工或返修。因此出現在市場上的大部分微波爐的微波泄漏量都控制在10W/㎡以內,遠遠低于標準規定限值。
癌細胞愛甜食
網絡傳言 冰淇淋、草莓蛋糕、布朗尼,加了糖的甜食,往往讓人難以抗拒,但糖會“滋養”癌細胞,為預防癌癥,應少吃甜食為妙。
江蘇省腫瘤醫院陳仕林主任醫師:“糖”是一種籠統的說法,在化學式的表現上類似于“碳”與“水”的聚合,故又稱之為碳水化合物,這種物質在人體消化系統中會被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人體所有細胞都需要葡萄糖來提供能量,無論是不好的細胞(比如癌細胞)還是正常的細胞。但是相對而言,癌細胞比正常細胞生長更為迅速,對葡萄糖的需求量更大,所以有些人誤以為是吃多了甜食就會給癌細胞提供營養,幫助它快速生長。但是從臨床接診的癌癥患者來看,并沒有明顯的偏食甜類食物的現象。至于偏食甜食容易變胖,而肥胖又會增加癌癥的風險,這是另一回事。不能說吃甜食就會增加致癌的風險,只要科學飲食,合理搭配都是可以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偏食某一類食物與癌癥還是有聯系的,偏食腌制類的食物會增加食道癌的風險,偏食辛辣刺激類的食物會增加胃癌的風險,偏食肥甘厚膩類的食物會增加腸癌的風險。
微波爐加熱的食物會致癌
網絡傳言 蘇聯、德國、瑞士等國家對“微波爐造成人體傷害”作了許多研究,發現許多負面的結果。微波食品會產生新的有毒甚至致癌的化合物;食物的營養價值嚴重流失;當你吃微波食品時,身體會暗中發生一些變化。這些食物容易導致癌癥,荷爾蒙失調,淋巴和消化系統紊亂,血液和免疫力異常,情緒低落,永久性腦損傷,甚至還有心臟病。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放射科郝蘇榮主任醫師: 微波爐加熱的物品需標注有“可微波加熱”字樣或者標示該塑料容器是相對安全的。否則,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微波爐的確具有輻射,但是微波爐的這種輻射與致癌沒有太大聯系。一般市民使用微波爐的時候,距離一米之外基本不會有健康危害。微波是一種電磁波,跟大家使用的收音機所用的電波、紅外線以及可見光本質上是一類東西,差別只在于頻率的不同。微波爐的“輻射”是指微波的能量可以發射出去,跟X光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產生的輻射是不一樣的。X光雖然也是電磁波,但是其頻率比微波高很多,能量也高,而放射性同位素在衰變過程中會放射出粒子,所以它們能讓生物體產生癌變。因此,只要是合格的微波爐產品,使用中沒有被損壞,就不會泄漏出能夠傷害人體的微波來。
江蘇省腫瘤醫院陳仕林主任醫師:物理加熱與微波加熱相比而言,物理加熱顯然更健康一些,所以日常生活中雖然不至于擔心因為使用微波爐致癌,但是盡量還是多選擇物理加熱的方式烹飪更好一些。
喝隔夜水、千滾水會致癌
網絡傳言 隔夜水、千滾水里亞硝酸鹽很多,喝了會引起中毒,嚴重的甚至意識喪失、死亡,而且亞硝酸鹽還致癌。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老年病科食療藥膳門診王東旭副主任中醫師:這些水其實都是白開水,隔夜水的存放時間長,千滾水是反復煮沸的開水。久存、久沸的水里的確會有亞硝酸鹽,但這些含量很低,有資料顯示每升也只有100多微克,如果達到有害的量至少要喝一噸以上。而且亞硝酸鹽本身并無致癌性,轉化為亞硝胺類物質才致癌,而轉化需要很多前提條件,不是說把水煮沸就能生成。
新衣服不洗就穿會致癌
網絡傳言 人們通常在購買了新衣服之后拆開包裝,拿出來就直接穿在身上,這是錯誤的。因為新衣服上大多殘留防皺處理時的化學藥品甲醛,而甲醛會致癌。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皮膚科杜長明博士: 我國從2003年起,就已全面禁售含有甲醛的服飾,但由于衣服在加工過程中的染色、定型等工序會使用一些含有甲醛成分的化學制劑,所以這種現象仍然存在。但致癌性跟致癌物的接觸濃度、接觸時間長短是相關的。甲醛是一種揮發性的氣體,少量接觸很難在人體內積累。一些人穿新衣服后會過敏,其實與個人體質有關,有些人的皮膚相對敏感,穿了有甲醛殘留的衣服比較容易過敏。雖然“穿沒洗過的新衣服會致癌”不太靠譜,但這肯定是不健康的,尤其是貼身穿的衣物,最好清洗晾曬之后再穿。
筷子3個月不換會致癌
網絡傳言 普通筷子使用3~6個月后,由于食物、洗滌劑及空氣、餐柜內殘留物附著,顏色會發生改變。此時,筷子會孳生各種霉菌,嚴重發霉的筷子會孳生黃曲霉素,該物質已經被廣泛認定可誘發肝癌。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劉欣副主任醫師:木質和竹制的筷子,一定要保證干燥,如果沒有發霉而且干凈清潔,不一定非要3個月就要更換。但是,筷子一旦出現霉斑,就要立即更換。因為發霉的筷子有可能被黃曲霉素污染。黃曲霉素為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對人及動物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木質和竹制的筷子定期用沸水煮半小時,放置在空氣中晾曬干燥再使用。盡量不要把筷子放在密閉的空間里,洗筷子時不要抓著一把用洗潔精猛搓,這樣很容易使筷子變粗糙,產生許多細小的凹槽、裂紋,導致微生物殘留。
車內空氣污染會致癌
網絡傳言 根據研究,汽車的儀表板、沙發、空氣濾清器會釋放“苯”,產生毒素而致癌。苯每平方英尺的可接受水平為50毫克。若車停在室內又窗戶緊閉,則產生400~800毫克的苯。若停在戶外太陽下且溫度超過15.5℃,苯就上升至2 000~4 000毫克,超出允許量的40倍!人們只要進入車內而又車窗緊閉,將無法避免地快速連續地吸入過量毒素。
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市室環境監測站檢測結果顯示,雖然經暴曬后的汽車內苯的含量微小,但是甲醛的含量卻嚴重超標。測驗結果顯示密閉后的新汽車甲醛含量高達0.22毫克/平方米,駕駛了3年的汽車內甲醛含量也達到了0.14毫克/平方米。而《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規定甲醛的濃度不得超過0.10毫克/平方米。
專家提醒,盡管“汽車空調致癌之說”有夸大和虛假的成分,也沒有科學證據支持暴曬后的車內空氣中的苯或者甲醛的含量足以導致癌癥,但其中給予的危險警示不能不令人提高警惕。在目前的情況下,車輛長時間密閉暴曬后,市民進入車內最好先打開車窗通風,等有毒物質釋放出去后再開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