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業宏(河北灤縣第四中學 河北灤縣 063700)
高效語文課堂構建中的幾點體會
李業宏(河北灤縣第四中學 河北灤縣 063700)
在主體異步教學模式下雙案一體化小組合作學習高效課堂中,教學案的編寫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關鍵,小組合作學習是創建高效課堂的必要保障,對于教師自身來講,語文教師的多閱讀、多積累、多思考一定是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先決條件,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愛學習語文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
教學案;小組合作;高效課堂
我?!爸黧w異步教學模式下雙案一體化小組合作學習高效課堂”課題立項后,開展高效課堂建設已經四五年了,全體教師都全心投身到這一活動中來,教學改革進行地有條不紊,并且有聲有色。學校方面教學整體有了較大的改善,教師個人業務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高效課堂的構建中,有如下體會:
語文教學案的內容包括:學習目標﹑重點難點﹑文本引讀﹑自主學習﹑文本探究﹑課堂小結﹑拓展鏈接或達標檢測﹑學習反思,共八個板塊。教學案在設計時要深入淺出,學生使用時能夠“淺入深出”,摸著“石頭”過河,步步為營,接近目標,從而實現目標。在主體異步教學模式下,每類學生都能得到不同層次的鍛煉,既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又得到了分層培養。
編制教學案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要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編織教學案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我校實行的主體異步教學模式很好解決了這個問題,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根據異步施教原則,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不論上﹑中﹑下水平的學生都成了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每個人都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學習目標,都有了一份屬于自己的成功。
2、要合理教學環節設計。
在教學案試行時,由于學科性質,個別文章篇幅長,為了教學進度,一般都把預習任務放在課下,結果時間長了,就出問題了:為了應付老師的檢查,一些同學自己不動腦筋,抄襲的現象多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于是我們就把自主學習的時間改在課上,師助生﹑生幫生,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本層次的自主學習內容,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所增強。
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了我們的教學不能脫離文本,優秀的教學設計從巧妙的導課開始。通過創設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可以提高課堂效率。有人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導課能夠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可以使其迅速轉入學習狀態。情境導人新課得當,不僅使學生迅速轉入新課,還可引人入勝,將教學推向深入,引起學生的共鳴或者對下一環節的期盼。
3、“別出心裁”的備課也是高效課堂的實施途徑。
如果教師只是機械地按照教參的設置提問,學生也會直接參考教學工具書回答。從表面看課堂充滿生機,有問有答,而實際上無實質內容的提問,無思維過程的回答,是沒有任何高效可言的。比如課文《有月亮的晚上》,教學案就應該側重圍繞中心的環境描寫做文章,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也能學著把這種方法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學是一種“以教為主”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因而呈現的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教學方式,以師講﹑生聽來傳授新知。這種方式的局限性在于教師所教的知識學生無法全部吸收,只能掌握其中的一部分,對于一些學困生,還可能出現“教”無“學”情況。這種做法片面地強調了知識與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學生這樣被動的學習,思維處于封閉或半封閉狀態,學習效率是“低效”甚至“無效”的。
主體異步教學模式下雙案一體化小組合作學習高效課堂則強調了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方式,變單一的師生雙邊活動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媒體之間的多角度﹑多層次互動,這樣,就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從根本上解決提高課堂效率的問題。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雙邊的活動,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合作式﹑研究式等自主性學習,只有教師擁有更高的語文素養,才可能對教材理解的更深刻﹑更全面,才能對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提升形成直接的或潛移默化的影響。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要全面調動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教學,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人人都有學習任務,以完成任務為榮,發揮小組集體智慧﹑小組合作力量,從而達到全員參與﹑共同提高﹑全面發展的目的。
學習《最后一課》時,筆者布置任務“誰是這篇小說的主人公呢?”,讓各小組長組織討論。小組的每一位成員通過學習課文,發表自己的見解,并說明自己心目中的主人公和理由,最后由小組長歸納總結本組的意見,統一本小組的思想認識。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和個人自主學習,每一個成員都有發言的機會,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看法,且理由比較充分,發言自由熱烈。同時各小組組長的總結發言,增加了小組之間相互學習的機會,將教學引向深入,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等也得到了增強。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日益發展,多媒體﹑班班通等現代信息技術已經普及到了學校,通過信息技術營造學生喜愛的學習氛圍,已經在語文教學中發揮了獨特的優勢,是傳統教學技術所不可比擬的。它通過聲光電﹑視頻﹑文本﹑圖片等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將一幅幅教學圖片呈現在學生面前,一段段教學視頻展現在學生視野中,一個個有啟發性的問題出示給學生……例如,學習《背影》時,筆者通過播放多媒體《背影》視頻片段,并配備歌曲《父親》,父親深沉的畫面一出現和歌曲《父親》的響起,教室里的喧鬧聲音戛然而止,學生隨同歌曲的旋律開始唱起《父親》這首歌,學生的思緒一下子進入課文之中。筆者趁勢引導:“父愛是一條河,是一條細細的無聲流淌著的河流(朱自清語)”。這種視頻﹑音頻結合的新課導人出人意料,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學生的學習熱情迅速被激發。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還需要不斷學習,積累更多的經驗,還要探索新課程標準下的高效實用的方法,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來自老師與同學的肯定﹑鼓勵﹑欣賞和贊美,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高效起來。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2]周玉娥,《春意來草自青》.朝華出版社2010.2
[3]《高效課堂的101個細節》廣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
[4]《主體異步教學法》
2012年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課題“高效語文課堂構建中的幾點體會”(JJS2012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