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陜西省太白縣委書記 田來鎖
以超常之舉完成精準脫貧任務
——陜西省太白縣實施精準脫貧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中共陜西省太白縣委書記 田來鎖

編者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山區的小康,就無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對于貧困問題較突出地區的各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壓力更大。近三個月以來,本刊編輯部向甘肅、新疆、黑龍江以及陜西麟游縣、金臺區、寶塔區、太白縣、千陽縣等貧困縣的主要黨政領導約稿,一起探討“精準扶貧”工作,共同獻智獻策。一起和專家學者,總結經驗,制定目標,創新舉措,確保如期按時完成精準脫貧,全面進入小康社會。
去年11月底,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同志在會上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干實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已經吹響。身處秦巴山區的陜西省太白縣,作為貧困問題較突出地區的縣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我更能感到肩上的壓力,更能體會到精準扶貧工作的歷史使命感。太白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秦巴山扶貧片區縣﹑川陜革命老區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時刻,脫貧攻堅使命崇高,責任重大,全縣領導干部帶領人民群眾必須以超常之舉完成精準脫貧任務。

與貧困戶座談
近年來,我縣以扶貧開發總攬全局,舉全縣之力向貧困宣戰,“十二五”期間投入扶貧資金4.26億元,11807人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1年的46.9%下降到22%。
1.創新移民搬遷。
全面實施集中安置﹑暖居工程,選最佳位置,建最好房子,一舉改變了貧困群眾的居住環境。先后在5個鎮建設集中移民點26個,搬遷群眾1186戶4830人;突破行業政策局限,整合項目,疊加補助,建成安置小區6個,扶持1080戶3770名群眾進城進鎮。實施“三無戶”暖居工程,205戶569名“三無戶”圓了安居夢,《人民日報》專題報道,全省陜北關中地區特困人口搬遷培訓會在我縣召開。
2.實施財政兜底。
全面摸底調研,在7個鎮召開不同層面的座談會,聽取意見建議,梳理群眾關注的焦點問題,找準了精準脫貧的路徑。去年,縣財政拿出175.5萬元,對1551名“三類”特殊貧困人口率先實施了財政兜底脫貧。2016年元旦假期,舉辦縣鎮村三級干部脫貧攻堅政策法規培訓班,全面拉開了精準脫貧攻堅戰序幕。
3.致力產業扶貧。
建立互助資金協會51個,發放借款4435萬元,投放到戶貼息貸款1.1億元,扶持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實施“筑巢引蜂”工程,為356戶貧困戶免費發放蜂箱4875個,僅此一項每戶增收4100多元。為141戶貧困戶建成3千瓦分布式家庭光伏發電站,戶均年增收3000元。建設15個現代農業園區,引導貧困戶入園務工﹑發展關聯產業,多渠道增加收入。2015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9309元,增長10%。

慰問貧困黨員
精準脫貧為我縣扶貧開發指明了方向。經過全面摸底,我縣尚有貧困人口9185人。今后,我縣將按照“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盯住2016年脫貧4000人﹑搬遷1197戶﹑2017年全部脫貧﹑2019年貧困縣摘帽的總目標,克難攻堅,精準施策,確保全面完成精準脫貧各項工作任務。
1.解放思想,大膽破局。
精準脫貧政策含金量大,群眾高度關切,在走訪座談中明顯感受到村組干部思想認識不統一﹑顧慮多。要從解決認識問題入手,加大宣傳力度,明確對象標準,明晰資金渠道,徹底打消群眾擔心政策靠不住﹑資金落不實,干部擔心執行新政策﹑引發新矛盾的疑慮。制定脫貧攻堅實施意見和“五個一批”專項方案,統一政策口徑,細化方法步驟,解決不明白﹑理不清﹑不會干的問題。做實做細思想工作,引導干部群眾轉變觀念,搶抓機遇,破除等一等﹑看一看﹑緩一緩的觀望思想,迅速啟動,全面打響脫貧攻堅第一仗。
2.重點突破,整體推進。
我縣群眾居住分散,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在移民搬遷﹑產業扶貧和財政兜底上。移民搬遷成功與否,最關鍵的是資金和用地兩大問題,要借鑒我縣暖居工程兩年任務一年完的成功經驗,按照“三靠近”原則(靠近城鎮﹑園區﹑中心村),采取整治空心村﹑利用廢棄學校﹑合并居民點等辦法解決選址用地“難”。今年計劃投資2.4億元,一舉完成1197戶4440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堅持移民搬遷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實施光伏扶貧﹑電商扶貧﹑生態扶貧﹑旅游扶貧,強化產業扶貧,確保搬遷群眾在新居住地實現“產業興﹑人扎根”。實行農村低保標準與扶貧標準“兩線合一”,把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全部納入農村低保和“五?!惫B范圍,已建立資金保障機制,實施財政兜底硬脫貧。
3.整合資源,跟進投入。
建立全縣項目資金整合機制,“一切工作圍繞脫貧部署﹑一切財力人力物力向脫貧集中,一切政策﹑項目向脫貧傾斜”,經縣人代會批準,從今年開始,縣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1000萬元,用于脫貧攻堅。十三五期間投放金融扶貧貸款5000萬元,發放互助資金借款5000萬元,投資4100萬元實施38個貧困村整村推進項目,采取“企業+農戶”形式,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完善大病救助﹑社會救濟﹑助學幫困等制度,提升保障能力,堅決防止因災因病因學因殘返貧。
4.加強領導,齊抓共管。
把精準脫貧作為一把手工程,全力落實書記抓扶貧機制,四大班子以上率下,鎮村部門全力以赴,全縣上下齊心協力﹑共同參與,強力推進任務落實。深化“三包六到戶”工作法,省市19個“兩聯一包”單位和縣上86個單位包抓66個村,至少為包抓村落實2個幫扶項目,幫扶2萬元以上資金,形成眾志成城﹑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配強扶貧工作力量,為縣扶貧辦增加工作人員10名,追加單項工作經費60萬元,建立了責任清單,強化了督查指導,制定了“一票否決”﹑重獎鎮村組三級有功之臣的考核辦法,確保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蔽覀儗⑸钊胴瀼芈鋵嵙暱倳涥P于精準脫貧重要講話精神,立下愚公移山志,胸懷精衛填海心,恪盡職守,夙夜在公,以超常之舉全面完成脫貧攻堅各項任務。
(責任編輯 蔣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