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萍 (河北灤縣第四中學 河北灤縣 063700 )
數學高效課堂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張秀萍 (河北灤縣第四中學 河北灤縣 063700 )
在數學教學中以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為主要任務和目的,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努力建設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創新教育的良好環境;巧妙設疑,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鼓勵求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精神
21世紀是創新知識的世紀,創新教育是符合素質教育的內涵和要求的,是符合時代發展的,是符合現代化要求的,是教育改革的必經路程,只有真正做到了創新教育,才能使得素質教育得到真實的貫徹實施。
創新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創新精神的培養﹑創新能力的開拓﹑創新人格的塑造。各個部分具體可作如下闡述:
創新精神是一個人創新的靈魂與動力。培養創新精神,主要可以通過增強學生的好奇心﹑探究興趣和求知欲,增強對新異事物的敏感度,更好地把握新事物,把握時代的脈搏,追求真知﹑真理,永不放棄,培養發現﹑發明﹑革新﹑開拓進取﹑百折不撓的精神來實現。
創新能力是創新的本質力量。對于創新能力的開拓,具體可以體現為開拓創造性的思維能力,發揮其創造想象能力,能提高制定創造性計劃以及對該計劃進行組織與實施的能力。
初中數學創新教育可以說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任何事物的發展和實現都需要遵循相應的原則規律,創新教育作為新的事物,其發展和實現必須遵循以下的原則:
首先,必須認識到初中數學仍是屬于基礎教育的范疇。初中階段學生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將為今后的理工科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是理工科學習的奠基階段。因而,初中數學的創新教育應該注重數學的基礎性教學,應該注意對學生基礎性知識的創新教育,然后按由淺入深的教育步驟循序漸進地進行教育。
初中數學教學的主體有兩個,一個是學生,另一個是教師,其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傳授相關的知識﹑組織和引導相應的教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的對象,主要任務是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學習相應的知識。在進行創新教育時,初中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要注意辨別教與學的主體,要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能夠多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使學生能夠充分吸收新的數學知識和技能,以實現數學教學的目標。
數學的教學課程與其他科目的教學過程是一致的,數學知識的積累和傳授都是需要長期的培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這一具體的傳授和積累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實踐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相應的,學生在掌握了這些知識后就應該通過相應的實踐去鞏固和消化所學到的知識,真正將知識融會貫通,在此同時還能夠提高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妥善解決問題的能力。
和諧﹑愉快﹑穩定的教學環境有利于創新教育的實施,而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和諧﹑愉快和穩定的教學環境的建立,因而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實施創新教育的前提。多使用問題探究式的教學方式,積極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言討論,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向學生傳達教師對其的尊重和理解。
初中教育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階段,而以往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培養的重點都放在了書本知識的傳授上面,忽略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現在看來,這樣的培育方式是不符合時代發展特征的。初中數學教育中的創新教育應該是值得重視的,必須要將創新教育滲透到教學的各個方面。初中數學的創新教學主要可以通過進行探究教學來實現,探究教學以探究數學問題為主要教學方式,具體的操作方法就是以教師的啟發誘導為前提,以數學教材中的教學內容為探究基礎,將其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互結合,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觀點,鼓勵學生學會質疑﹑探究以及討論,讓學生通過小組探討等形式解決問題,能夠學會學以致用,將理論的知識運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
構建全新的教學模式,進行開放式課堂教學。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課堂的開放,解放學生的思想,給予學生自我展示﹑積極動手的機會的機會。例如:我在《平移與折疊》的教學過程中,利用計算機制作動畫,再現生活中平移和折疊這兩種常見物體運動方式,讓學生有了學習的熱情。如在《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直線和圓在相對運動過程中的各種位置關系,通過觀察直線與圓的運動過程,學生能很快得到直線與圓處在每一種位置時圓心距與半徑之間的關系,用幾何畫板創設了豐富的數學情境,讓學生親身體驗,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在“用中學”;通過各種活動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誘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解題,并鼓勵學生進行思維的交流,減少對學生解題錯誤后的批評教育,應該鼓勵學生這種大膽創新的態度。
尊重學生的個性,維護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具有其獨特的個性思維能力,創新教育就是要發揮學生的個性,并且將學生的個性表現出來。學生在課堂上思維的個性常表現為對待課堂問題出人意料的反應,教師在這時不能夠一味地抑制學生的這種反應,而是應該對其進行積極正確的引導,激發更多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將其注意重點引到課堂問題的本身。
總之,為了更好地實施創新教育,適應新時代人才的要求,需要教師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更新觀念,解放思想,充分協調教學中的各種因素,創設民主氛圍,構建高效數學課堂,培養絢麗的創造教育之花,收獲豐碩的創造教育之果。
[1]段玉靜.試論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成才之路.2009
[2]王海容.淺談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創新教育[J].學周刊(C),2012(5):23-23.
[3]馬金民.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嘗試[J]新課程學習.2010.04.
[4]黃源海.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認識與實踐[J].學園,2014(3):133-133,135.
2012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課題“數學高效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JJS20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