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茵(海南大學旅游學院 海南海口 570228)
日本明治維新以前的外語學習狀況研究
甘茵(海南大學旅游學院 海南海口 570228)
日本自古以來就很重視外語教育,對外語的學習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的外語學習是漢語。本文主要討論明治維新以前的漢語和荷蘭語的學習狀況。
漢語學習; 荷蘭語學習
在亞洲,日本的歷史比起中國﹑印度等古老國家要短得多,盡管它也有過封建時代閉關鎖國的停滯時期,它卻是亞洲最早走上資本主義階段,成為當今經濟﹑文化很發達的國家。這都源于日本向來有善于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文化的傳統。也正是因為如此,日本自古以來就很重視外語教育,對外語的學習有著悠久的歷史。尤其是漢語學習和荷蘭語學習對日本的發展和進步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中日兩國相隔僅一衣帶水。這種特定的地理條件和社會情況,使中國和日本的文化交往從古代開始就尤為深刻。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漢時代。當時來自秦朝﹑漢朝的移民們給尚處于原始社會的日本帶來了中國的先進文明——水稻﹑青銅器﹑和鐵器,使日本在奔向文明社會的道路上出現了巨大的跨越。之后中國大量的先進文化源源不斷的傳入日本,促使日本的鐵器生產﹑制陶﹑織布﹑金屬工藝﹑土木等行業迅速發展;漢字也隨之傳入。這些包括漢語及其文字在內的中國文明被日本廣為模仿和借鑒,更是激起了日本統治者和日本民眾強烈學習漢語文化的愿望,希望通過學習漢語言文化提升日本的文明程度。
日本本來無文字,漢字傳入之初只在移民間使用。日本人最開始學習漢語主要是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知識﹑生產技術﹑文化和制度。后被用于官方的記錄﹑商業賬簿及外交文件中。公元478年,第五代倭王“武”寫給中國南朝皇帝的國書就是用漢字書寫的。甚至最早的法令《憲法十七條》也是用漢字寫成的。相傳在應神天皇時期( 370年—-410 年) 朝鮮百濟的學者王仁帶著《論語》﹑《千字文》等中國的先進文化到了日本。一般認為,這是漢字﹑漢文化正式傳入日本之始,也是日本宮廷接受漢字﹑漢文化之始。百濟于513年﹑516年﹑553年先后派了段楊爾﹑漢高安茂等幾位五經博士渡日,擔任教授之職,教授五經之學。于是在日本上層貴族中間形成了學習漢文﹑漢語和漢學的風氣。
593年推古天皇的外甥圣德太子攝政執掌國政。圣德太子本人就是個漢語學習者。607年以小野妹子為遣隋使派往中國。譴隋使來中國時還跟著許多留學生和學問僧。他們長駐中國學習漢語和漢文化,之后又把所學知識帶回日本。對之后的從大化革新開始的國政改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之后從7世紀初到9世紀末200多年間,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到中國學習漢語和漢文化。他們的漢語非常的熟練甚至還有在唐朝為官的阿倍仲麻呂。遣唐使們把在中國所學知識原封不動的全部搬回日本。與此同時還引進大量的唐代漢文經典著作,并在多地建立起類似于中國私塾的私學。比較有名的“營原氏私學“就是在此期間創辦起來的,對在日本傳播漢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日本培養了大量的漢文化專家人才。除了私學之外,在中央設大學,在地方設國學,以貴族和地方豪族的子弟為對象,以儒教的經典為中心,以漢學教育和漢語學習為重點進行教育。大學和國學,主要是培養官吏的機關,不進行平民教育。
直到17世紀以前,日本人所接觸的漢語以文言典籍為主。無論是”大學“﹑”國學“﹑還是”私學“的漢文學校里所教授的都是經典詩文,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語言學習。17世紀,隨著日益頻繁的中日貿易和文化交流,被稱為”唐話“的漢白話開始在日本被廣泛傳播。主要是通過長崎的”唐通事“ “進行傳播。唐通事即漢語翻譯。中日貿易始于唐代,進入16世紀后更加頻繁。為了順利與中國進行流,政府選拔日語熟練的歸化人,任命為”唐通事“,專門負責翻譯和接洽中國商船。唐通事實行世襲制。從小開始培養自己的家族子弟的漢語能力,尤其重視口語會話和聽力。書面語的學習主要使用的入門教材是是《大學》﹑《論語》﹑《孟子》等,日常會話的學習主要使用《二字話》﹑《三字話》﹑《長短話》等自編教材。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后,還要閱讀一些著名的文學作品如《今古奇觀》﹑《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子弟們到了16歲,便可被任命為實習通事,接待中國商船。唐通事的學習模式一直持續到明治維新時期。唐通事打破了之前傳統的經典詩文漢語教育﹑學習模式,開辟了日本白話漢語教育的先河。但是之后的閉關鎖國使漢語學習﹑教育停滯衰退了。
1639年幕府正式頒布了“鎖國令”,除了荷蘭和中國,斷絕了同其他國家的外交往來。禁止對外貿易,趕走了外國商人和傳教士,只留下長崎作為對外往來的窗口。在這種 情況下,荷蘭成了日本獲取西方物品﹑知識和信息的唯一途徑,于是日本人開始通過荷蘭語來學習歐洲的先進科學技術,形成了新派的“蘭學”。荷蘭商船每年只能來一次長崎,他們在長崎的出島設有商館,只求貿易利潤。荷蘭船每次來日本,荷蘭商館館長必須向幕府官員提交“風說書”,即報告海外各國情況的情報書,以便幕府及時了解外部世界。
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是一位求知欲強烈的領導者。他一方面保持著朱子學的官學地位,同時鼓勵實學,吸收西方近代科學知識。1720年,吉宗發布了《洋書解禁令》,不再禁止與天主教無關的漢譯西洋圖書,并派青木昆陽﹑野呂元丈學習荷蘭語和自然科學。荷蘭語的學習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實用為主,為了和長崎的荷蘭商館館員進行交涉,這一般是由世襲的荷蘭語口譯員來學習。另一種是“蘭學”。所謂“蘭學”是指經由荷蘭,通過荷蘭語傳到日本的所有西洋學術的總稱。是為了學習以醫學為代表的先進科學而展開的荷蘭語學習。1771年,醫師前野良澤和杉田玄白在江戶小冢原的刑場見習死刑犯的遺體解剖,對于人體構造與荷蘭語的人體解剖學著作《解剖圖譜》一書中所繪的絲毫未差而頗感震撼,因此著手把此書翻譯成日語,名為《解體新書》。這是日本第一部譯自外文的人體解剖學書籍。1783年大槻玄澤編著的《蘭學階梯》等教材也相繼出版,這更使得蘭學在各個領域得到發展。大槻玄澤的門生稻村三伯寫成了《法爾末和解》。還有平賀源內用他在長崎學的荷蘭語和科學知識去研究物理學。
伴隨著蘭學的興起,一批介紹各學科基礎理論的譯著相繼出版。到19世紀中期,翻譯西方書籍約500部。在這股熱潮中,一大批蘭學私塾在江戶﹑大阪﹑京都﹑長崎等地方開辦起來。其中,1798年大槻玄澤在江戶開設的蘭學私塾“芝蘭堂”緒方洪庵在大阪創辦的“適塾”影響甚大。“適塾”后來還成了吸收西洋文化的基地,甚至還有外國人開設的私塾,如曾是荷蘭商館醫師隊伍建設的關鍵組成部分,在研究生黨員的實際發展工作中應嚴格把握好黨員標準,然后堅持相應的黨章規定,將研究生的黨員發展工作逐漸制度化以及規范化。具體來說,第一,要高度重視黨員積極分子隊伍的建設,然后緊抓其培養教育工作,進而建立起一支充分活力的隊伍。第二,不斷壯大積極分子隊伍,然后借助多種渠道進行嚴格考察,在保證黨員質量的基礎上,將滿足黨員條件的大學教師吸收為黨員。與此同時,還必須要高度重視青年教教師在思想層面的進步性以及業務水平的提升,從根本促進其生活質量的改善,及時吸收其加入黨組織。
4、完善規章制度,實現教務黨支部的規范化以及科學化
現階段,提高教務黨支部的實際戰斗力必須要有相對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保障,所以高等院校的黨支部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建立健全相關管理制度以及管理細則等,包括《黨支部工作細則》﹑《“三會一課”制度》﹑《黨員月度百分制考核制度》﹑以及《民主評議黨員制度》等,保證黨支部建設的科學化﹑制度化與規范化。此外,要建立相應的目標管理機制,要大力推行黨支部的目標管理工作,完善定性以及定量結合的評價考核制度,使黨支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5、以創新黨支部活動載體為基點,提高黨支部組織生活的質量。
必須以改革為動力,不斷地創新支部工作方式方法,建設支部活動載體,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切實提高高等院校教務黨支部工作的實效性和支部活力,才能使高等院校教務黨支部適應發展的潮流和符合院校建設的需要。要通過創新組織生活方式,建立支部活動的新型載體,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主動創新方式,來加強教務黨支部與校外的學術和實踐交流,使教務黨支部真正成為完成黨各項任務的戰斗堡壘。
[1] 楊楠.獨立學院教工黨支部建設的幾點思考[J].西江月,2012,(5):36-39.
[2] 金錦華.創新高校教工黨支部建設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7):61-64.
[3] 龐亮.淺析如何加強高校教工黨支部建設[J].成功(教育版),2010,(3):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