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嘉(蘇州大學敬文書院 江蘇蘇州 215006)
學科交叉型書院學生職業生涯輔導體系構建研究
——以蘇州大學敬文書院為例
孫正嘉(蘇州大學敬文書院 江蘇蘇州 215006)
本文在歸納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的基礎上,闡述了學科交叉型書院在學生專業領域拓展、文理學科交融、通識教育強化等多方面的優勢,并結合蘇州大學敬文書院在學生職業生涯輔導體系上的創新探索,探討一種全新的學科交叉型書院生涯輔導體系。
學科交叉;生涯輔導;書院
生涯規劃貫穿于每個人的一生,有學者研究發現,每個人的生涯心理往往是一種動態發展的過程,所以職業與個人的匹配不可能一次完成。然而,國內高校教育往往以院系﹑專業為單位,學生一旦選擇了專業,就基本上等同于選擇了自己的生涯。然而,學生在高考后,對大學專業的選擇大多是盲目的,因此而框定學生的一生是不太合理的。尤其在某些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相似性極高,但學生對于職業的認同感卻差異巨大,學生僅僅淪為了批量生產出來的勞動力。
當前國內高校的職業生涯輔導還僅僅停留在大四求職之前的就業培訓,這種一蹴而就的職業生涯規劃并不符合生涯發展論。學生生涯選擇應該是一個由模糊想法到變為現實的過程。生涯發展的過程,是自我概念發展和實踐的過程,是一種綜合與妥協的過程。在這樣的高校大環境下,學科交叉型書院可以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越的職業生涯發展環境。
書院作為一種古老而著名的教育形式,在我國教育發展史上有著杰出的歷史意義。在現代化的高校教育模式下,新型書院有其突出的優勢。書院以社區化進行管理,常任導師和學業導師能夠在社區內及時﹑直接地與學生進行交流,打破了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師生關系疏離的壁壘,便于對學生的生涯發展進行跟蹤和一對一個性化地輔導;同時,書院的學生來自不同學院,有利于學科交叉﹑文理滲透,能讓學生跳出專業的限制,更全面地思考自己的職業生涯選擇。
1、全程全員導師制,學業導師、常任導師雙重輔導
剛剛入校的大一新生對生涯只有簡單﹑二分的思考方式,他們希望通過父母﹑導師﹑就業市場等來幫助他們決定所謂的正確而唯一的生涯選擇。在學生缺乏對各類信息綜合分析的能力的時刻,書院為每一位學生配備學業導師,導師們能給懵懂的學生提供相對成熟的建議和全方位的指引。以蘇州大學敬文書院為例,其構建的全程全員導師制度,不僅包括指導專業學習和專業規劃的學業導師,還包括日常思想管理﹑生涯規劃輔導方面的常任導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個性特點﹑不同思想階段,一對一的進行生涯發展輔導。
2、學科、文理交叉滲透,拓寬學生生涯選擇的視野
在校學習﹑生活一段時間后,學生個體認知內容趨于復雜,分析能力增強,逐漸能夠對生涯抉擇做認真而細致的分析。此時,對職業和教育資料的探索以及對環境資源的掌握將成為生涯探索階段的重要影響因素。學科交叉型書院擁有各學院﹑各專業的導師和學生,在職業與教育訊息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書院的學生可以從導師﹑室友和其他院系的同學處獲取更多更廣泛的知識和信息。同時,書院鼓勵不同專業的學生跨學科自由選擇通識課程,或者通力完成一個跨學科的課題研究,實現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和互補。在這個過程中,學科交叉型書院的學生可以涉獵其他專業的知識,重新審視自己對生涯的最初決定,從而考慮是否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亦可通過探索更多的專業領域,做到一精多通,從而更好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適應當今社會的多面需求。
根據國內外諸多學者的理論,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將經歷不同的階段。生涯輔導的意義就在于幫助每一個學生在不同的生涯發展階段中扮演好不同的角色,確保學生能有良好的心態來適應生涯的變化;此外,書院所構建的職業生涯輔導體系絕不是讓學生按照單一的發展路徑前進,而是讓學生對未來做出長遠和成熟的考慮,并進行全面和廣泛的準備,提高職業成功的幾率。通過對蘇州大學敬文書院書院學生職業生涯輔導工作的歸納和總結,學科交叉型書院學生的生涯規劃路徑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認知與認可:在學生入校初期,書院舉行學業導師聘任儀式,為每位同學配備專門的學業導師,導師每兩周至少與學生面談一次,就大學生活﹑專業學習和職業生涯規劃進行交流,從而讓剛入校的學生對自己有一個相對清晰的定位,對本專業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充滿信心地進行職業規劃。
2、設定初步目標:從加盟書院起,學生就要在自己的學籍登記表上填寫大學四年規劃及三年﹑五年﹑十年工作目標。同時,書院十分重視朋輩輔導,在入校初期,書院分專業組織“幸福下午茶”活動,邀請優秀學姐﹑學長分享經驗。在此基礎上,書院鼓勵學生憑現階段對自己的認知和了解,以及入學初對所選學科專業的興趣點,選擇一個初步的生涯發展方向。
3、深入認識自我:每學期末,書院通過榮譽學分系統對學生在校期間各方面對表現進行綜合測評,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發掘自己的人格特質,包括價值觀﹑興趣﹑能力等等,認識自身的優點和缺點。同時,學業導師會在每學期末對學生對專業學習﹑專業認同感等方面進行考評,對每一位學生做出相對客觀全面的評價,并會同常任導師指導學生自我總結和反思,學生在書院中可以從多個渠道來剖析﹑重新定位自己。
4、整合生涯發展資源:生涯發展資源包括了教育和職業資料﹑升學深造訊息﹑個人環境資源等。在為學生配備本專業的學業導師的基礎上,書院開設了敬文講堂通識課程,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教授做客敬文講堂,與書院學生親密接觸,并規定學生須跨文理選課,學生在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等各個領域均有所拓展;同時,書院社區化管理為學生營造了隱性融通氛圍,同一宿舍由不同專業的學生入住,而同專業的學長﹑學姐就住在附近,學生的生涯發展資源相對豐富。
5、建立明確目標:在充分了解自我﹑認知外界環境后,學生會參加書院舉辦的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獲得學業導師和常任導師進一步的職業生涯輔導,對現階段的情況進行總結,對所有因素進行整合并評估各種可行性,確定一個更加明確﹑具體的職業生涯目標。
6、付諸實際行動:書院通過全程全員的導師制個體有其獨特性,所以他們的價值觀就會出現多樣性和個性化的特點。另外,大眾傳媒對先進事跡的宣傳力度不夠,導致先進人物難以發揮模范示范作用,再者,對成功人士的報道比較多,對普通專業技能人才報道比較少,導致少數高職學生好高騖遠﹑脫離實際。
方濤(1980年—)男,安徽界首人,研究生學歷,中共界首市委黨校教務處副主任,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社會學、法學。
[1] 王剛,許張毅.加強當代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對策研究[J].經濟師. 2014(01)
[2] 郭娟,黃蘭,李淑媛.影響大學生網絡信息分辨能力的因素研究——以華中高校為例[J]. 學園(教育科研). 2012(14)
[3] 郭維平.網絡文化對高校文化建設的影響與啟迪[J]. 教育探索. 2012(06)
[4] 張志勇,李擁軍.關于“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調查報告[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2(02)
[5] 韓小燕.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科技創新導報. 2012(12)
[6] 方曉強,姜皓,劉麗娜.論網絡文化背景下的大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J]. 教育與職業. 2011(21)
[7] 任祥.網絡文化傳播對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影響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1(20)
王晶(1982-),女,漢,湖北崇陽人,助教,研究生,工商管理;李強(1983-),男,漢,河南焦作人,講師,研究生,中國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