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新榮 鄭杰
【摘 要】由于客觀條件限制,各類犯罪現場所遺留的痕跡中,只有足跡在痕跡物證中仍占較大的比例。對現場所留足跡準確完整提取并進行充分的分析利用,直接影響到偵察破案的效率和辦案質量。我們結合實際案例簡單闡述如何運用現場足跡結合視頻、技偵等其他偵查手段,在合成作戰中發揮最大功效以利于案件偵破,以期拋磚引玉。
【關鍵詞】現場足跡;綜合利用
現今,由于信息渠道增加,部分業內人士不注意方式方法,普通民眾通過媒體、網絡獲取很多公安機關偵查破案手段,類似信息雖對犯罪嫌疑人有震懾和警示作用,但同時無形中增加了犯罪嫌疑人反偵察的能力和意識。所以,現今除了臨時起意或少不更事犯罪嫌疑人會在現場留下手印和DNA檢材,大多數的結伙、流竄、大范圍系列作案的犯罪嫌疑人都懂得佩戴手套等反偵查手段。但由于眾多原因,犯罪嫌疑人對足跡還不夠重視,進入現場不采取防護措施,案后不急于換鞋,故而給我們偵查破案留下真實寶貴的檢材。我們可以對現場足跡充分地加以利用,結合各種偵查手段,才能為偵查破案發揮積極重大的作用。
1 單一足跡物證很難發揮作用
足跡檢驗是刑事科學技術的一門重要分支,現場足跡和指紋一樣,條件充分,也能將檢材和樣本進行同一認定。足跡鑒定的認定結論是證據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足跡檢驗技術工作的發展,足跡鑒定在我國已上升到與手印鑒定相等的地位,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通過鞋印認定人身。犯罪嫌疑人由于對現今足跡鑒定認識不夠,往往認為不同的人可以穿相同的鞋子,現場足跡不能認定犯罪主體,疏忽了對足跡的處理,給公安機關偵查破案留下很好的足夠的證據。但現場足跡具有一定的時效性,鞋印樣本不像指紋終身不變,隨著時間的推移,鞋子磨損后特征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且嫌疑人由于時令、經濟等變化會換穿不同類型的鞋子,導致比對價值消失。故而單一足跡物證隨著時間推移,嫌疑人沒及時歸案,很難發揮破案作用
2 現場足跡與視頻結合偵查破案
單個現場足跡,根據案發時間利用視頻跟蹤直接認定犯罪嫌疑人,這得有非常好的視頻監控系統,且得有一定的運氣成分。但系列案件的足跡串并就將視頻跟蹤的概率提高許多,現在城市治安要求提高,大多數城市街面都幢視頻探頭,通過足跡串并對系列案件進行視頻跟蹤,使路線、視角增加許多,對嫌疑人軌跡跟蹤延伸成為可能。
2013年九月份到十一月份,蓮都區紫金新村、銀苑小區等開放小區連續發生多起半夜插片入出租屋盜竊案。技術室技術人員在技術列會上對該系列案件進行了串并,并將信息及時反饋給視頻監控組。視頻監控組工作人員,根據串并信息,分析嫌疑人行動路線,最后根據多個現場運行路線在蓮都區東升北區找到嫌疑人暫住地,從而將嫌疑人余某抓獲。并通過搜查嫌疑人暫住地獲得的不同鞋子同時破獲了串并案件之外的多起盜竊案。
3 現場足跡與技偵手段結合破案
現場足跡串并后,有時由于客觀條件所限,即使系列案件也不一定通過視頻監控跟蹤到線索。比如嫌疑人反偵察意識強,挑選能避開視頻監控路線,還有嫌疑人離開有視頻監控市區后對無視頻條件郊區等無法繼續跟蹤。但一般犯罪嫌疑人對手機基站信令等技術偵查手段不熟悉,往往還會帶移動電話作案,這給足跡串并后偵查破案提供了條件。技術員可通過勘查通等移動基站信息采集機器,對系列案件基站信息進行采集,之后提供給技偵部門,通過基站信息分析得出可疑號碼,最后鎖定犯罪嫌疑人。這工作有一個重要的地方是盡量確定犯罪嫌疑人作案時間,給分析人員縮小分析數據;另外就是盡量跨距離串并案件,讓分析人員更好確定通信信息,減少干擾。
2014年七月份,蓮都區金田小區、南明新村、花園二村等多個小區發生攀爬入室盜竊案,嫌疑人戴手套作案。通過現場足跡串并分析,上述案件為同一人所為。視頻監控組通過視頻未能發現可疑相關人員。最后,技術人員通過基站信息采集,將案發時間及基站信息提供給市局技偵人員,通過移動通信信息分析,最后鎖定嫌疑人李某,最后破獲上述系列案件。
4 現場足跡與視頻監控、技偵手段整合利用破獲案件
由于犯罪嫌疑人反偵查能力和意識增強,現在偵破刑事案件過程中用單一手段破案已經變得不像以前那么容易。在中心現場嫌疑人知道佩戴手套,在街面知道規避探頭,在高速知道利用假牌照,知道利用遮陽板擋臉。甚至有團伙跨地域流竄作案懂得更換手機號碼、到作案縣市前對手機進行關機處理。但百密一疏,雁過留痕。只要現場勘查和偵查走訪及各種信息資源有效整合利用,案件還是有跡可循。
2014年5月份到7月份,蓮都區欣苑小區和毗鄰的水木清華兩個居民小區連續發生二十多起的半夜技術開鎖入室盜竊案件,居民們意見很大,因為是半夜技術開鎖,不光財物損失,居民的人身安全都受到很大的威脅。經過勘驗,此系列案件為一個團伙所為,嫌疑人利用錫紙技術開鎖入室實施盜竊。技術員將上述案件通過現場足跡予以串并,并通知視頻監控中心針對案發時間進行視頻跟蹤。通過串并足跡及小區周圍環境路徑情況,視頻監控組發現三個形跡可疑人員,但三人反偵查意識很強,關鍵地方知道躲避視頻探頭,最后嫌疑人來去路線沒有確定,但大致相貌留下了較清晰的圖案。偵查員在案發后對案發地通信基站信息進行采集,并對移動、聯通等手機信號進行分析排除,但沒能找到可疑手機號碼。2014年11月份,距此兩小區較遠的蓮都區萬松花苑連續發生半夜技術開鎖案件,在技術列會中發現該系列案件現場足跡花紋中有之前兩個小區半夜技術開鎖案件中的足跡花紋,進一步比對發現應為同一鞋子所留。因該小區視頻條件較好,最后得知嫌疑人結伙駕車作案,牌號為假的。進一步跟蹤,發現該車到永康下高速。因永康路面視頻監控較好,最后根據車輛特殊特征確定了車輛的真實牌照,該車系一出租公司所有。通過租賃所留信息,確定了一個移動手機號碼,結合案發時間,發現該號碼每次發案時候到麗水高速前已提前關機,該號碼嫌疑程度大增。通過上述工作,最后確定了鄭某、李某、張某等三名貴州籍犯罪嫌疑人。嫌疑人抓獲后起貨了萬松花苑一起案件中的贓物,嫌疑人對欣苑小區、水木清華兩個小區案件矢口否認。搜查嫌疑人暫住地時候,因嫌疑人經常更換暫住地,居無定所,未能發現作案鞋子。但根據之前串并時候視頻組獲得的視頻,經過畫面分析確定為其中兩人,在視頻面前最后嫌疑人承認了系列案件確系他們所為,至此該系列案件得以告破。
社會不斷發展,信息不斷更新,技術不斷進步,嫌疑人作案手段日新月異、層出不窮。作為偵查破案,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公安機關任重道遠,為偵查破案提供證據線索的技術工作更顯重要,在日漸減少的痕跡物證中要發揮其作用,提取現場足跡及充分綜合利用顯得尤為重要。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