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源 劉宏旺 莊品
近期,氣候變化表現出兩個顯著的特征,一是全球變暖,二是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和強度趨于增強。這種氣候變化,對置業在地球表面、大氣之下、海洋環境中的海水魚類養殖業,有直接的難于回避的影響。
1 全球變暖的影響
全球變暖的度量標志是氣溫較往常的氣溫有所升高。南北半球的季節相反,氣溫差別很大,即使是同一地區的不同季節和時令的氣溫也有差別。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報道,2014年全球平均氣溫為57.9華氏度(約為攝氏17度),是自1880年有記錄以來的第14個高溫年,比20世紀平均氣溫高0.9華氏度。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太空研究所揭示新的資料分析顯示,2014年地球表面溫度比20世紀中期的平均值高0.52℃。2009年全球氣候變化哥本哈根會議提出控制溫度升高幅度低于2℃為目標,也就是說,近期全球變暖的平均氣溫不超過2℃,具體表現為日常氣溫比往年同期的高,極端最高溫的日數比往年的多,應該指出的是,全球變暖是大趨勢。
目前,對氣候極端變化所能依據解釋的科學證據并不充分,甚至對因人類生活、生產活動排放二氧化碳過多產生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暖化的科學論證都還不能確定。但是,全球變暖現象對海水魚養殖的影響是明顯的。
首先,全球變暖導致南極冰山消融,北極冰山變矮,冰山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有研究資料表明,我國近30年來,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是2.6毫米/年,高于全球海平面上升的1.7毫米/年的速率??梢灶A見,海平面上升,影響著海水魚塘的養殖面積,養殖面積減少。甚至普遍認為冰山消融,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正在加快。
其次,氣溫升高全球變暖,暖水性的養殖種類將有機會由低緯度海區向高緯度海區轉移遷徙,改變海區生物群落和生物地理學的結構,如頗具經濟價值的大黃魚由福建沿海擴增至江蘇、山東沿海實施人工養殖將成為可能。
再次,氣溫升高,水溫也隨同升高,海水魚類胚胎和胚后發育期所需要的溫度累加值的日期“積溫日期”將縮短,也就是發育加快;由于水溫升高,養殖魚類的新陳代謝將加快,在每年5月份至10月份有效的養殖生長時期的生長率將提高,產量隨之提高;再由于水溫升高,每年的冬季將推后來臨,延長了養殖季節,養殖魚類個體加大而提高了產量。
最后,水溫上升,會帶來病害多發。海水魚養殖常見的病毒性、細菌性引發的充血病、潰瘍病、爛鰓病,和寄生蟲引發的指環蟲病、孢子蟲病、錨頭蚤、車輪蟲病等等,都是高溫季節暴發和流行的疾病。據有關報道,日本研究表明,隨著全球變暖,日本沿海巨型水母(如海蜇)數量變多了,形成的“水母潮”堵塞漁網,是漁業的一種危害。高溫會誘發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在養魚池形成“水華”,在海區造成“赤潮”。赤潮生物覆蓋水池表面或進入魚類腮腔,會使魚類窒息死亡。赤潮生物死后會分解大量有毒物質,對養殖魚類造成危害。
2 極端天氣的影響
極端天氣是指災害性天氣。平常所說的風調雨順是一種祥和宜人的天氣,既有風又有雨的成份。極端天氣的風指的是臺風、暴風、龍卷風,雨是暴雨、連延大雨,還有嚴寒酷暑、雹旱暴雪,對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造成災害性的損失。
暴雨和連綿大雨,將會降低海水表面的鹽度和養魚塘海水淡化,造成魚類不適鹽度而死亡,甚至洪水泛濫會帶來淹沒魚塘沖垮堤岸的災害。嚴寒酷暑的水溫超越養殖魚類耐受水溫極限,也將造成魚類的凍死和熱死。如冬季時,時有寒潮來臨,夜間的水溫低于白天的水溫,早晨發現魚排(塘)的魚不明原因地死了,殊不知道這是低溫冷死的。冬季,海冰的出現是另一種災害,海冰覆蓋著池塘和養殖網箱表面水層,導致水層中的養殖魚類缺氧而死亡,或因為海冰遮住陽光,導致巖石上附生的海藻得不到陽光而枯死,造成養殖的海參、鮑魚缺乏食物而餓死。
應該指出的是,海洋氣候有“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也是反常的氣候變化?!岸驙柲嶂Z”是指熱帶海洋溫度異常和持續變暖,“拉尼娜”是指熱帶海洋溫度異常和持續變冷?!岸驙柲嶂Z”現象出現的周期不規則,大約每4年出現一次,其第二年都會出現“拉尼娜”現象,并且可持續兩三年。有報道觀察結果,“拉尼娜”會使美國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變得異常干旱,并使澳大利亞、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有異常多的降雨。同時,使非洲西岸和東南岸、日本和朝鮮半島等東北部地區異常寒冷。在中國,“拉尼娜”現象的出現,秋冬季使華南的東北季候風增強,冬季氣溫比正常情況低。由于這兩種海洋氣候現象的出現,導致異常的降雨、干旱、寒冷的反常氣候,對海水魚養殖也會造成危害。
3 應對氣候災害的措施
氣候變化引發的自然災害,對海水魚養殖造成的影響和招致的損失,是天災。海水魚養殖業在應對天然災害時,要有以下一些舉措:
舉措一,要有關于防災減災的信息網絡,迅速而準確地發出災害預警。當能盡早收到即將來臨的災害信息,組織人們起來抗災抗害,把災害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將減少災害的損失,這是抗災以防為主的關鍵防線,沒有信息就無從防備,讓災害突如其來,損失一定難于想象。
舉措二,要有抗災減災的能力建設??箵魵夂驗暮σ腥肆Α⑽锪?、財力的建設和貯備,當災害來臨時,能派得上、用得著,不出現人力荒、財力荒和救災物資荒。因此,在能力建設上,要有劃分應急預案級別的應對措施,并相應地給予建設和貯備。
舉措三,溫度鹽度的防控辦法。海水魚養殖承受的天然災害有其特殊性,除了一些無法抗拒的冰、雪、雹、雨、風災害外,在養殖水體中有些受災引發的水體溫度、鹽度變化,一般都能有對應措施加以防護。各種海水養殖動物對水溫都有不同程度的適應范圍,分為適應生存的溫度和最適生長的溫度范圍。
舉措四,砸海冰、稀釋“赤潮”。在我國北方,室外冬季留養的魚,遇到結冰覆蓋養殖池水面時,只好砸開冰面讓池水露出空氣中,避免養殖池缺氧或因養殖海參、鮑魚所需要的海藻食物得不到陽光而枯萎。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