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
近幾年,管理會計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雖然在中國起步較晚,但起點還是很高,管理會計正從企業、行政事業單位自發應用向自覺、有序推進轉變,從積累經驗向制度建設推進。財政部明確提出了“在3~5年內培養出一批管理會計人才;在5~10年內管理會計人才隊伍顯著加強”的目標。
在此背景下,中國總會計師協會與皇家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CIMA)聯合發布了《CGMA管理會計能力框架》(中文版),以期借鑒國際其他國家的經驗,為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管理會計制度體系,推動管理會計在中國進一步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2012年初,CIMA與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共同推出了管理會計師新頭銜--全球特許管理會計師(CGMA),旨在提升管理會計職業的全球影響力。作為雙方合作的一項基礎成果,2014年4月,CIMA和AICPA聯合發布了《全球特許管理會計師能力框架(CGMA COMPETENCY FRAMEWORK)》,簡稱“《CGMA管理會計能力框架》”。
《CGMA管理會計能力框架》對管理會計人才提出了全面的能力標準及要求。它以道德、誠信和專業精神為基礎,構建了全球特許管理會計師的四方面職業技能:技術技能、商業技能、人際技能和領導技能,并基于此重新構建了CIMA職業資格框架及考試大綱。2016年1月27日,《CGMA管理會計能力框架》(中文版)正式發布。
作為CIMA北亞區總裁,李穎女士具有多年國內外企業管理經驗,親眼見證了管理會計在國內外的興起和發展。她認為,“管理會計能夠幫助企業進行精細化管理,修煉好內功,增強企業競爭力。因此,《CGMA管理會計能力框架》(中文版)的發布意義深遠。”
兩個維度的借鑒
到底什么樣的人才能勝任管理會計應當具備的能力?李穎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指出,《CGMA管理會計能力框架》為發展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提供了兩個維度上的經驗借鑒。一方面是在歷史維度上的經驗借鑒。CIMA成立于1919年,迄今為止,一直在管理會計的道路上努力。作為行業領軍者,CIMA在近100年的演變中見證了管理會計的發展,其經驗成果積累給未來的發展指引方向。“從最早的工業革命時期到制造業大發展時期,管理會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新技術時代,隨著行業發展越來越多變,對企業的界定也越來越模糊。怎樣用管理會計的理念支撐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在這個角度上,《CGMA管理會計能力框架》給了大家非常好的經驗借鑒。”
另一個維度是世界的層面。李穎相信,“在其他國家取得的成果對中國的發展都是有重要啟示和借鑒意義的。這份《CGMA管理會計能力框架》(中文版)可以承載這樣一個任務。”首先,CIMA作為全球最大的管理會計師認證、管理和監督的機構,在全球170多個國家有超過22萬名會員,同時有眾多與企業合作的經驗。CIMA在為《CGMA管理會計能力框架》推出進行的調研,參與國家超過50個,其中中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站。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走訪了多家企業,舉行閉門會議。“所以這樣一份報告既凝結了全球實踐經驗,同時也匯聚了中國的智慧。中國管理會計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也需要在各個行業中遍采精華和經驗并進行發展。這樣一項偉大工程將協助中國完成建立一支強大的CFO團隊和管理會計人才隊伍的任務。”
李穎介紹說,在財政部的領導下,各個機構對于CGMA管理會計能力框架》中文版的推出方面都非常活躍,希望能為管理會計的發展添磚加瓦。“做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一定要先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匯聚精華,然后將先進理念自上而下加以推廣,直到所有的管理會計的實踐者都能夠領會管理會計框架具備什么樣的指引作用。這樣的話再自下而上形成本土化的實踐和智慧,最終形成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能力框架。”
李穎補充道,《CGMA管理會計能力框架》(中文版)的發布為國內管理會計的發展開啟了新的篇章。從2016年開始接下來幾年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在新年伊始,希望通過管理會計能力框架的發布和分享,能夠為學界、企業界、管理會計和所有圍繞中國管理會計工程建設而努力的專家們帶來更多思考,為接下來穩固、快速發展中國的管理會計做出積極貢獻。管理會計的春天到了。”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隨著中國企業快速發展,同時更加趨于國際融合,做好中國新的會計準則和對IFRS國際準則的趨同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隨著我國經濟進入轉型期,企業野蠻生長的階段一去不復返,對精細管理的需求上升到新的高度。再加上全球競爭加劇,成本優勢越來越不明顯。如何在復雜困難的環境下做出正確的決策就變得異常重要了。“管理會計強調的就是在績效方面發揮的作用以及在合規與績效之間取得平衡。我們希望《CGMA管理會計能力框架》能夠在這方面給財務管理人員一個指引。”
全球管理會計師呈現的特點是能夠為企業帶來價值增值。他們在關注管理成本和價值增長的同時,更加關注的是企業未來的發展。“傳統會計更多的是關注過去,現在CGMA所承擔的角色是確保企業未來的成功。”李穎同時指出,目前中國大多數企業對于管理會計技能還存在較大的缺口。
《全球管理會計原則》提出了“四項基本原則”,即相關性、影響力、信任度與價值量。李穎強調,管理會計的核心思想就是“相關性”。財務人員提出的任何財務信息和財務相關決策意見都要能夠支持企業的業務,要與企業的業務產生相關性。在“影響力”方面,總會計師隊伍的建設和CFO群體的崛起,影響力是需要一步步建立的。“價值量”是CIMA一直以來的信條,要求財務人員建立起與所有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信心。“價值度”強調財務人員一方面是價值的守護者,同時還是價值的創造者。“但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在多變的環境下,提供不同的商業模型,模擬在不同的商業環境下企業要做出什么樣的回應,來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李穎笑談,簡而言之,堅持好“四項基本原則”。
如何將管理會計在企業落地?李穎建議,首先是管理層要有清晰的認知,對管理會計在整個企業中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重視。“只有管理層將管理會計的理念貫穿到整個企業的經營理念中,管理會計體系才能發揮作用。”其次,在企業內部需要有具體、持續的人才培養計劃,并給予制度保證,確保在跨部門的協作中把人才培養計劃推行下去。最后,李穎強調,CIMA擁有完備的管理體系和培養架構,能夠為企業提供非常好的人才梯隊建設的借鑒。“如果企業能夠將CIMA的整個認證、培養體系引進企業,這對于把人才分級、進行梯隊形的階段培養而言,是一條非常好的捷徑。”
管理會計提出的技術技能、商業技能、人際技能和領導技能對于CFO充分發揮管理會計的作用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李穎提出了自己的希冀,“管理會計強調‘Looking forward。通過對幾十個國家上千企業的調研,希望能夠看到未來的發展趨勢。CFO要時刻為未來做好準備,進行充電和自我能力的提高。希望《CGMA管理會計能力框架》(中文版)作為一份清單,能夠讓CFO們進行系統性的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