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明
一、回歸常識與共識,保持人大工作和建設的承繼性、連續性和穩定性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是國家權力機關,人大工作的根本任務是民主與法制(治)建設,人大有立法權、重大事項的決定權、人事選舉任免權、對“一府兩院”的監督權等四個方面的權力,人大監督的對象是“一府兩院”,監督的內容包括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人大日常性的工作就是議事和監督……諸如此類的概念和表述提法,既是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的重要內涵,也是憲法和地方組織法等凡涉及人大工作方面法律的條款內容,更是地方縣級以上人大設立常委會30多年來,在歷屆人大系統和人大工作中形成的常識與共識。但是,恰恰就是這些常識與共識,許多時候有意無意地被“忽略”、被“忘卻”。導致的結果,就是人大工作和建設在許多地方、許多時候做了表面文章、圖了形式、走了過場,法定職權行使不充分不到位,甚至被“虛化”、被“虛置”。這也是長期以來導致監督不力,甚至造成體制內監督缺失缺位的重要原因之一。客觀現實當中存在的這些現象和問題,讓人頗感困惑和憂慮。所以,中央有關加強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的意見指出的“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并非空穴來風,而是完全切中了人大工作存在問題的要害,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警示警醒警告意義。因此,貫徹落實中央有關精神,最基本的就是要回歸到這些常識上來,回歸到上上下下人大系統多年來形成的普遍共識上來,進一步解決好“人大是干什么的”思想意識問題,并對照這些常識與共識,反觀“人大又干了些什么”,總結經驗教訓,以“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責任擔當,切實落實憲法關于人大是國家權力機關的性質與地位,切實履行法定職責,特別是守好“監督”之“土”,盡好“監督”之責,一屆接著一屆埋頭苦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上,一公里一公里地向前推進民主與法治。
二、正確處理幾個關系,把加強人大工作和建設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放在法定職權的行使上
一是正確處理人大工作和人大機關工作的關系。簡而言之,人大工作是準確、有效地行使“四權”的工作,人大機關工作是為人大及其常委會準確有效行使“四權”所做的服務保障工作。兩者之間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目的與手段的關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充分全面有效地行使“四權”,必須做好機關的各項工作,包括理論法律業務的學習,思想作風能力隊伍的建設,服務與保障水平的提升,然后將這類機關工作的成果,及時轉化成行使“四權”的成效,通過手段達成目的,而不能將手段當目的,更不能“只聞磨斧聲,不見柴堆堆”,使人大工作在機關內部和上下人大系統內循環、轉圈,延誤甚至遲滯民主與法制(治)建設進程。
二是正確處理上下級人大之間的關系。上下級
人大之間是法律上的監督關系、工作上的聯系關系和業務上的指導關系,而不是上下級之間的領導關系、行政條條上的隸屬關系。一級人民代表大會就是一級國家權力機關,就要在本級行政區域內行使法定職權,守好自己的“土”,種好自己的“田”。但現實狀況是,上下級人大之間,從某種程度上說,形成了領導與被領導的事實關系、條條隸屬的行政化關系。從市州、縣區到鄉鎮,越往基層越要頻繁地應對上級各類通知、安排、實施意見要求所做的工作,剛剛送走了這個方面的視察、調研、執法檢查、專門事項的工作組,又迎來了那個方面的工作組;剛上報了這個方面的匯報材料,一紙電文下來又要求上報那個方面的書面材料,沒有多少人力、時間和精力專注于本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職權范圍內事項。
三是正確處理形式與內容的關系。人大主要的、經常性的工作,就是議事和監督。做好議事和監督,就要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把實情、民意、法律和相關的政策規定了然于胸,這樣才能議事議到點子上,監督監到要害處。要做到這一點,無論是安排的視察、調研、執法檢查,還是聽取審議“一府兩院”的專項工作報告,都應本著“少而精,重實效”的原則進行,堅決避免貪多求大,華而不實,為視察而視察,為調研而調研,防止走樣、變味,影響人大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權威和議事、監督的質量與水平。
三、邁開雙腳,真抓實干,以學習貫徹文件精神為契機,促進憲法和涉及人大工作方面法律的落實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告誡我們:“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隨著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的深入貫徹,隨著涉及人大工作方面幾部重要法律的幾經修改完善,隨著中央有關精神的學習貫徹和省委及各地黨委人大工作會議的召開,完全可以肯定地說,加強人大工作和建設,從政治方向、大政方針到具體實踐路徑、操作程序,都已基本清楚明晰。對此,我們再不能沒有“方向感”,再不能有絲毫的“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猶豫、彷徨和徘徊,克服“人人想做戰略家,個個想當設計師”的虛榮心態,克服“口惠而實不至”的浮躁作風,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決心、勇氣和責任擔當,按照“三嚴三實”的要求,挽起袖子,掄起胳膊,邁開雙腳,苦干實干真干,把憲法和涉及人大工作方面的法律落實在人大工作和建設的方方面面。
比如,為依法做好縣鄉人大代表選舉工作,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能否趕在2016年換屆選舉前,由縣區黨委及其組織、紀檢部門和人大制定各自責任和分工的具體規范與工作運行程序,確保換屆選舉切實做到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揚民主、嚴格依法辦事,確保選舉工作風清氣正,確保選舉結果人民滿意。
比如,為落實“改進選民登記工作,推動建立全國聯網的選民登記系統,提高選民登記的便捷性和準確性”要求,應當把建立選民登記互聯網系統作為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性工程,作為貫徹落實中央文件精神的切實舉措和實際步驟,盡快提到縣級黨委、人大的重要議事日程,充分利用當前各地正在建設電子商務、“互聯網+”的重要機遇,作出安排部署,投入財力、物力、人力,可趕在2016年換屆選舉前,先建立起縣鄉局域網,然后逐步實現全市、全省、全國聯網。
比如,為“積極推進縣級人大常委會全部建立電子表決系統”,凡是處于“空白”的地方人大常委會,即刻著手,在短期內建立起電子表決系統。
比如,如何著力提高會議(包括人代會和人大常委會會議)質量,就要在文件要求的“健全議事規則,創新議事形式,完善審議程序,充實會議內容,集思廣益、凝聚共識”上做文章、下工夫,努力營造和形成民主、寬松、和諧的會議氛圍,切實解決人大代表和常委會組成人員“不說白不說,說了也白說,說多了還討人嫌、惹人煩、得罪人”的潛隱心態,以錘煉法治的思維、法治的方式,養成民主的意識、民主的習慣和民主的方式。
古人說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只要各級人大工作者從點滴小事、實事做起,我們離法治中國、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會越來越近。
(作者單位:甘肅省張掖市人大常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