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英 張志杰(西安晚報都市新聞部 陜西西安 710000)
論提高傳統紙質媒體與新媒體中的融合質量
王曉英 張志杰(西安晚報都市新聞部 陜西西安 710000)
隨著傳統紙質媒體新聞報道向媒體平臺中的延伸,傳統紙質媒體與新媒體之間呈現出了從競爭到競合的發展趨勢。該文在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紙質媒體與新媒體新聞報道特點的異同的基礎上,提出平面媒體人轉型的方法,新媒體時代紙媒與網媒的融合發展策略,進一步指出提升新聞媒體公信力的具體措施。
傳統紙媒;微信;傳播平臺;融合發展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6.089
移動互聯網的到來,網絡不僅為信息傳遞提供了豐富渠道,同時也帶來方便快捷資訊,在以微博、微信等涌現的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成為“公民記者”,自由地進行意見表達,并參與到重大突發事件報道與傳播中去。報紙平臺上的新聞報道具有著一絲不茍的特點,以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則具有時代氣息和互聯網風格,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平臺中的新聞報道與新媒體實現了有效的整合。
1.傳統新聞媒體在傳統平臺與新媒體平臺中新聞報道的相同點。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新聞媒體在傳統平臺和新媒體平臺中都體現出了平臺之間資源共享的特征;以報紙與微信為例,在報紙平臺與微信平臺上的新聞報道中,報紙平臺能夠根據一個新聞時間做出持續性和追蹤性的報道,但是微信平臺則多為事后報道,并且具有著總結性呈現的特點,因此,微信平臺之上的新聞傳播往往會呈現出對報紙平臺新聞信息具有較強依賴性的特征。這種依賴性可以體現為官方微信對報紙平臺新聞內容的轉載或者是刪減與豐富,但是二者之間的語言風格都是十分類似的。
2.傳統新聞媒體在傳統平臺與新媒體平臺中新聞報道的不同點。相對于傳統媒體平臺而言,新媒體平臺的信息傳播形式更加多樣化、信息傳播速度更加快速化、信息傳播范圍也更加廣泛化,因此新媒體平臺上的新聞報道特點也必然會與傳統媒體中的新聞報道特點體現出一定的差異。從《人民日報》在報紙平臺中的新聞報道與在新媒體平臺中的新聞報道特點來看,報紙平臺中的新聞報道呈現出了三大特點,首先,報紙平臺新聞報道具有著較高的內容原創度,并且新聞信息的呈現形式以文字為主。相對而言,微信則更多的使用圖片,而微博則具有著更加多樣化的形式;其次,報紙平臺中的新聞報道更加重視對政治議題開展報道,而這也決定了報紙等傳統平臺中的新聞報道以硬新聞為主,軟新聞所占比例則相對較低。
1.即時新聞
新近發生的有社會意義并引起公眾廣泛興趣的,關于事實的簡短快速報道。用三言兩語,簡要地報道新發生或新發現的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真實性、時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成為即時新聞的基本特征。換言之就是在新聞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新聞單位快速反應,以最快的速度發聲傳播,目的就是搶占受眾的優先關注。手機、互聯網、微信等新媒體工具給即時新聞帶來了快速傳播的黃金時代。
2.即時新聞被形象地稱為秒新聞
秒新聞多關注突發新聞事件,圍繞突如其來的暴雨、暴雪、火災、洪水、地震等突發的自然災害,以及重大交通事故、全市范圍內停水停電等突發的人為災害,社會影響巨大的罷工、罷課、醫療糾紛等等難以預料,且發展極為迅速的事件,最為適合作為秒新聞的報道主體。大的利民政策出臺實施,甚至是重要的人事任免等時政新聞都十分適合做秒新聞。
3.秒新聞的表現形式
文字快訊、文圖直播、現場短視頻、音頻實錄等各種均為秒新聞的主要表現形式。比如電臺媒體,在遇到重大突發事件時,可直接進行連線直播,由在事發現場的記者口播現場的情況,使得聽眾如同身臨其境,及時了解事件動態,力圖用記者在第一現場的直擊報道還原事件真相。
1.傳統的報人要樹立傳統新聞媒體與新媒體平臺融合傳播觀念
一方面,傳統新聞媒體在傳統媒體平臺中能夠完成的新聞報道工作內容,絕大部分也可以在新媒體平臺中中完成;另一方面,新媒體平臺的發展需要以傳統新聞媒體所具有的資源為依托,無論是在網站還是微信微博等平臺中,許多內容都來自于傳統的新聞媒體。從兩者關系可以看出,傳統新聞媒體與新媒體平臺的融合發展,是新聞傳播領域中重要的發展趨勢,同時也是拓展新聞媒體發展空間、豐富新媒體平臺內容與內涵的必然要求。
2.新媒體時代,報紙要針對受眾需求明確報道策略
不同的新媒體平臺在信息呈現形態方面也具有著差異,因此傳統新聞媒體應當合理選擇自身的原創內容,并針對門戶網站、微博、微信等終端的特點設計出于媒體平臺信息呈現形態相適應的內容。在此方面,紙質媒體有必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細化受眾、分類推動。在傳統新聞媒體使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傳播的過程中,不僅應當重視對新媒體平臺用戶的開發,同時也應當重視自身傳統受眾向新媒體平臺的轉移。從傳統受眾轉移方面來看,傳統新聞媒體受眾多為年齡相對較大的知識分子群體,他們關注時事且具備在新媒體平臺中表達自身言論與觀點的能力。針對這類群體,傳統新聞媒體應當重視在新媒體平臺中推送時事新聞等內容,從而滿足這些受眾的信息需求。另外,傳統新聞媒體應當利用好微博中的關鍵詞搜索功能,通過傳達準確的報道來提高受眾對新聞內容的搜索效率;二是增強新聞內容的易讀性。傳統新聞媒體應當盡力提高受眾獲取信息的效率,通過圖片新聞傳播、視頻新聞傳播等提高新聞內容對受眾的吸引力。同時,在新媒體平臺的新聞報道中,傳統新聞媒體要盡量弱化自身的宣傳傾向和官方色彩,使用通俗化、口語化的標題風格和語言風格來對一些硬性灌輸的內容進行軟化處理,從而降低受眾對這些新聞的抵觸情緒。
據調查,新媒體時代,信息浩如煙海,讓觀眾真偽難辨,大多數國家的新聞媒體公信力都處在下降的狀態。筆者深入研究新聞媒體公信力不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第一,一些組織的立場十分容易對新聞媒體的公信力產生強烈的影響;第二,經營活動方面的因素,一些投資人員受到財團的壓力,很容易使新聞媒體的公信力下降,甚至是缺失。另外,媒介產品的方向也會影響新聞媒體的公信力,比如虛假的報道、虛假的廣告以及低俗新聞等。
1.加強新聞職業者的道德教育,明確新聞媒體職責
要想提高新聞媒體的公信力,一定要對新聞工作者進行良好的職業道德教育,并且使其樹立正確的新聞價值觀念。不僅要對沒有走向新聞行業的大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還要在大學生即將走向新聞行業時進行崗前的教育,保證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和素質。除此之外,還要積極培養新聞工作者在從業過程中的職業道德和素質。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不僅要遵守職業道德,還要積極維護新聞媒體的公正性,從而提升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并且在建設新聞道德時,一定要積極發揮新聞機構的作用,承擔其應該承擔的責任。針對新聞機構來說,必須要以身作則,按照服務的宗旨,明確新聞媒體的職責,積極進行新聞道德的建設。
2.使新聞更加接近民情,站在百姓的立場思考問題
在現代社會中,誕生了越來越多的新聞傳媒行業。在這種大的環境中,傳統的新聞媒體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的社會,必須要進行創新和改革。因此,首先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將自身的優點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揮出來,這樣傳統的新聞媒體也能在現代的社會中取得良好的發展前景。另外,在建設新聞道德時,可以盡量使新聞更加接近民情,堅持走親民的路線,任何事情都要站在百姓的立場思考,體諒百姓的生活。與百姓搞好關系是建設新聞道德的關鍵,而且還能培養百姓的道德素質,從而使新聞媒體的公信力逐漸上升,達到可持續發展。
3.堅強監督和管理的力度
在進行新聞道德建設時,主要的任務就是培養人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從而主動的遵守道德。但是,在新聞道德建設的初期階段,一些新聞工作者沒有良好的自主性,不能自覺遵守道德規范,導致在新聞媒體中存在很多的虛假廣告和新聞等。所以,為了能夠很好的進行新聞媒體的道德建設,必須要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促進新聞道德建設的法治化管理,一旦發現有違反的規定的工作人員,必須要對其進行嚴肅的處理和懲罰。利用法律制度來約束新聞道德建設的途徑,不僅能夠規范新聞工作者的行為,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從而增強新聞媒體在現代社會中的影響力。
總之,隨著網絡通信技術的廣泛應用,輿論傳播格局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網絡媒體、手機媒體、WAP網站、3G網站、iPad等新媒體形式不斷涌現,交互發展,在這樣一個巨大的新興輿論陣地上,提高傳統紙媒新聞在新媒體中的傳播力、吸引力、影響力、感染力,已經顯得越來越緊迫,傳統紙媒人一定要趕上時代,加強紙媒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
王曉英(1977--)女,漢族,陜西華縣人,本科, 西安晚報都市新聞部主任;
張志杰(1980--)男,漢族,河南長葛人,碩士,西安晚報都市新聞部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