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習驊
?
雍正皇帝的另一面
文/習驊
如果讓史學家評選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改革家,雍正皇帝必定名列前茅。對于新君的治吏新政和一系列非常舉措,朝中有些人很不適應,嘴上不敢說,內心有看法,覺得他“刻薄寡恩”,嚴苛得不近人情、不留余地:貪則坐牢砍頭,懶則撤職辭退;今晚偷偷搓麻弄點兒小錢,明早就會受到警告;歌頌皇上討個好也被罵得狗血噴頭,還得去刑場觀摩貪官受死。弄得整天戰戰兢兢的,當官還有啥意思呀!
他們看不到這個皇帝“柔”的一面,那是許多“寬厚”無為的帝王所沒有的,正體現了一個大政治家的特質。
一
雍正十年(1732年),河南學政俞鴻圖在主持鄉試期間,違反規定把21歲的小妾帶了過來。小姑娘對付老頭子易如反掌,很快套取了試卷內容,然后讓仆人出去找買主。一萬多兩銀子輕松落袋,小妾得意極了,哪里想到這筆買賣是多么劃不來。
一看平時根本不讀書的“富二代”居然榜上有名,輿情洶涌,社會一片嘩然,眼看要鬧出群體性事件。雍正要求從重從快處理,給社會一個交代。刑部建議判處俞鴻圖腰斬,雍正毫不猶豫地畫了圈。
清代連上刑場也需要賄賂。因為是在辦公室里直接被捕的,俞鴻圖身上一文不名。劊子手拿不到好處,下刀一再“失誤”,給犯人一個慢死。俞鴻圖用手指蘸著自己的血,在地上連寫了七個“慘”字。
沒等主事官員報告完執行情況,雍正帝連連擺手:“別說了,別說了!”隨即指示:以后輕易不用這種刑罰。據說俞鴻圖是最后一名被執行腰斬的死刑犯。
科舉是保證中國封建制度得以延續不變的壓艙石,雍正帝對俞鴻圖毫不手軟,可謂執法無情。但腰斬是我國古代最野蠻、最不人道的一種刑罰,敢于廢棄始自春秋時期的古老傳統,顯示出不忍之心,不能說他一味“嗜殺”吧。
許多德才兼具敢擔當的干部,更能感受到雍正濃濃的人情味。比如在他們的報告上,他竟會這樣批示:你最近身體好嗎?好久不見很是想念!等你完成任務回來,咱倆好好聚聚。
他關心干部的方式有時出人意料,至少看起來誠意多于權術。一天,某巡撫接到雍正帝的親筆信,讓他即刻回京商量大事。剛要動身又一匹快馬送來他的第二封信,說我找人給你算了一卦,你近日不宜遠行,還是下個月再來吧。
愛屋及烏,雍正帝對干部家屬也很關心。湖廣總督楊宗仁重病臥床,雍正帝派御醫趕赴武昌診治,并要他有什么要求盡管提。楊總督說,我兒子在陜西榆林當道臺,要是他能請假過來服侍我,那就太好了。皇上說,請假耽誤他前程,不請假耽誤你養病,不如調他到武昌當按察使,公私兩便豈不更好?
雍正五年(1727),陳時夏升任江蘇巡撫。80多歲的老娘一個人在云南老家生活,孝子陳時夏很不放心。雍正帝急令云南巡撫鄂爾泰:趕緊組織最好的轎子、轎夫,把陳老太太抬到蘇州。什么時候出發,什么時候休息,什么時候吃飯,都聽老人家的。安全第一,不趕時間。
同樣是關心干部家屬,有時候雍正帝又會由柔變剛,前后判若兩人。孫國璽新任臺灣道臺,由于這個崗位不允許帶家屬,他只得把老母親留在海峽此岸。雍正帝嚴厲批評吏部工作不細,又發一文,調孫國璽到福州工作。
過了幾年,老媽要過80大壽了。孫國璽覺得跟皇上關系不錯,便請求恩賜匾額,給予誥封。皇上拍了桌子:“你還有臉開口?你這幾年干了些什么,以為我不知道?老太太就要被你這渾球連累了,你還裝孝順,等著查處吧!”
有多大抱負就有多大度量,有多大度量就有多大成就。雍正皇帝的博大胸懷和用人導向,是雍正新政的重要特點,不但吸引了天下英雄為知己者死,并且影響到他身后,為輝煌的乾隆時代儲備了大量值得信賴的干部。
除了這些“花絮”,“攤丁入畝”之類涉及民生的重大改革,無論他是什么目的,客觀上毫無疑問是德政、仁政。清代原有的人頭稅制度十分荒唐,不管老百姓家里有沒有土地,一律按人頭交稅,乞丐與富豪平等,窮人生不如死。實行“攤丁入畝”之后,土地多的多交,土地少的少交,沒土地的不交,不知給多少窮人卸下了沉重的枷鎖,鏟除了多少官員的搖錢樹。對地主老財和貪官來說,這當然是“嚴苛”!
二
事實上,雙管齊下正是雍正治吏的基本特點。
一方面,對腐敗的貪官、混日子的懶官、只會拍馬屁的巧官出手很重,始終保持高壓態勢,盡管人治色彩濃厚,但是對一個封建帝王來說已屬不易,豈能求全責備。
另一方面,對待忠臣、清官、能人,雍正帝無不春風滿面,呵護有加。這才是一個完整的雍正皇帝,一枚雙面的硬幣。雍正帝的嚴厲和溫情是有原則、有主題的:他要打造一支鐵的隊伍,服務于改造中國的大棋局。他自己說得明白:就是為了讓大家真心實意為國家做事。
雍正皇帝成功了。他和他的團隊僅用康熙、乾隆執政的十分之一的時間,創造了許多奇跡,把中國古代文明推向了極致:“雍正一朝,無官不清”;國民生產總值接近全球的三分之一;康乾盛世的框架結構基本完工!
理想決定立場,立場決定思想。如果我站在蒼生社稷、修齊治平的大格局上看雍正,自會緊跟時代步伐,不待揚鞭自奮蹄;如果我滿腦子是升官發財當老爺的封建糟粕,一定感到度日如年,抱怨“官不聊生”“舒適度”沒了。內心一有抵觸,自然想方設法逃避、抵制、糊弄、貪腐,巴不得一切趕緊過去。
思想決定行為,格局決定結局。如果我選擇前者,最終必然煉成亮閃閃的真金,人生的價值便厚重起來。如果我選擇了后者,我就是一粒無足輕重的沙子,被時代的洪流沖得不知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