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枝江市政協首次開展全體委員集體視察
今年年初,出席枝江市政協五屆五次會議的全體委員,在視察部分重點園區和項目建設情況后紛紛為之點贊。全會組織視察活動,在枝江市尚屬首次。為了讓委員們現場感受枝江“十二五”發展成果和政協履職成效,奮力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枝江市委、市政協決定在本次全會期間,專門安排半天時間,讓委員們走出會場,對部分重點工業園區和項目建設情況進行視察。委員們采取邊看邊議的形式,先后視察了10余個園區和項目建設情況,在充分肯定枝江“十二五”發展成就的同時,以“五大理念”為統領,決戰“十三五”,實現新跨越,積極建言獻策,提出許多有價值、可操作的意見和建議。
(賀必才)
了,我們最需要的是人才了,其實基層有好多文藝愛好者,就是缺乏組織,要是把各區的文聯全都成立起來,把文藝愛好者凝聚到一起,在業務上給予輔導,很快就能發揮作用。這些人常年在基層,有生活,有熱情,對群眾有感情,知道基層需要什么樣,開展活動肯定符合民心。”
文中的這張照片是2015年冬天省政協會召開前夕,我在鹿泉區張堡村就歷史文化資源問題調研時拍攝的,左邊是村黨支部書記杜寶中,右邊是我,中間是烈士后代杜銀海。2014年5月,上級有關部門分派了革命老區幫扶村任務,給市文聯的項目是修9600米公路,時間為三年。我主動承擔了這項任務。當我在村里住下來后,才了解到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張堡人民做出了巨大犧牲,我被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所感動,寫出了紀實文學《走進張堡村》,在全國第一個革命烈士紀念日前夕,《石家莊日報》整版發表,這篇文字喚起了村民的自豪感,也引發了在外地工作的烈士后代對家鄉的熱愛和關注。去年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之際,我又寫了一篇《修筑堅實的精神之路》,《中國藝術報》副刊頭條發表,激發了村民建設美麗鄉村的自信心。村支書杜寶中深有感觸地說:“修公路只要有錢誰都能修,修精神公路沒有人才有錢也修不成。”由此可見,扶貧不僅需要物質,更需要精神。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形成凝神聚氣的正能量,是文藝工作者應發揮的優勢。
培養基層文藝人才,是我多年在基層調研并親自實踐的結果,能得到省長的重視并寫進政府工作報告,讓我很欣慰。作為文藝界的政協委員,如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發揮文藝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為落實“十三五”規劃,更好地履職盡責,是我今后面臨的新課題。
(本文作者為省政協委員,省文聯副主席,石家莊市文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