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琴
[摘要]閱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有效的閱讀教學會給學生帶來積極的閱讀體驗,不僅能提升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本文針對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革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措施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開展語文閱讀教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語文閱讀作為一種交流的方式,注重考查學生的信息接收能力和文字處理能力。在實際生活中,人們需要通過閱讀獲得一定的信息,因此,閱讀能力是人們生活中必備的能力。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應從閱讀教學抓起,并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近年來,我們的教育工作,尤其是教育的系統化和專業化建設一直備受矚目,在當前素質教育的背景下,人們更加關注教學的方式和內容,因此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也在積極推進,只有不斷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幫助學生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更好地前進。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不重視語文閱讀的人文性
首先,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有些教師認為語文只是一門工具型的學科,因此比較關注語言的基本功能,而不重視其中包含的情感因素,對學生的情感發展也毫不關心。通常來說,教師進行語文閱讀訓練時會比較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和閱讀技能,通過擴大閱讀量提升閱讀能力,在這一過程中一些教師沒有正確地引導學生對文章中蘊含的情感因素進行分析,因此學生難以感受到其中富含的情感。其次,一部分教師讓學生進行閱讀僅僅是為了讓他們找到與文章有關的問題的答案,希望把學生培養成為閱讀高手。但事實上,閱讀教學應體現一定的人文性,不理解文章的內涵與情感就不是真正的理解。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有些教師常常將文本知識結構進行解體,損壞了文章的內在美,這就很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毫無益處。
(二)過分強調自主學習
新課改之后,很多教師開始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但這些教師中有一部分人并沒有真正理解自主學習的含義,只是把課堂學習任務布置下去,然后就讓學生開展自主學習,這種放任自流的自主學習根本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合理的組織,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
(三)過分強調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當前一種比較新穎的學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合作學習,學生可以獲得更多思考問題和與同學交流的時機,但教師如果不能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科學地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那么教學效果將事倍功半。很多教師為了深入開展合作學習,使這種學習方式成為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方式,無論什么性質的課堂,也無論當節課所要講授的內容是什么,都一味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得課堂上大部分時間都被學生討論的聲音占據,一些重點、疑點、難點問題未能得到有效解決。
三、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更新教學理念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同時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階段,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正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對此教師一定要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積極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重視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教師應鼓勵學生將閱讀內容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擺脫教材的局限,拓展學生的視野,將閱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為一體,以此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重視教學導入環節
良好的開端意味著成功了一半。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富有激情的導入方式來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通過閱讀獲得美的感受,心靈得到升華。還應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多種方式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可以利用情境教學法或者游戲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講解《我的母親》一文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有關母愛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感受母愛的偉大。創設這樣的場景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進入本課閱讀的主題:“同學們,母親是生我們養我們的人,在生活中我們也應盡全力多給母親一些愛,你們說對不對?下面請大家簡單地談一談母親對自己的付出,再談一談自己對母親的關懷。”這樣的導入方式會引起學生對閱讀內容的興趣,為之后的教學做好鋪墊。
(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
現代教育中,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已成為比較重要的學習方式,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也是如此,教師只要正確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就會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講授文章時教師可以適當地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得出結論,并與其他同學進行討論交流,最后由每個小組來匯報最終的討論結果。例如,在講授《談生命》一文之前,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生命是什么?同學們是怎樣理解生命的?”接著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學生自由地進行討論,這時學生會你一言我一語地說出很多不同的答案,也談出自己對生命的感悟。然后教師再讓學生把自己小組的答案進行歸納,每組派一個代表作總結發言。這種學習方式有助于學生形成辯證思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而在講授一些充滿趣味性的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變化,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涵。
(四)激發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習慣
要想開展好初中閱讀教學,就必須要提升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目前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新型的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興趣,如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以此來激發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更好地融入到學習氛圍中。另外,還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遇到經典的句子及時進行摘抄,做好筆記,這樣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加知識量,也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喜歡的句子背誦下來,以此加深記憶,促進語感能力的提升。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要不斷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創設一些學習情境,用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欲望,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和發展。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學生發展的需要,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融入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元素,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并及時進行方法指導,以此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綜合素質。此外,教師一定要靈活地開展教學活動,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以此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青民.課改十年:初中語文教師專業發展調查報告[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1,01(02):22—25.
[2]鄒林花.如何讓初中語文課程綻放活力[J].文學教育(中),2011,05(04):24—29.
[3]蔣義清.初中語文積累之我見[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11(03):63—66.
(責任編輯 趙永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