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嬿
[摘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當前,小組合作學習在實施過程中尚存在一些問題,其有效性有待提升。為了將合作學習這一新穎的、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進一步應用于教學實踐中,本文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了探究,希望能對相關研究起到推動作用。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有效性
2011年12月, 教育部頒布了新制定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了培養學生素質和能力的重要性,要求教師創新課程內容,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這也為合作學習的有效推進吹響了號角。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
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心理發展學家Howard Gardner在1983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該理論認為,教育應該立足于每一個孩子的發展優勢,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學有所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充分認識到每一個學生所具有的發展性,以及提高學生智能發展綜合水平的重要性,所以倡導由學生自主提出問題,通過互助合作的方式探究疑點,逐步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二、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現狀
當前,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將語文作為背誦學科的思想,有些學生仍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根本談不上主動合作探究。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合作學習實效性差,教師在主導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問題設計得過于粗糙,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來看,小組活動作為課堂學習的主要方式,其適用性不強,趨于形式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有些小組活動只是為了營造氣氛,而且活動設計得比較盲目,缺乏科學的操作方法;小組劃分單一,任務分配不明確,教師仍然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的主體作用未能得到有效發揮,因此教學效果不盡人意。
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升合作學習效率的對策
(一)實現小組內部的有效互動
生生合作是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采取有效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之在學習文本知識的同時,通過小組合作拓展自己的學習視野,同時提高與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千差萬別,基礎、興趣各不相同,因此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引導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并做好小組合作學習的引導工作。
比如,筆者在講授《推敲》一課時針對第二自然段的內容這樣設計教學:
師: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讓我們跟隨著他來到那個夜晚。(音樂起)請大家慢慢地、輕聲地讀第二自然段,在腦海中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你能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嗎?請同學們就此開展組內合作學習。
生:我看到賈島正在沿著山路尋找李凝的家,他找了好久才找到。 生:我看到那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那夜晚寧靜而又美好。
生:我看到賈島正在敲門,但是沒有人來開。
生:我聽到賈島清脆的敲門聲。
生:我看到小鳥被驚醒后,撲棱著翅膀叫著飛走了。
生:我看到賈島正在寫詩,寫完后他把詩留了下來。
……
這種教學設計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小組合作探究的成效,為每位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其和諧發展的理想空間。
(二)拓展生生合作的渠道
學生合作的積極性直接影響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教學活動需要教師與學生雙方共同努力,需要師生進行有效溝通。當我們拿著課本來到學生中間時,我們不妨親切地對他們說上一聲:“讓我們討論一下怎樣學習吧!”這樣,學生自然會親近老師,親近語文,自覺地將學習語文當作自己的重大使命,在學習中與教師一起探討,共同分享學習成果。在有效溝通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能夠逐漸建立起互相信任、和諧融洽的關系,這種關系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學生將這一積極情感漸進式地滲透到日常學習習慣的培養中去。《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中明確指出:學會如何學習,這不僅僅是一個口號。它是指一種特殊的教學方法。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不容回避的重要課題——如何讓學生學會學習。教師要積極拓展合作學習的渠道,注重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使合作學習更有實效。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會對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當前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能固步自封,而應從課堂之中剝離出來,因時而變,積極創新,引導學生走向廣闊的社會生活,利用課外知識豐富學生的學習積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有效溝通貫通學生學習的始終,通過課外知識豐富學生的學習積累,在互動中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賀永香.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嘗試[J].成功(教育) 2011,(04).
[2]郁熹熹.在合作學習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0,(05).
[3]徐愛華,徐紅萍.淺談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J].中國校外教育,2011,(13).
(責任編輯 趙永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