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攝 本刊記者 任海燕 耿國彪
聚焦甕安 暢談紅色圣地的綠色發展
——大型電視訪談節目“兩山路上看變遷,綠色中國十人談”聚焦“兩山”思想的甕安實踐
Focus on Weng'an to Talking about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RedHoly Land
文 攝 本刊記者 任海燕 耿國彪

龍緒波 攝
9月25日下午,甕安會議中心會場,座無虛席。大型電視訪談節目“兩山路上看變遷,綠色中國十人談”在這里隆重舉行。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翟惠生,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金華,清華大學哲學系主任、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盧風,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常務理事、綠色財富論壇組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黎祖交,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所副所長、研究員王東明,中國演員工作委員會副會長、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話劇團著名影視演員、周恩來總理扮演者劉勁,中共黔南州委副書記吳勝華,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研究部主任胡勘平8位領導專家組成的專家團隊,與甕安縣長、本期節目主講人黃桂林和擔任現場主持的金話筒獎獲得者、北京電視臺主持人羅旭共同聚焦這座紅色之城的綠色轉變,解讀甕安對“兩山”理論的生動實踐。
訪談節目圍繞規劃科學化、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和城鄉一體化四個話題展開,在三個多小時的暢談中,領導專家針對甕安“兩山”思想的生動實踐進行了充分討論,大家紛紛肯定了甕安作為紅色革命老區,在紅色文化傳承,綠色發展方面所作出的科學決策和規劃,領導專家們認為甕安要正確處理好紅色甕安和綠色發展的關系,紅色文化作為綠色發展的底蘊,將紅軍長征精神融入到綠色發展中去,促進生態文明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十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智慧論斷,在擔任總書記后,他又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表明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執政理念上的重大轉變。在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中,明確提出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原則。《公報》首次明確提出“統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建六大建設”,“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既與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一脈相承,也標志著綠色發展在我國國策中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專家對甕安踐行“兩山”思想,制定城市未來發展規劃進行了深入地探討。
甕安縣規劃為“一城兩帶三組團”主體功能區戰略。在南北走勢山巒環繞中的縣域,幾道東西走向的山形成渾然天成分區的生態屏障。一城,按照國家宜居城市標準優化以縣城區為中心的生活空間,推進產業和人口合理集聚;兩帶,規劃建設工業經濟帶和文農旅產業經濟帶;三組團,推進建設綠色生態組團、現代山地觀光農業組團、生態特色養殖組團。順應自然生態,強化資源優勢,巧借山形水勢規劃分區。在科學規劃的版圖上,產業項目集群化發展,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空間有機融合、協調發展。同時,甕安積極融入黔南州“一圈兩翼”戰略規劃,全力建設支撐都勻經濟圈和帶動黔南州的區域增長極。

翟惠生

李金華
李金華從國家政策制定的角度談到全國林業“十三五”期間林業發展規劃,肯定了甕安科學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李金華表示,到了甕安,看到的不僅是紅色的文化,更看到了滿目青山的綠色氛圍,這體現了優質和潛力。從全國角度講,十三五期間林業規劃提出很多原則,從兩山理論角度主要是體現生態優先和保護優先,把生態保護、生態建設和生態修復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國家十三五規劃八大工程其中六個跟林業有關,或者說主要由林業部門來實施、承擔、建設,這是主要的精神。總書記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一方面要保護好、修復好、建設好綠水青山;同時要科學開發、綜合利用,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變成老百姓致富的來源,讓林業產業為農民就業增收,尤其是在貧困地區精準脫貧當中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所以,十三五期間對林業資源綜合利用做出相關安排,也有相關的工程,做綠色開發、綠色旅游等等。這些都體現了對自然資源科學開發利用。
李金華指出,甕安一城兩帶三組團的規劃發展,非常符合總書記的兩山理論,體現了綠色發展理念。甕安在發展中對自然和山體的保護和修復基本上是依山傍水,按照山體水系的自然空間布局來規劃國土空間布局,體現了優化國土生態空間的理念。甕安縣把人居環境、生態空間、產業空間都合理的規劃在甕安縣不到兩千平方公里的區域上,非常符合中央要求優化國土生態空間布局的理念,體現出紅色支撐對綠色發展的擔當和責任。因為甕安有優良的傳統和鮮明的紅色記憶,在踐行總書記“兩山”發展理論,推動綠色發展當中,既體現了對紅色文化的傳承,也體現出綠色發展的理念。
翟惠生用他博學的知識深入淺出地解讀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思想,用生動詳實的事例剖析甕安“一城兩帶三組團”的規劃及實踐。
論談中,翟惠生首先引用百姓耳熟能詳的紅襖綠褲搭配原則入題來強調群眾永遠是真正的英雄。紅色綠色是兩個最基本顏色,要讓老百姓跟著政府一塊兒走,關鍵在人心。講到陳忠實的《白鹿原》,翟惠生認為紅色也是共產黨的本色,今天要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既要靠紅色,還要靠與之配套的綠色。總書記的“兩山”論斷,是總結了中國幾十年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得出來的,是科學的結論。提到老舍的兒子舒乙感嘆老北京四合院曾經的綠蔭,他說國家強調綠色,實際上強調的就是民生,就是為了讓老百姓能夠在吃飽穿暖的基礎之上能夠過上更好的日子。最后,風趣的翟書記還舉出早些年人們拿黃花梨家具換一個電視票,來證明資源不可再生,有些東西是不可復制的這一現實問題。
文化有鮮明的綠色符號,綠色必須有文化的底蘊。翟惠生強調,甕安在“一城兩帶三組團”的規劃中發展,要始終堅持保持綠色的根本靠文化這一理念。地方的文化特色,是開發的主基調。只有對文化有歷史的敬畏感,才能使地方發展更具生命力,才能夠讓人民記住鄉愁。這就是綠色的根本,也是文化基因和血脈。甕安的發展規劃,是因地制宜的,是科學的,是值得借鑒的。
黎祖交從生態文明角度具體解讀了“兩山”思想。
他強調,這里面蘊含三種綠色新觀念。一是綠色的發展觀。人類的發展,不只是發展經濟,還要保護生態環境,做到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雙贏。二是綠色的幸福觀。綠色幸福觀是人民的福祉。它不僅表現在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產發展、生活富裕上,還體現在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能夠享有優質的生態產品上,最終達到生態美、百姓富。三是綠色的財富觀。不只是金錢、資產是財富,其實,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也是財富。所以,每個人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護好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要在生態安全的前提下創造財富。黎教授也肯定了甕安“一城兩帶三組團”這一規劃的科學性。
王東明結合經濟和大交通的發展從宏觀角度對甕安規劃給予了評價。他說國家提出“十三五”規劃之前,有一個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烏江是長江的一個支流,甕安處于烏江中游,當屬其中。所以甕安在發展過程中,生態保護的責任尤為重大。甕安的規劃分解來看,可以這樣理解:“一城”,指產業和人口相對集聚。“相對集聚”提的非常好,就是結合甕安的地形地貌,人口相對的集中在縣城,建設一種田園城市。“兩帶”,指工業經濟帶和文化、旅游發展帶。工業經濟帶是指依托甕安36億噸的磷礦儲量、10億噸的煤礦儲量這樣一個優勢資源,發展工業。還有文化、旅游經濟帶,紅軍長征四過甕安,并在此召開具有轉折意義的猴場會議,這是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旅游資源。“三個組團”,分別是綠色生態組團、現代3D農業觀光組團和綠色養殖組團,這都利用了當地特色。這個規劃從經濟上是指導發展,引領發展的。王東明還說,從大交通看,甕安已經形成了十字交叉的高速路支網,甕安的產業布局和人口的布局,切合現在的大交通發展。

黎祖交

王東明

盧風

吳勝華
吳勝華從甕安整體規劃在黔南州的經濟發展格局中扮演的角色及地位進行了點評。
他提到,甕安作為一個大縣,地處黔南州北部,也是黔南州一圈兩翼發展當中的核心和支撐。翁安從紅色到紅綠并舉發展勢頭非常好,是黔南州12縣市發展當中的領頭羊也是整個黔南州各個縣市發展學習的榜樣。
這一環節中,各位專家從不同的角度對甕安的科學規劃進行頗有見地的點評,同時,也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大家一致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將是今后一個時期指導我國經濟轉型、綠色發展的思想航標,各地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研究綠水青山如何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實施路徑,最終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為百姓造福。
甕安近幾年一直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發展理念,在“兩山”思想指導下,牢牢守住生態與發展兩條底線,著力推動工業大發展、城鄉大統籌、農業大聚變、文旅大融合、環境大提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產業生態化就是對環境不能破壞,對生態建設要起到促進的作用。
甕安工業園區是五個貴州省重點培育發展的千億級產業示范園區之一。磷化工廠空氣潔凈清新,毫無想象中化工廠的那種異味。經多重高科技過濾處理后,工業廢水重回車間,循環利用。過去磷化工行業常見的堆積如山的磷石膏等廢料,早已經過資源化利用而成為產品。運進來的是原料,運出去的全是產品。園區嚴格環境準入,引進優強企業,實現了對資源的“榨干吃盡”、高效綜合利用。甕安支柱產業——磷煤化工,早已告別磷灰污染、廢氣嗆鼻的高污染、高耗能時代。依托豐富的磷、煤、鋁等礦產資源優勢,甕安大力實施“工業強縣、后發趕超”戰略,積極推進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的創建,堅持走新型工業化的發展之路。
關于循環工業園,翟惠生認為,只有循環,才有活力,創新本來就是在循環經濟中再發展。甕安走了一條循環的路子,這才使紅色和綠色得以科學發展。因為有循環,才談得上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
發展循環經濟,最根本的目的,還是要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據悉,上半年甕安縣共治理石漠化面積5.72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平方公里,15個集中區飲用水源地的水源達標率達到了百分之百,空氣質量達標率達到了99.3%。盧風結合甕安縣上半年生態環境中的一組數據表示認同。
在談到循環經濟時,盧教授還舉例,就一個工業園區來講,做好園區之內的充分循環;就一個縣來講,要考慮與其他地區的協調。通過主導產業,加強和周邊地區的合作,來減少對環境的破壞。他認為甕安能夠選擇走循環經濟的道路,這對于保護青山綠水,保住清潔空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明智的。
綠色需要文化做底蘊做支撐,而甕安有紅色基因。劉勁談到80年前的長征是紅色長征,長征是民族的財富;紅色的財富說到底是不忘初心的財富。綠色也是百姓的財富。要走好綠色長征,就要發展循環經濟,使工業生態化。
發展循環經濟,科技創新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命脈就是怎么擴大循環的范圍,怎么與其他的地區、其他的企業進行聯合。專家一致認為要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支持、鼓勵企業循環式生產。在工業生產中,要保證進去的是礦石,出來的是產品,所以循環經濟生產到最后不能處理的磷石膏,就用來做堿性的肥料。二是產業循環式的組合。在產業循環組合上面要考慮,主導企業發展方向怎么減少對環境的破壞。三是加大園區循環式改造。在大工業經濟帶當中根據產業布局,比如基礎工業區、精細化加工區、倉儲物流區等,要考慮怎么完善園區功能,怎么循環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等問題。四是加大科技創新能力。科技創新是循環經濟最重要的部分,企業成本下降,環境保護加大,產業生態化才能實現。

劉勁

胡勘平

綠色中國十人談活動現場
近年來,甕安全力推進生態林業、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的大發展。“十二五”期間,治理石漠化、水土流失成效明顯,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2%。曾經的荒山種上3000畝梅花、3000畝櫻花,春花爛漫夏山翠、秋林盡染冬枝傲;生態系統恢復中的古水塘,3000畝荷花玉立芬芳。過去,猴場會議奏響中國革命偉大轉折的前奏;今天,猴場會議舊址所在的草塘“十二塘”景區,迎來了新的生態修復的山鄉巨變。紅色沃土、千年古邑,盎然綠意與厚重的歷史人文相得益彰,迸發出文旅大融合的生產力。甕安狠抓特色山地現代生態農業,20萬畝辣椒、20萬畝茶葉,充分發揮生態優勢,持續發力做強做優。好山好水出好茶,甕安首批成為黔南州都勻毛尖茶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創建基地。都勻毛尖(國際)茶人會,為茶山茶海翻開茶旅文化經濟的新篇章。在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在地球上同緯度保存最完好的常綠闊葉林森林中,道地藥材和森林旅游共筑養生福地。當年紅軍強渡烏江的地方,已經成為游人攢動的江界河景區,水上訓練基地正在規劃建設中。百里烏江畫廊,配套服務日趨完善,旅游內容日益豐富。按照“休閑、體驗、競賽”三位一體模式,甕安著力打造以山地戶外運動體驗為主,兼具休閑度假為特色的綜合體,實現體育旅游發展雙促進。正在建設綠色觀光生態長廊的甕安,走上了生態與效益雙贏的發展之路。
生態產業化就是使生態促進發展、變成經濟優勢及生產力。甕安通過生態建設舉辦綠色茶文化,開展生態旅游,生態農業。利用地形優勢把體育活動融入其中,舉辦戶外挑戰賽,這一系列的舉措,正是走生態產業化探索之路。黎祖交對怎么把生態經濟轉化為產業優勢,如何發展林下經濟、農業經濟、旅游經濟等系列問題給出了專業性指導。
甕安通過生態建設,踐行“大生態,大發展”,做到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大生態與大扶貧結合。甕安根據山、水、田、林、湖等自然條件,推行宅基地復墾,還草、還苗圃、還經濟農作物,來提高森林覆蓋率。最終做到大生態和百姓增收相融合。二是大生態與大數據結合。甕安有近10萬畝白茶,20萬畝辣椒,13萬畝的烤煙,所以茶葉甕安走的是符合歐洲的標準。如建中鎮的苗嶺霧海生態有機茶園,建立了可追溯體系,每個環節可以追溯到源頭,保證從茶園到茶杯每一個環節的真正安全。依靠大數據,依靠標準做,才能實現使生態轉為產業。三是大生態和大旅游相結合。甕安有紅色的基因,千年厚重的文化;可以把區位優勢和生態旅游結合起來。甕安通過便利交通,四高一鐵一港口,加上發展要素的保障和交通區位的結合,形成有競爭優勢的產業。
談到生態怎么具體產業化,比如說農業經濟、林下經濟、旅游經濟,怎么把生態經濟轉化為產業優勢?
黎教授表示生態產業化要從當地實際出發,把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一是依托甕安森林生態系統多重的服務功能,發展好生態林業。甕安由于特殊的地質地貌,土層相對貧瘠,盡管喬木不多,但森林覆蓋率卻達52%,朱家山森林負氧離子含量達8萬多。甕安可以采用多重森林效應的功能發展林下經濟。林下種植業方面比如種植天麻、鐵皮石斛和靈芝等;養殖業方面比如森林雞、森林豬等。還有森林景觀、森林康養等。第二發展生態產業。翁安有機茶20萬畝,有機辣椒20萬畝以及有機生豬和家禽等等。這都依托甕安好的空氣和水源,所以,生產出來的產品是真正的綠色食品,生態產品,有機食品。第三生態旅游。甕安負氧離子高,水好,作為一個休閑、健身、療養地是非常合適的;再加上猴場會議遺址這一紅色旅游資源,千年古邑這一獨特歷史,以及有世界之最的江界河大橋和清水河大橋的一流大交通。因此,甕安的生態旅游會有很好的發展。

黃桂林

羅旭
“讓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等經濟優勢,其中最主要的還是找準定位,形成特色。在生態農業、生態林業方面,借助生態優勢。比如建中茶園實踐基地,處處有‘寧可要蟲也不要農藥,寧可要草也不要殺蟲劑’的標語。這就是發展生態化茶園,發展有機農業。在區域發展中突出自己的特色,找準自己的定位。” 胡勘平就甕安生態產業化發展當中的實踐和經驗談了自己的體會。

烏江天險 文慧 攝
甕安縣生態產業發展是一種山地探索。吳勝華建議:“黔南州毛尖的種植基地有151萬畝,交通改進之后,它的區位優勢日益凸顯,所以要在區位優勢上加大開放,在對外開放中要搶駐制高點,關注品牌。”
談到建設生態文明這個話題盧風說,從根本上它需要三個層次的根本改變:一是產業結構,就是由原來的線性發展,經濟的線性增長,走向循環經濟,換句話說就是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的產業化,這是必要的環節。二是制度和創新,要有循環經濟建設,要有生態文明補償,還要有促進低碳產業發展的政策。三是思想觀念的轉變,向產業化和生態產業化方向要效益。生態文明幸福觀的改變,由原來無限追求物質財富增長轉變為追求適度的財富,同時要追求清潔空氣、清潔水、健康美麗的生態環境。總之,無論是產業的生態化,還是生態的產業化,都必須納入到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框架里面來。
針對甕安對“兩山”思想的實踐,嘉賓認為作為昔日在紅軍長征路上曾產生過重大影響的紅色城市,在80年后的今天正因地制宜,走出一條生態產業化的、資源有效合理利用的生態發展之路。
在甕安寸土寸金的縣城核心區域,特別規劃建設了約40萬平方米的清漣湖濕地公園。走入水清岸綠、白鷺飛舞的這派生態美景中,漫步于長達2700米觀景棧道上的甕安人,盡興在做山水城市的畫中人。“一帶一廊一廣場、兩園三湖十二塘”,產、城、景一體化融合發展。宜居、宜業、宜游的新型城市,與正在打造的猴場文旅融合型、珠藏商貿集散型、平定田園生態型、建中中坪茶旅一體型、永和嵐關休閑觀光型等特色小鎮,以及數百個“四在農家 美麗鄉村”村寨共同點亮新型城鎮化的山地特色。建設山水城市,打造田園小鎮,經營美麗鄉村,讓老百姓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甕安縣委縣政府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科學創新城鄉建設用地的利用方式,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民營資本參與,優化城鎮布局,積極構建山地特色城鎮體系,不斷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甕安,推動城鄉大統籌,正實現新的跨越。
專家就城鄉一體化,農村道路,農村班車,尤其是如何扶貧,工業反哺農村的問題,城市反哺農村的問題進行了深入談論。縣長黃桂林也介紹了甕安的城鄉一體化背后的故事。
據介紹,甕安是一城四區。城市規劃57萬平方公里,核心37萬平方公里,總的人口是21萬核心區。甕安在城鄉一體化規劃中提出“一帶一廊一廣場”,一帶就是西門和景觀帶。一廊是工業區和景區,把景區和工業區用一個生態走廊來連接,可以對磷化工產生的氣體或氣壓進行稀釋保護。一廣場是杜鵑廣場,現在10萬平方米。兩園三湖12塘,甕安有兩個公園正在完善,還有三湖,青年湖濕地40多萬方;飛鳥湖是800畝水面,生態湖是旅游公園。所以,甕安縣城產城一體化,可以把園區做強、城區做優,景區做美。

宜居甕安 李全華 攝
城市在守住了青山綠水,守住了生態以后,怎么加強對環境的保護?甕安在全省率先推行城鄉公交一體化的路網優化措施。鄉鎮全部換成了公交車,今年將投入6500萬完善道路等級,降低票價由原來的11元降到7元。還率先垃圾污水一體化,讓農村和鄉鎮享受到城市的功能。城鄉一體化中,甕安通過發展促進人民增收同時,還提高百姓文明意識,法治意識。實施城市反哺農村,甕安對城鄉道路優化、鄉鎮路路通,讓百姓方便出行,實現城市反哺農村的目標。
李金華表示,參加這個十人談節目感受很深,他提到“綠色擔當”一詞。甕安,尤其是猴場會議是一個大膽糾偏孕育轉折的會議,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優秀先進的品質。未來建設美麗中國引領美麗發展上,甕安應該有所擔當,應該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并送甕安四句話,傳承紅色文化,引領綠色發展,加快轉型升級,實現后發趕超。
今天的四個話題,總結來看實為甕安踐行“兩山”理論的四條基本經驗。黎祖交教授把它也稱作“生態智慧”。這里指科學化的規劃,走產業化之路。生態產業化,這是踐行“兩山”理論的基本有效途徑。城鄉一體化,是踐行“兩山”理論的必由之路。
專家表示,甕安在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論指導下,秉持綠色發展,生態發展。從理論的層面看,科學規劃是前提,產業生態化是技術,生態產業化是政策、制度、城鄉一體化是目標。
這次訪談,是智者在思想上的交鋒,更是決策者在指揮上的交融和交流。專家為甕安獻計獻策并傳播甕安綠色發展的理念,體現了綠色中國行旨在弘揚生態文明,傳播綠色理念,建設美麗中國,宣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和實踐的一貫宗旨。“兩山路上看變遷,綠色中國十人談”電視訪談,從實際出發以理論的高度進行剖析,最終達到思想、路徑、實踐、成效的總結提煉。在甕安的轉型實踐中我們看到了照亮夜航者的那盞明燈,希望甕安牢牢守住生態與發展兩條底線,在生態發展,綠色發展的道路上,熠熠生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