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攝 本刊記者 任海燕 耿國彪
主題黨課開啟綠色長征帷幕
——綠色中國行走進美麗甕安啟動儀式暨“萬人猴場聽黨課”紀實
The Party's Theme Lesson opened the Green Long March
文 攝 本刊記者 任海燕 耿國彪

9月25日,在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由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中國綠化基金會主辦,國家林業局宣傳辦公室、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貴州省林業廳、綠色中國雜志社、中共甕安縣委、縣人民政府聯合承辦,貴州恒多潤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協辦,貴州恒信家園物業有限公司支持的大型系列主題公益活動“綠色中國行——走進美麗甕安”在貴州省黔南州甕安縣隆重舉行。

徐有芳為甕安縣授“綠色中國行旗幟”
甕安,是中國西南部一座千年古邑。它開疆于殷周,夏朝歸屬梁州,唐代設翁水長官司,元代置草塘長官司,明代置翁水、草塘安撫司,明萬歷年間,由翁水長官司、草塘安撫司置縣,分別取翁水長官司的“翁”和草塘長官司的“安”作縣名——甕安。它坐落在貴州省中部,黔南州北部,是連接川、渝、黔、湘、桂、鄂的交通樞紐。這座小城一年四季氣候宜人,有迄今為止最古老的距今5.8億年的“動物群化石”,并有紅色革命圣地之稱。甕安,磷礦總儲量位居亞洲第一。甕安旅游資源豐富,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這座千年文明古邑傳承著漢唐以來的人文歷史和文化;綠色中國行走進美麗甕安,開啟又一個弘揚生態文明,傳播綠色理念,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宣傳之旅。
陽光普照,秋風送爽,甕安縣草塘大戲樓廣場上,來自社會各界的群眾和中小學生近萬人齊聚于此。上午9時30分,綠色中國行走進美麗甕安活動啟動儀式正式開始。出席儀式的領導、嘉賓和各界代表有中國綠化基金會顧問、原林業部部長徐有芳,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經濟日報》原常務副總編輯羅開富,清華大學哲學系主任、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盧風,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金華,國家發改委宏觀研究院副所長王東明,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常務理事、教授黎祖交,中華文化交流與合作促進會秘書長高崎,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黨委副書記菅寧紅,中國綠化基金會副秘書長陳英歌,中國綠色時報常務副社長張連友,綠色中國行活動組委會秘書長、綠色中國雜志社社長繆宏,中共甕安縣委書記張文強,甕安縣縣長黃桂林等。

李金華致辭
甕安縣縣長黃桂林、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金華先后致辭。徐有芳為甕安縣授“綠色中國行旗幟”。
李金華在致辭中說,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用腳板丈量信念,以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進行了兩萬五千里長征。長征,是一座永遠不朽的豐碑,也是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之魂。長征精神應該引領時代的潮流,成為傳承歷史又延續未來的時代精神。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銘記歷史,凝聚力量,大型系列主題公益活動綠色中國行來到了長征途中著名的轉折點猴場會議所在地貴州甕安。我們深知,汲取長征精神,就是要記住歷史,樹立理想和信念,在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征程中,自覺地用長征精神來激勵和鞭策自己,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80多年前,紅軍長征曾四過甕安,猴場會議拉開了毛澤東主席重新復出的序幕,被稱為“偉大轉折的前夜”。當年的長征從偉大轉折走向偉大勝利,今天的甕安從紅色革命邁向綠色發展。
李金華指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當今中國的時代潮流?!笆濉睍r期,綠色經濟也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生態環境保護擺上發展的優先地位,凸顯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作為中國基本國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黃桂林致辭
李金華說,近年來,甕安深入踐行“兩山”理論,牢牢抓住生態與發展兩條底線,著力推動工業大發展、城鄉大統籌、農業大聚變、文旅大融合、環境大提升,正在展開一幅生態大美、幸福安康的發展畫卷。這次綠色中國行走進甕安,就是要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推廣甕安踐行“兩山”理論的發展成就,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黔南州委常委、甕安縣委書記張文強帶領近千名共產黨員,在高高飄揚的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言。黨員們胸中涌動出無比自豪的心情,他們紛紛表示,不忘初心,堅定不移的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服務人民,在本職崗位上,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繼續前行。
新中國成立之后“重走紅軍長征路第一人”、經濟日報原常務副總編輯羅開富也來到活動現場。這位老新聞工作者雖然年逾古稀,但依然精神矍鑠。臺上,他為現場觀眾講述了自己用腳步丈量革命前輩走過的艱難征途。用生動的語言一一細數了紅軍面對疲憊、饑餓、寒冷等困難。羅開富動情地說:“長征是永遠的精神豐碑,革命先輩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生命之歌?!绷_開富說,重走長征路就是去體驗他們所經過的歷史,就是在傳承紅軍的革命精神。
羅開富,他是繼工農紅軍之后,完全按照原線路、原起止時間地點,翻越全部雪山、橫穿草地中心沼澤地的第一人。1984年10月16日,羅開富從瑞金出發,途經11個省、自治區,歷經368天,平均每天步行75里路,風雪無阻,傷病不歇,堅持走完紅軍長征路程。
沿著當年紅軍的足跡開始重走長征路,困難之多超過想象,羅開富途中多次遇險。羅開富向大家講述,紅軍當年爬過的五大雪山,海拔很高,人跡罕至,他在爬雪山中看到了掩埋紅軍戰士遺體的雪坑、雪溝和紅軍墳。由于空氣稀薄,當時他體力不支,在爬第一座雪山時就昏倒在雪溝邊,得益于隨行解放軍戰士的搭救,那一刻他才真正感受到雪山的兇險。而過草地時,最危險的地段則是中心無人區的沼澤地。沼澤地沒有一棵樹,一年不分四季,全年都是雨、雪、霜、雹。他和向導及隨行同志多次陷入沼澤。最危險的一次,他們全都陷進去了,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艱苦搏斗才僥幸脫險。

羅開富講述長征精神
羅開富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老紅軍,凡是走長征路回去的見到的紅軍都問起甕安,問起甕安的橋修好了沒有,特別是江界河橋,因為長征的勝利就是為了百姓為了考慮到人民的幸福啊,不然搞革命為了什么呢,還是為了我們整個國家的復興。我和甕安誰也不認識誰了,我無疑斗不過歲月,而甕安更加美麗更加“年輕”了。
電影《長征》中毛澤東的扮演者佟瑞欣,朱德的扮演者王伍福,周恩來的扮演者劉勁,劉少奇的扮演者郭連文,鄧小平的扮演者盧奇,任弼時的扮演者王建,張聞天的扮演者鄭強,王稼祥的扮演者張琳,彭德懷的扮演者姚居德,劉伯承的扮演者陳再新,陳云的扮演者李雪鋒,賀龍的扮演者黃鴻也來到活動現場,他們為觀眾講述了拍攝《長征》時的親身感受,深切體會到紅軍當年征途的艱辛與危險。十二位“領袖”表示,參加綠色中國行走進甕安大型公益活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今后,一定會通過綠色中國行公益大使的角色把紅軍長征精神一代一代地傳下去,以激勵全國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增加他們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新的長征路中繼續前進,走好當代人的長征路。
長征精神不僅激勵著各位演員,也使在場的每位觀眾深受教育和鼓舞。

與會嘉賓參觀猴場會議舊址
參會的青少年代表在接受采訪時說,聆聽“領袖們”講述走長征時經歷的險惡環境和無數磨難,同學們被革命先烈不屈不撓、勇于面對困難的吃苦精神所打動。羅開富爺爺重走長征的動人事跡,也讓大家深深體會到,生活在和平時期的青年一代應具有勇往無前的長征精神,更要心懷感恩,身負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好好學習,回報祖國,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
綠色中國行走進美麗甕安活動啟動儀式結束后,在場的領導嘉賓來到草塘“十二塘”長征文化園,親手種下紅軍紀念樹,以此緬懷先輩,紀念中央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在活動現場,記者看到,領導嘉賓們揮鋤執鏟,挖坑填土,一棵棵紅軍樹在他們的協作下,扎根“紅色”甕安。在“紅色”圣地,親手種下“紅色”紀念樹,代表了黨員和群眾對黨和國家的無限情懷。
甕安縣委副書記鐘旻告訴記者,這次也是我們五大發展理念、綠色發展的一個生動的體現,通過綠色中國行活動,必將鼓舞我們甕安的人民,我們貴州人民,在重溫長征的精神,用長征的精神來引領我們的綠色發展,讓我們的生態更加的保持青山綠水,讓我們的生態能惠及我們的子孫后代,我們也想以這次活動為契機按照省委省政府,按照州委的要求,把我們的生態繼續發展好。

上:萬人聽黨課下:少年學生代表


共植長征紀念樹
甕安是革命老區,是紅軍長征期間四次經過的地方。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召開的猴場會議,是我黨我軍歷史上唯一一次跨年會議,被周恩來總理稱為“偉大轉折的前夜”。
中國演員工作委員會副會長、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話劇團著名影視演員、周恩來總理的扮演者劉勁告訴記者,我們拍《長征》的時候來過甕安,在1995年拍《遵義會議》的時候也來過甕安,所以猴場甕安對我來說就像是我的第二故鄉一樣,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因為我們走過長征路的人,拍過長征戲的人,都有一種長征情節。這個情節是深入到骨髓里面,血液里面,不管什么時候,都會激勵自己,是自己生命、藝術和人生的一個部分,所以今天來到甕安看到甕安現在建設得這么美好特別的開心。
長征精神生生不息,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種下紅軍紀念樹,既是為了緬懷和紀念,也寓意著長征精神萬古長青、代代相傳。革命老區的甕安人民也會將長征精神傳承下去,共建美麗和諧新甕安。
據了解,近年來,甕安縣委,縣政府充分發展紅色文化的同時,注重生態建設,穩步推進綠色發展。明晰了“工業強縣,文化興縣,生態立縣”的發展思路,經濟取得了長足進展。甕安資源富集,境內已探明的礦藏主要有磷、煤、鐵、硫鐵、鉛、鋅、鋁、硫磺、硅石、重晶石、鉀頁巖等。其中煤礦儲量11億噸以上,磷礦藏量25億噸以上;有河流39條,水能資源蘊藏量44萬千瓦。依托豐富的資源優勢,2015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97.19億元,完成全年目標的92.56%。其中,第一產業完成17.8億元,同比增長6.5%;第二產業完成36.35億元,同比增長14.2%;第三產業完成43.04億元,同比增長17.4%,其中,工業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農業經濟健康穩定增長;服務業加速發展,草塘千年古邑旅游區2015年10月被評為“黔南州最具歷史文化價值旅游古鎮”;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鎮化建設水平不斷提升;扶貧攻堅工作取得新突破;招商引資工作快速推進。高速通車,千百年前“獨路一條”躍升為黔中腹地的交通“大十字”,甕安迎來了充滿跨越發展機遇的“交通大時代”。甕安,正在迸發出人與自然和諧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磅礴力量。
而大型系列公益活動綠色中國行在深度挖掘和解讀“紅色甕安,綠色崛起”的同時,更為甕安綠色發展注入動力。據了解,大型系列主題公益活動綠色中國行活動開展七年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先后在11個省市、自治區、26個地區舉辦,共有20多位省部級以上領導、30多位院士、專家、學者,200多位公眾人物加入,人民網、綠色中國網絡電視面向全球現場直播,包括中央電視臺、香港衛視在內的10多家省級以上電視臺實況轉播,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100多家媒體記者隨行并做了同期專題報道,產生了重大的社會影響,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目前,這項活動在社會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贊譽度越來越高,已成為面向全社會弘揚生態文明、傳播綠色理念、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平臺和宣傳窗口,并被有關部門評為“中國最具創意公益文化活動”。

草塘夜景 高鄧琴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