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豐竹
(作者單位:江城晚報社)
關于堅持和維護新聞報道真實性原則的幾點思考
矯豐竹
(作者單位:江城晚報社)
客觀、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是新聞的本質要求。維護新聞真實性是新聞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新聞采寫中如何堅持新聞的真實性一直是學者們探討的話題,筆者結合相關理論、自身的經驗以及當前新聞媒體關注的熱點展開論述,對保持新聞真實性提出觀點。
新聞;記者;報道;真實性
追求新聞真實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本要求,是新聞事業產生和發展不可或缺的根本要素。堅持新聞的真實性首先要做的是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深入學習中國共產黨關于新聞真實性的相關理論。從觀念上予以重視,用心去維護新聞的真實,這是新聞工作者維護新聞真實性的基礎。新聞采寫中應該樹立的觀念主要包括:堅持發揚實事求是的作風,不得弄虛作假,不得為追求轟動效應而捏造、歪曲真實。為求全面地看問題,防止主觀性和片面性,努力做到從總體上、本質上把握事物的真實性。新聞采寫不得從個人或小團體利益出發,作不公正的報道。群眾是新聞報道最權威的檢驗者,堅持為群眾服務的精神,報道群眾關心的話題。
在新聞采寫中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可以分為兩點:采訪中堅持真實性,寫作中堅持真實性。在采訪中記者要深入新聞現場,獲取第一手的資料;在新聞寫作中,記者要對新聞事件中的時間、地點、數據等細節信息寫清楚,從細微處維護其真實。
新聞工作者中有時出現一種“見風就是雨”現象——新聞記者在報道事件時看到一些表面的跡象,不經過調查就信以為真地進行新聞報道,比如:報道飯店飯菜出現異物的現象,其實有些情況是由顧客蓄意制造的,而部分新聞工作者沒有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就盲目地采寫,造成新聞失實。微博時代到來,使得新聞采寫中維護新聞的真實性尤為重要。微博成為人們信息的重要來源,也成為記者獲得新聞現實的重要來源。但其信息質量參差不齊,經常出現各種謠言和假消息。
記者怎樣在豐富的網絡中線索中報道真實的新聞事件呢?首先,記者需要深入調查。對記者來說,到現場才能掌握第一手素材,最大限度地接近和還原事實真相。到現場最重要的任務是認真觀察、了解情況,冷靜分析與識別信息真假,防止一面之詞和錯下結論。其次,記者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媒體在進行輿論監督時,不但要客觀公正全面,不偏聽偏信,還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以透過現象看本質來找到新聞事件的主流。在經過調查后的事實,記者要對獲取的材料進行甄別,這樣透過表面的事實,得到更深層次的新聞信息,提煉自己的觀點,使新聞更有深度。
3.1 保持新聞完整性
新聞采寫要進行跟蹤報道,這樣才能有始有終保持新聞的影響力。對新聞涉及的當事人和事件進行調查,對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相關責任人進行詳細的取證,同時在將新聞事件加以報道后根據受眾的反應和需要,及時地進行跟蹤,因為有時候一些典型事例本身的特殊性,需要多角度、多層次、多階段地報道才能發覺其輿論影響力。比如:前些年發生的郭美美事件,通過新聞媒體的跟蹤調查,使其真相逐漸浮出水面,并且還引發了媒體關于紅十字會的相關新聞調查。如果新聞只報道事件一部分信息,會造成報道真實性的缺失,這樣不僅使問題得不到解決,反而喪失了公眾的信任。
3.2 采訪中遇威脅和阻撓,要巧妙靈活應對
前幾年,南方周末曾調查過全國因為記者進行新聞采訪監督而遭受人身威脅的現象。事實證明,這種現象是真實存在的。記者被打、被抓,事件時有發生。2011年8月9日,央視記者采訪化工企業遭數十人圍毆。
面對這種情況,記者怎樣有效地進行新聞采寫,維護新聞的真實性?此時,隱性采訪就是有效地一種方式。在記者稱其為“曝光稿”的新聞采寫中,記者往往采用隱性采訪的方式,因為它能突破采訪環境的封閉性和事實本身的隱蔽性,幫助記者了解客觀、真實的新聞事實,向受眾推出有血有肉、實實在在的新聞。記者在隱性采訪時應該注意的問題首先在于,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采訪的路線、尋找的人物、內容等,以及應對突發問題的對策,以防在情況出現變動時影響到采訪質量或者威脅自己的人身安全。
此外,新聞采寫中曝光稿涉及政府部門的利益,官員往往以各種理由拒絕配合新聞采訪,此時,維護新聞的真實性就成為一大難題,也成為考驗記者能力的重要時刻。記者怎樣才能維護新聞真實呢?首先,要爭取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如果有了上級領導的支持,記者的采訪可以暢通無阻。其次,新聞記者要爭取時間.以巧取勝。記者在事件發生的時候迅速采訪,以雷厲風行和高效的業務能力,新聞單位拍板即發,這樣就可以沖破阻力。最后,記者突出特色擴大知名度。采訪時,以自身的知名度得到百姓的信任,來達到獲取更多真實有效的信息,達到采訪目的。
報實情講真話是新聞采寫的基本點。在網絡媒體迅速發展的今天,維護新聞的真實性更是如此,新聞工作者不僅要從思想上予以重視,同時將其貫徹到實際的采寫中,巧妙地運用技能達到找出真相的目的,切實維護新聞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