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晶瑩
(作者單位:吉林日報社)
論融合新聞對新聞采訪寫作類課程的挑戰及應對策略
史晶瑩
(作者單位:吉林日報社)
在當前的新聞課程中,新聞采訪寫作主要鍛煉學生的寫作技能,對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十分關鍵,融合新聞的出現對傳統的新聞采訪寫作帶來一定的挑戰。因此,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觀念,通過相關教學措施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新聞采訪寫作;融合新聞;挑戰
融合新聞的核心理念是突破媒體界限,對新聞報道進行重組,制作出滿足不同需求的新聞產品。
1.1 對教學思維帶來的挑戰
傳統媒介主要包括電視、廣播及報紙等,寫作也不需要動畫、視頻及音頻制作,因此,教學方案及課程規劃相對簡單。但是在新時期,隨著微信新聞、微博新聞及網站新聞的盛行,顛覆了傳統的媒介劃分,而互動性成為了當前新聞報道的重要特質,在新聞報道和制作中占據了核心地位。[1]同時,受眾的反饋也成為新聞寫作以及采訪的重要組成部分。
1.2 對教學內容帶來的挑戰
新時期,媒體不斷增加,新聞依附的載體也不斷增多,在融合新聞逐漸發展的同時,新聞寫作采訪也與以往有了很大區別。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教授傳統新聞體裁的同時,還要針對新媒體的特點和組合技巧開展教學,教學內容需要進一步豐富。
2.1 教師轉變觀念、加強自身學習
當前,由于我國教育制度的制約,新聞教育與業界脫節的情況十分普遍,很多教師并不清楚行業的發展特點,知識落后陳舊,導致學生在畢業后難以適應工作崗位,更談不上以發展的眼光來審視行業。因此,教師一定要轉變觀念、加強學習,了解以及掌握行業發展趨勢,與業界保持聯系,形成符合行業發展和時代特點的教學方案和思路。同時,院校還要提供給教師深造與學習的機會,將教師送到新聞前線,為教師搭建提高自身專業能力的綜合平臺。
2.2 增加專業課時,調整教學方案
院校要正視融合新聞帶來的沖擊和挑戰,加大對新聞人才的教育及培訓力度。新聞采寫課作為新聞教學的核心課程,院校一定要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實訓方式,打牢學生的專業基礎。新時期,融合新聞對新聞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擴充教學內容是行業發展的需求,院校要增加課時,進而應對融合新聞以及媒介發展的新趨勢。
2.3 創新教學模式,重樹教學體系
新時期,隨著新聞行業的發展,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及教學體系不能滿足時代的需求,構建全新的教學模式、重建教學體系是行業的新需求。因此,高校要分為以下三個階段進行創新與改革。第一階段,確立新聞觀念,教師要向學生傳授新媒體新聞與傳統新聞的區別,并且提煉出新時代新聞的特質和觀念,明確新時代對記者技能和素質的要求,擴大寫作與采訪的通用范圍。第二階段,培養采訪技能,教師要更新教學內容,在以往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添加具有時代特征的內容,教學基本框架無需改動。第三階段,培養寫作技能,寫作技能是記者的基本技能,因此第三階段是創新教學模式的重要階段。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不同媒介的特點,例如,廣播媒介,主要通過音頻的形式傳遞給受眾。文字要求朗朗上口、通順流暢,而針對微博和微信新聞,其寫作形式與報紙類似,文字敘述要簡單扼要,為了適應當前的碎片式閱讀,要盡量縮短報道篇幅。其次,培養學生融合新聞的創作技巧和規律。當前,我國的融合新聞依然處在發展階段,比較常見的是視頻鏈接和新聞轉載的形式。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開展教學,盡量與國際接軌,將國外的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中。
2.4 完善實踐教學,設計訓練環節
院校要不斷完善實踐教學,重新設計訓練環節。一方面,教師要以小組的形式讓學生進行新聞制作與采訪,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識;另一方面,教師要緊扣當前社會焦點及熱點問題,讓學生進行模擬報道,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工作情景,縮短教學與工作的差異。院校可以為學生搭建實訓平臺,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及信息技術,鼓勵學生運用相機及手機等工具進行新聞制作與采集。通過網絡激發學生的實戰熱情與積極性,每年組織學生深入社會中進行實習,在真實的職業空間和社會環境中提高自我。
隨著網絡時代的帶來,人們的思維方式及生活形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融合新聞在這種背景下出現,是新聞行業在新時代下的折射與反映,是未來新聞行業的重要發展趨勢。因此,高校一定要將新聞采訪寫作課程進行創新與改革,進而適應時代對新聞人的新要求。
[1]李璠玎.論融合新聞對新聞采訪寫作類課程的挑戰及應對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4(12).
史晶瑩(1976-),女,漢族,遼寧海城人,本科,主任記者,研究方向: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