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利平 鄒仕虎
(作者單位:南昌日報社)
做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
萬利平 鄒仕虎
(作者單位:南昌日報社)
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要創作出這樣的作品更需“為時而著”的情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體現真誠、創新、擔當的品質,唱響時代主旋律,傳播社會正能量。
思想;溫度;品質
文章為時而著、為事而作,新聞作品更是如此,而且以公正、客觀、全面為基本原則,講求實事求是。目前,隨著深度報道、監督性報道走熱,如何公正、客觀、全面地記錄事實,如何發揮好媒體的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成為新聞媒體思考的重點。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服務于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和滿足受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是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一篇好的新聞作品,必定是一座“連心橋”,促進交流溝通,促進問題的解決和矛盾的消解,推動社會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要“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如何做到這一點,筆者認為,媒體人應從把握時代主題出發,把對人民的深厚感情貫穿于工作始終,堅持以客觀的筆觸記錄時代風云,守護公平正義。
在歷史發展長河中,新聞媒體是“船頭的瞭望者”,發現問題“及時發出警報”是新聞媒體的價值所在。“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寫文章是新聞媒體發揮自身價值的唯一途徑。“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做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緊扣時代脈搏,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武裝頭腦,客觀揭示已存在但尚未被意識到的制度弊端和社會問題,促動各方認真思考對待并形成正確認識,引導群眾思想緊跟時代步伐,是媒體人的責任。
客觀記錄是新聞工作的基本原則,若單單只注重客觀敘事,那顯然是不夠的。好的新聞作品要有思想性,有思想性的作品必然是承載著時代主題。所以,只有把握時代方向才能挖掘出具有時代特征的新聞。《新聞學簡明詞典》指出,新聞價值即凝聚在新聞事實中的社會需求。所以,社會需求具有很強的時代特征。媒體應深入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充分認識國情,才能及時發現有影響、有價值的新聞線索,辨識事件背后的所指,客觀揭示主要矛盾、發現民眾所需,并及時傳遞重要的政策信息,推動民眾的認識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近年來,南昌全面鋪開舊改棚改工作,南昌日報對此高度重視,派出多路記者跟蹤報道舊改棚改的進展動態,及時將群眾最想了解的征遷政策告知于民,把被征遷戶的親歷感受第一時間傳遞給那些同樣將面臨征遷的群眾,及時化解了群眾的擔憂與顧慮,對整體工作的順利推進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在采訪中,南昌日報并沒有回避南昌舊改時遇到的種種難題和群眾不理解的實際情況,而是及時抓住征遷工作人員“白加黑”的工作制、“以心換心、不與民爭利”的工作特點,客觀記錄征遷過程,向社會展示“陽光征遷”的種種措施,把理解的、不理解的現象客觀擺出來,讓廣大群眾在對比中認識到政府一心為民的立場和決心。南昌日報的新聞報道有力地推動了城市改造的順利進行。
以發展的眼光全面報道客觀事實,把新聞保真保質地展現給讀者;多角度地解析、多維度地傳播,充分滿足群眾的知情權、監督權,是媒體參與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式。有思想地客觀記錄,是新時期新聞工作的需要。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有些從業者單純為吸引眼球、追求經濟效益,罔顧新聞從業道德,有失公允地開展新聞報道,并美其名曰曝光揭丑。這其實褻瀆了新聞輿論監督的權力。媒體揭露問題是職責所在,但若為追求轟動效應,在報道過程中沒有全面調查采訪,便主觀報道,則必將激發負面情緒,激化社會矛盾。
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權是把“雙刃劍”,既可揭露問題引起關注,促使問題得到解決,但若尺度把握不當,也會造成負面影響。所以,在開展監督性報道時,要尊重各方的話語權,架起一座“連心橋”,客觀全面地互通各方的情況和態度,盡最大努力推動輿情向善發展。南昌日報在堅持新聞原則的前提下,用監督揭露報道來弘揚正氣、傳遞正能量。南昌日報設有《啄木鳥在行動》欄目,這一欄目旨在以問題為導向,積極查找城市管理、城市文明、城市發展和作風建設領域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行為。2016年8月,南昌日報“啄木鳥在行動”欄目接到村民王先生的舉報,稱新建區厚田鄉某村有兩家養豬場存在違規排污行為。根據王先生指引,記者來到新建區厚田鄉小洲自然村。經過記者調查發現,這兩家企業確實將未經處理的污水糞便直排贛江,且無任何環保手續。村民對此意見非常大,認為污水排到贛江對環境污染太大,要求政府嚴懲排污企業,而不應坐視不理。為此,記者進行了多天采訪,采訪了所有涉事部門,對該問題進行了全面詳細的報道,引起了市領導的高度重視,責成相關部門立即開展聯合執法,對無證違規養豬場予以取締,并問責相關責任人。2015年4月,南昌紅谷灘新區一燃氣管道被施工挖斷,導致燃氣泄漏,附近600多戶家庭燃氣供應中斷,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居民多次向燃氣部門反映,直到中午仍未見實施搶修。接到群眾投訴后,《啄木鳥在行動》欄目記者立即前往現場,分別采訪了市燃氣公司、施工單位和周邊居民,了解事故原因,并督促開展緊急搶修。但在采訪中,煤氣公司卻以“中午要休息”“這是小問題”“要等到下午才能解決”等來回應,嚴重忽視了群眾的要求。在多方溝通無果的情況下,南昌日報率先在新媒體推出《燃氣泄漏搶修不及時 600戶居民無奈“斷炊”》的報道,并配發《為民服務等不起慢不得》的評論,對燃氣公司服務效率低、反應速度慢、無視群眾訴求等行為進行了報道。報道刊發后,燃氣公司管理層極為“震動”,一方面派出專業施工隊立即搶修,一方面向社會致歉。該問題的及時合理解決,彰顯了《啄木鳥在行動》欄目的責任擔當,守護了社會公平正義,傳遞了社會正能量。
南朝劉勰的一句“觀天文以極變,察人文以成化”,道出了天下文章的大義。文以載道、成風化人是新聞工作者的歷史使命。作為黨的新聞媒體,要發出客觀公正的聲音,用有思想的作品來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增強群眾時代認知感,提升群眾公共道德素養。
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從大局出發,公正發聲。當前,人人皆記者,人人手握麥克風,信息傳播與擴散速度突飛猛進。但信息傳播門檻降低,讓信息的真實性、可信度大打折扣。此時,主流媒體應主動擔當,權威發聲,澄清謬誤。[1]文章“為時而著”“為事而作”,新聞媒體應積極深入群眾聽取民意,主動深入學習國家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切實提高新聞媒體的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公信力。
一枝一葉總關情。新聞媒體應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原則,把群眾普遍關心的、關乎切身利益的問題作為首選,推動問題解決。公信力是媒體的核心價值追求,是在長期的積累中形成。把握時代主旋律,圍繞民生,做好新聞報道,用事實負責地發聲是形成和提升公信力的有效手段。
做有思想的媒體人,做有溫度的新聞,把新聞媒體的工作基礎深深融進人民群眾,深切感受群眾的酸甜苦辣。只有這樣,創作出來的新聞作品才能與群眾產生共鳴,才能感動群眾。新聞媒體應具備“激濁揚清、針砭時弊”的責任感,守護好“心系人民、以人民為中心”的職業操守,從用心底升起的責任擔當去溫暖大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創作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作品,傳播正能量,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力抒寫,這是新聞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1]楊光.地市黨報不應缺席輿論監督[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6-06-14.
1.萬利平(1968),男,江西南昌人,碩士,總編輯,研究方向:新聞傳播。
2.鄒仕虎(1984-),男,江西九江人,碩士,總編室主任,研究方向:企業管理、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