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麗
(作者單位:寧夏交通廣播)
融媒體時代的交通廣播初探
閆 麗
(作者單位:寧夏交通廣播)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人們物質和精神需求日趨多元化,新媒體開始與傳統媒體一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在這種形勢下,通過融合,優勢互補,實現共贏,成為大勢所趨。從而出現了一個“新興”媒體——融媒體。作為傳統媒體發展迅猛的一支生力軍——交通廣播,如何用互聯網思維來尋求突破,本文進行了初步的探究。
新媒體;交通廣播;微電臺
所謂“融媒體”就是建立在現代網絡技術之上,融合多種媒體形態的新型媒體的總稱,是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其特點是開放性、互動性和社交化,其他媒體的關注度和受眾的自發參與度,是評判融媒體的標準。
目前,作為傳統媒體發展迅猛的一支生力軍——交通廣播,如何用互聯網思維來尋求突破,積極與微傳播、移動化的新媒體融合,具體表現在微信、移動客戶端的及時建立融合,通過主流媒體的集成傳播方式實現輿論引導、有效覆蓋、受眾滲透等方面的新發展。下面筆者以寧夏交通廣播為例初步探尋交通廣播在融媒體時代的現狀。
交通廣播作為傳統的廣播媒體是單一的聲音傳播,而在融媒體時代,交通廣播要借助新媒體技術及其媒介形態,使其在符合新媒介趨勢的平臺上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以往,交通廣播的受眾被廣泛地認為是移動收聽群體。如今,交通廣播“新媒體化”又增加了兩個重要的平臺,一個是網絡平臺,一個是手機平臺,廣播的音頻內容和視頻拍攝的內容如果能夠借助這兩個平臺,將自身擁有的音頻視頻信息資源優勢與網絡傳播的優勢結合起來,實現廣播的“圖文化”和“可視化”,將聲音內容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重點強調”和“重復再現”,實現“廣播、網絡、手機”多平臺,“音頻、圖文、網絡視頻、手機視頻”多形式的傳播,達到雙贏。在這一點上交通廣播可以利用與交警、消防等部門的合作關系,來取得一些當下發生的重大交通事故或者具有警示性作用的視頻放至微信平臺,配上記者的采訪報道,圖文搭配,實現廣播的可視化。
微信出現之初,相信很多媒體和網民都還沒有意識到這一新興媒體的巨大能量。2013年5月,寧夏交通廣播正式開通微信公眾賬號,2014年3月底頻率粉絲人數三萬余人,經過近三年的積極運營和創新發展,粉絲增長到24.8萬人。發展如此迅速的寧夏交通廣播的微信平臺,主要有以下各種功能。
(1)分享信息,提供節目素材。在融媒體的發展趨勢下,用戶參與感是一切的前提。基于這樣的想法,寧夏交通廣播全天的11檔直播節目,全部開通了微信平臺互動,每天參與寧夏交通廣播各檔節目的微信總條數達2500余條。因為參與及時高效,這些信息與廣播節目無縫銜接,成為節目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也為廣播品牌的打造和廣電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微信公眾平臺的二次開發,為廣播和廣大企業的資源共享與合作構建了新平臺。商家原先只能在廣播中播出的廣告,現在在公眾平臺上有了更廣泛的傳播,兩方結合實現了微信廣告的拓展,深得廣告商青睞。
微電臺是新浪微博推出的將傳統電臺與微博相結合的全新產品,于2011年5月10日正式上線。但是寧夏交通廣播至今還沒有上線。微電臺突破了以往收聽電臺的地域及終端限制,使網友在瀏覽微博的同時,也能收聽到自己喜歡的電臺。此外,微電臺還實現了自己與主持人和其他聽友的實時互動,邊聽邊聊。
以人為核心的微創新和快速迭代,是互聯網新聞產品開發的典型特征。互聯網思維缺不了互聯網人才,想在微信的頁面設計、內容采集的獨特性、美觀性上不斷增強吸引力,提升品牌價值,必須有對口專業的互聯網人才。同時在管理上,要培養具有互聯網思維的主持人、編輯、記者。有了人才,特別是熟悉新聞業務和互聯網技術的跨界人才,才能融合出新興主流媒體。
在融媒體時代,交通廣播要想有所突破和發展,僅靠改變傳播內容和路徑、微信平臺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引進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交通廣播應與手機媒體深度整合,推出屬于自己的手機APP。三網融合、4G時代的到來,為廣播進入手機移動媒體行業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空間,借助這一技術可以實現隨時隨地在線收聽或離線點播收聽,從而突破傳統廣播的地域和固定時間局限,由此將為交通廣播加速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融媒體時代,交通廣播如何突破自己,尋求發展,本文只是做了淺易的探究。要更好地迎接挑戰,實現傳統廣播媒體的有序發展,必須和新媒體全面、徹底的融合,整合利用媒體資源,充分發揮各種媒體的特點及優勢,才能真正達到優勢互補、實現共贏。
[1]周憲,劉康.中國當代傳媒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黃旦.新聞傳播學(修訂版)[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