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冰鎣
(作者單位:鄭州師范學院)
基于媒介融合語境下廣播電視經濟性規制研究
張冰鎣
(作者單位:鄭州師范學院)
在當前三網融合、文化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廣播電視經濟性已經發生一定變化,這就要求相關人員能正確認識到當前環境對廣播電視經濟性規制的影響,并提出正確的優化策略。本文首先研究我國廣播電視經濟性規制的困境,然后從媒介融合語境的角度下分析廣播電視經濟性規制,最后提出優化策略。希望能進一步加深相關人員對廣播電視經濟性規制問題的認識,為進一步推動廣播電視發展奠定基礎。
媒介融合;廣播電視;經濟性規制
受文化體制改革的影響,廣播電視作為文化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也會產生一系列改革。從當前相關技術的發展現狀進行后可以發現,在三網融合的大背景下,廣播電視原本的產業環境發生變化,如何進一步推動自身發展,成為廣播電視行業關注的重點內容。
廣播電視具有十分明顯的社會化特征,受到社會多方面的影響,相關學者認為,受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因素影響,我國廣播電視在所有權、投資、質量、價格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1]。一方面,廣播電視本身具有政治屬性,是宣傳黨的先進思想的關鍵途徑,因此廣播電視資源由各級政府控制,在維護國家形象中發揮著作用。另一方面,廣播電視屬于事業型單位,這就決定了廣播電視單位在工作中必須重視社會效益,以滿足人民群眾實際訴求為主要目標。總體而言,廣播電視經濟性規制的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1 進入與退出規制的困境
進入與退出規制嚴格是廣播電視所面臨的主要困境。例如,西方國家針對廣播電視采用嚴格的執照形式,并采取五年、八年時間劃分,且廣播電視為了執照續期,需要接受嚴格的審查;而我國幾乎不存在退出機制,相應的執照續期自然也就無從談起。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媒體責任感不強,在工作中往往會追求片面效益,影響了廣播電視行業功能的發揮。
1.2 質量規制方面的困境
西方國家為了保證廣播電視媒體工作質量,主要采用評估制、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等多種手段對廣播電視媒體的相關行為進行限制;相比之下,我國廣播電視媒體為了得到更多的發展資金,出現了嚴重的商業化傾向,導致節目質量不斷下降。此外,廣播電視泛娛樂化也是我國廣播電視媒體在當前存在的質量規制問題,廣播媒體更多地為了經濟利益,將公眾視為消費者,忽視了自身的公共利益,導致所傳播的文化信息無法滿足人民大眾的需求[2]。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產業之間的融合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主流,在這種情況下,規制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重新調整政府與產業之間的關系勢在必行[3]。同時,現代市場學理論認為,市場機制的推廣會讓一個經濟體獲得良好的績效特征,將競爭機制引入到廣播電視媒體領域,有助于進一步推動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
而對廣播電視行業而言,其本身具有明顯的持續增長效應,在產業融合的情況下,一大批新產品、新服務得到了推廣,顯著拓展了原有的廣播電視空間,有助于新興產業的發展。例如,在三網融合時代,原本甚多各行業各業的產品與商業模式得到了融合,并出現了視頻點播、有寬帶介入的有線電視、VOIP業務等,這些新技術的出現,對原有廣播電視媒體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沖擊。
需要注意的是,考慮到有線電視具有自然壟斷的特征,因此需要進行嚴格的規制,并有計劃地開展價格、投資方面管理。隨著可競爭性市場理論的發展,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迎來新的變革,部分經濟學家指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政府應該對廣播電視行業進行改革,并將競爭機制引入到廣播電視行業,依靠市場來打破原有的壟斷[4-5]。但在媒介融合的情況下,整個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都帶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這是因為新技術的出現本身是不穩定的,民眾是否能大面積接受新技術還有待驗證。但媒介融合對廣播電視經濟性產生影響是不可避免的。
3.1 加快落實放松經濟性規制
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就已經開始了有關放松經濟性規制的探索,強調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降低政府對規制產業進入、退出機制的影響,促使企業自身不斷進行改革,進而達到增強企業競爭的目的。從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這些措施有助于推動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因此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
為了加快落實放松經濟性規制的相關策略,相關單位重點需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一是嘗試進行規制改革,降低廣播電視行業進入標準,允許在廣播行業、電視產業等存在互聯互通現象,積極鼓勵市場經濟進入到廣播電視行業中,以市場帶動廣播電視行業發展,促使廣播電視行業資深進行改革與創新。2004年,我國在《中外合資、合作廣播電視類節目制作經營企業暫行規定》中,提出在保證電視廣播機構國有的基礎上,允許所有制機構作為經營主體宣傳電視節目。本文認為,在這條規章制度的基礎上,可以在保證國有資產控股的基礎上,吸收國內資本,探索一條適用于廣播電視行業的股份改造線路,甚至在條件成熟后,允許廣播電視生產營銷企業上市,真正做大做強。二是重視對廣播電視行業的控制。從西方國家的經驗來看,西方國家雖然對廣播電視行業放松經濟性規制,但在所有權方面進行了限制,并依照社會力量對廣播電視行業進行監督。因此,我國在控制廣播電視行業中,可構建大眾媒體監督機制,充分發揮民眾的作用,保證信息傳播質量。
3.2 做好行業自律
行業自律就是由行業自身進行自我規制,對廣播電視行業而言,做好行業自律的關鍵,就是要求廣播電視行業能通過行業規章制度等,對自身相關行為進行優化,保證行業工作不偏離方向。例如,可以進一步發揮廣播電視協會的作用,要求中國廣播電視協會能發揮自身的作用,制定出新時期廣播電視行業標準與行業自律公約,并將相關標準、公約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保證廣播電視行業可以規范辦事。
此外,員工本身行為規范也是行業自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還應該確定以員工為核心的行業自律規范,明確在不同媒體行業內,員工在工作中應該關注的問題,要求員工在工作中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并重視自身的責任與義務,能將真實的信息傳遞給社會,公平公正地傳播信息資料。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廣播電視經濟性規制受到了一定影響。在這種背景下,廣播電視經濟性規制發生變化,因此需要以現代化的眼光看待廣播電視行業發展問題,在保證國有資產控股的基礎上,將市場機制引入到廣播電視行業中,能以市場化的角度推動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在信息傳播中的作用。
[1]肖葉飛.媒介融合語境下西方國家廣播電視規制的變革[J].國際新聞界,2011(2).
[2]蔣為民.“顛覆電視”:媒介融合背景下SMG全媒體戰略及實踐的研究(2001-2011)[D].上海:復旦大學,2012.
[3]楊旦修.規制與發展—中國電視劇產業化進程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1.
[4]李繼東.復合規制:媒介融合時代的規制模式探微[J].國際新聞界,2013(7).
[5]段鵬.媒介融合背景下提升我國廣播電視輿論引導能力的策略分析[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5(4).
張冰鎣(1996-),女,河南焦作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廣播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