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慶
(作者單位:山西工商學院傳媒學院)
傳播學視野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定位再思考
朱國慶
(作者單位:山西工商學院傳媒學院)
傳播行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斷地創新,形成了多角度、寬領域的傳播系統,傳播方式與傳播媒介都由單一化朝著多元化發展,比如:原來的書信、電報已經被如今的電視、廣播取代,同時傳播方式也發展到雙向傳播,比如互聯網發展下的即時通信。傳播行業朝著更便捷、更快速的方向發展。廣播電視作為新形勢下的傳播方式發展迅猛,而廣播電視編導則必不可缺,本文從就傳播學視野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含義、定位以及發展方向等方面進行理論分析。
編導;廣播電視;傳播學;專業定位
緊貼傳媒行業發展的大環境,在信息多元化、便捷化的發展背景影響下,廣播電視行業成為了先行軍,同時在當前傳播領域的發展中,廣播電視編導作為融合剪編播于一身的傳媒高素質人才彌足珍貴。在市場強力的需求下,高校開設廣播電視編導這一專業,培養廣播電視編導人才。由于傳媒行業發展迅速,各高校在近年來爭先開展專業,但質量良莠不齊。一些高校在自身教育條件沒有達標的情況下,盲目跟隨市場需求的風向,教育水平較低,沒能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培養。在當今傳播學視野下對于高校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應該多些思考,合理開設課程,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綜合性教育,培養適應市場快速變化的高素質編導人才。
1.1 廣播電視
廣播電視,是依托科技發展形成的傳播媒介,通過電子技術將畫面和聲音轉換成電子信號,經過發射臺通過衛星實現聲畫傳播的媒介。與傳統傳播方式相比,廣播電視具有及時性、便捷性的特點,傳播的信息更加穩定、立體,接受的范圍更加廣泛、全面,是傳播新形勢下不可或缺的重要傳播方式。
1.2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
廣播電視編導是指全面掌握廣播電視節目編輯、策劃、創作與制作等方面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全面人才。[1]當今新媒體時代,傳媒專業技術性人才有著廣闊的用武之地,編導不僅可以進行采編播的實體操作,同時由于其具備相對豐富的理論知識,在新媒體轉型研究方面也做了突出的貢獻。
2.1 專業定位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因其巨大的商業市場價值,以及實踐性、創造性強的特點使其發展前景廣闊。作為傳播學的分支之一,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是傳播學的延伸,[2]其專業目的就是培養新型的綜合能力強,具有創新思維的傳播人才,專業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可持續發展潛力。
2.2 當前高校的專業定位問題
21世紀以來,各個高校爭先設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尤其是最近幾年此專業猶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大高校中出現,不僅是專業的傳媒大學,一些綜合性的院校也跟風開設。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在蔓延全國各地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嚴重的問題。首先,有些學校將其設立在文學院,有些設立在傳播學院,在從屬的學院不同就能看出其專業側重的不同,設立在文學院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廣播電視理論性研究,包括傳播學、新聞學及電視發展史。而設立在傳播學院的高校則側重于實踐性教學,這些院校有實力、有條件滿足學生的實踐操作,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這兩種教學形式都相對單一,理論與實踐脫離或是沒有緊密結合,教出來的學生無法滿足社會現狀。其次,國內開設該專業的院校雖多,但是教學效果顯著的只有幾所專業名校,許多學校培養的學生缺乏市場競爭力,無法勝任工作崗位。最后,大多數學校教學沒有從廣播電視的專業領域進行精英教育,多把該專業與傳播學混為一談,教學內容比較寬泛,缺乏專業優勢。
3.1 有針對性地引導教學
廣播電視編導人才最重要的素質,是具有過硬的技術和活躍的創新思想。高校開展專業教學時,一定要確立教學目標,根據廣播電視的市場發展趨勢有針對性地教育學生,首先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練好基本功,然后根據學生不同進程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由于廣播電視編導是藝術性強的人才,其自身要具備豐富的想象力,所以在課程設計上注重引導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3.2 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實踐性與理論性是專業教學中必不少的因素,一位優秀的編導人員是不可能只有技術而缺少傳播學理論知識的,缺少理論知識的指導,其無法在新媒體領域中立足;相反,如果只有豐富的理論而沒有實際操作能力的情況,只能是紙上談兵。高校可以在教學模式上尋求突破,改變傳統的課堂授課,加強實踐課程,有條件可以和傳媒公司、電視臺合作教學,增加學生實習機會,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接觸市場,適應市場。
科學技術的進步帶動著傳播行業的不斷發展,廣播電視編導作為前景廣闊的專業,是新媒體時代的熱門專業。高校作為培養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性人才的搖籃,需要在整個傳播學視野下對專業進行詳細的分析,構建正確、合理的教育模式,注重學生的理論與實踐能力的綜合培養,為市場輸入大量的專業人才,從而使其有能力在傳播行業立足、發展。
[1]姚珺.廣播電視編導人才培養的定位[J].青年記者,2014(32).
[2]賈雨露.淺談傳播學視野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定位[J].新聞傳播,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