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靖 丁啟紅 楊 嵐
(作者單位:成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電視節目的時代審視和理性應對
——從《娛樂至死》看電視節目過度娛樂化
鄒 靖 丁啟紅 楊 嵐
(作者單位:成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尼爾·波茲曼在媒體研究領域是一位巨人。他在《娛樂至死》中幫助人們看清電視屏幕里到底在發生些什么,分析了娛樂時代對公眾話語質量的毀滅性作用,提供了非同尋常的銳利洞見,這種洞見深入到了技術塑性思想與文化的方式,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各個方面的碎片化。隨著電視時代的來臨,人們的對話方式悄然發生著改變,而電視節目的過度娛樂化也全方位滲透進人們的生活。
娛樂至死;電視節目;過度娛樂化
《娛樂至死》實體書封皮上的圖畫——一家四口端坐于電視機前,引人深思,這是現代社會中及其常見的畫面。然而有趣的是一家四口都只有身體沒有頭腦,這其中的引申意義倒是讓人在還未翻開這本書之前就有所思考,這也正印證了波茲曼的預言:人類將沉溺于由電視所帶給自己的感性的娛樂世界,而喪失了理性的思考。
波茲曼在書中說道:“我們正處于從以文字為中心向以形象為中心轉換的過程中?!倍诖诉^程中,人們似乎漸漸忘記了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提到的警告:“電視時代蒸蒸日上,電視改變了公眾話語的內容和意義,政治、宗教、教育、體育、商業和任何其他公共領域的內容,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而人類無聲無息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p>
美國第一個真正的“太空人”——塞繆爾·芬利·布爾斯·莫爾斯,在1835年研制出電磁電報機的樣機。然而正如亨利·大衛·梭羅在《瓦爾登湖》中寫道;“我們匆匆建起了從緬因州通往德克薩斯州的磁性電報,但是緬因州和德克薩斯州可能并沒有什么重要的東西需要交流……我們滿腔熱情地在大西洋下開通隧道,把新舊兩個世界拉近幾個星期,但是到達美國人耳朵里的第一條新聞可能卻是阿德雷德公主得了百日咳?!?/p>
路易·達蓋爾則用達蓋爾銀版法重新定義了自然的意義,達蓋爾或許是想說攝影術可以使人們獲得隨時復制自然的能力,然而攝影只能描述一種特例,而并非是整體的概念與觀點,且照片沒有句法。它可以脫離現實與邏輯,將許多沒有聯系、沒有邏輯的東西堆疊在一起。事實上,電報與攝影的結合,則是現代電視的完美詮釋,電視為電報和攝影提供了最有力的表現形式,將其傳播到千家萬戶。
電視本身具有娛樂性,這為觀看電視節目的人們提供了不少的歡樂,在這一方面至少他們是成功的。然而人們應該意識到:如果電視節目的意義在于供人們消遣娛樂,那么那些層出不窮的所謂教育節目又有何意義呢?那些企圖以看電視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的人又該如何看待呢?
電視成為了大眾媒介,衍生出了人們易于接受的大眾文化,剝奪了少數精英分子接受文化的特權,消除了文化交流方面的階層、教育隔閡,使人們可以在公共領域內做到自由、平等的交流。大眾文化的產生,讓更多普通人更愿意接受文化,無形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們的文化修養。
電視具有娛樂性這個事實毋庸置疑,但這并不會對文化造成任何威脅,而真正具有威脅意義的是電視把娛樂本身變成了表現一切經歷的形式?,F在問題不在于電視為人們提供的娛樂內容,而在于電視將所有人們看到的內容以娛樂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完全是另外的概念。
選秀節目頻繁曝出種種丑聞,暗箱操作、壟斷行業,甚至一些節目策劃人為達到吸引眼球的目的,人為制造各種不堪入目的話題。策劃者的目的顯而易見,然而最應該深思的是觀眾對此類事件無動于衷,冷漠視之,更有甚者對這樣的事件津津樂道、樂在其中。人們關注的不是選秀節目的內容,而是身材、樣貌,甚至一些花邊新聞。在這樣的娛樂形式下,觀眾的態度也是娛樂化的,不需要投入過多的精力,只當作是一場鬧劇。
選秀節目也是為了為人們提供娛樂,這也算不得太大的違背初衷。然而當我們日常嚴肅的新聞也沾染上娛樂,我們則需要謹慎?,F在的播音員總愛在新聞結束后說一句:“明天同一時間再見?!睘槭裁匆僖??按常理來看,新聞中所報道的傷害與災難應該讓人們難受得整整一個月輾轉反側,難以入眠。而他說的卻是明天再見,這就是邀請我們明天繼續觀看這樣的災難,沒有必要為這樣的新聞感到悲傷。
不論什么內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視角,電視上的一切都是為了給人們提供娛樂。過度娛樂已經占領了人們的生活各個角落,人們已經適應了過度娛樂的世界,正如奧爾德斯·赫胥黎的預見:我們的社會將鶯歌燕舞、醉生夢死的消亡,而不是戴著鐐銬一路哀歌。
喬治·奧威爾在《1984》中的預言可謂駭人聽聞,1984的預言沒有成為現實,人們就在這憂慮過后唱起了自己的贊歌,完全遺忘了還有另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版本,那就是奧爾德斯·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人們會漸漸愛上壓迫,崇拜那些使他們喪失思考能力的工業技術。
波茲曼是一位博學的批評者,他在《娛樂至死》中諷刺娛樂業,以及娛樂業帶給觀眾的影響。這樣一位博學多才的人花費了大量篇幅來警告世人,卻沒有提出具體的方法來改善這一問題,只在書的結尾模模糊糊的提到應通過教育將人們引向正途。我自認無法超越波茲曼的智慧提出完全正確的方法,只在此提出筆者的幾點個人看法。
電視節目審查機制本是為了篩選出眾多的電視節目中的精品,為人們提供具有實際意義的內容。但所謂的篩選究竟有何標準,如何進行篩選我們都不得而知。筆者并不是說我們的審查機制應加強監控,使篩選標準更加嚴苛,而是在電視節目的表現形式上嚴格把控,這才是我們的審查機制所應該關注的問題。
電視節目主要是為了迎合大眾的需求,而大眾也在這樣的趨勢下受到影響,這么說并不是讓人們禁止電視,我們所能做到的是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在電視節目背后理性思考。電視的影響在于它阻止了我們理性的思考,以其獨特的結構分割我們的注意力與時間,形成“碎片化”的思維。所以我們要在電視節目背后做出理性的思考,不要被娛樂化的表象牽著鼻子走。在人們的習慣發生變化之后,電視節目必然有所改變以迎合大眾的喜好,最終走向正軌。
有兩種方法可以讓文化精神枯萎,一種是奧威爾式的——文化成為一個監獄,另一種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為一場滑稽戲?!秺蕵分了馈废敫嬖V大家可能成為現實的是,赫胥黎的預言,不是奧威爾的預言;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憎恨的東西,恰恰是我們熱愛的東西!
現在,人們已經漸漸意識到電視節目的過度娛樂化所帶來的弊端,我們的世界已經深受各種監獄文化的殘害,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如何泰然處之。即使如今互聯網飛速發展,我們已過渡到了互聯網時代,但《娛樂至死》于我們依然有著極大的思考意義。究竟該怎樣在這過度娛樂化的電視時代、網絡時代堅持自身的理性思考,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1]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何道寬,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2]喬治·奧威爾.一九八四[M].孫仲旭,譯.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 2009.
[3]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章艷,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4]阿道司·赫胥黎.美麗新世界[M].孫法理,譯.北京:譯林出版社,2013.
[5]亨利·大衛·梭羅.瓦爾登湖[M].徐遲,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
[6]尼采.蘇魯支語錄[M].徐梵澄,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2015年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省級資助)——大學生“碎片化”閱讀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510616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