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銳
(作者單位:昆明廣播電視臺)
媒介融合下的電視節目創新
馬 銳
(作者單位:昆明廣播電視臺)
在現代社會中,作為信息載體的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平臺,正向媒介融合的方向不斷邁進。不同媒介之間的障礙不復存在,由此造成競爭環境更加嚴峻,也為電視節目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為了迎接這一挑戰,電視節目創新勢在必行。本文通過分析媒介融合下節目受眾的變化以及媒介融合給電視節目帶來的影響,提出了媒介融合下的電視節目創新的策略。
媒介融合;電視節目;創新
當今社會已經步入了信息化時代,數字網絡、互聯通信的發展極大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就目前而言,電腦網絡、手機電視、移動電視及戶外大屏的出現和發展,使新興媒體以更加便捷、個性的方式呈現在人們面前,對傳統的電視媒體產生了巨大沖擊,使其受眾范圍越來越小,呈現出“去中心化”“分裂化”的趨勢。媒介融合已成為現代信息發展的必然趨勢。
1.1 受眾角色交叉多樣
年輕人作為最新接觸和習得新知識的群體,受到新興媒體全面而深刻地影響,成為網絡的主要受眾。新媒體下受眾的言論與評論都更加自由。年輕人在媒體活動中同時扮演著觀眾、聽眾、發布者等多重身份,而傳統的電視節目觀眾只是其中一種身份。
1.2 受眾話語權、地位上升
新興媒體的出現使受眾在節目的參與、互動上更加自由,對節目擁有更高的話語權,同時地位也得到了提升。受眾可以通過網絡電視、手機電視更多地接收信息,同時通過微博、微信等交流平臺更好地與傳播發布者進行交流。此外,原有的節目受眾還可以通過新媒體制作、發布自己的節目,并通過網絡同節目的觀眾進行溝通交流。
1.3 受眾分層程度加深
德國哲學家克勞斯曾提出受眾分層理論,這一理論表明受眾文化水平的高低會影響受眾對傳媒節目的參與程度,文化水平越高的受眾對媒體節目的參與程度越高,媒體傳播效果越好,影響力越大。目前,網絡、手機等新媒體的普及,加快了媒介融合的腳步,同時使我國受眾分層程度加深。
2.1 傳播平臺多樣化
傳播平臺多樣化是媒介融合給電視節目帶來的最主要的影響。人們不必再像以前一樣必須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守在電視機前,而是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網絡電視等方式隨時隨地觀看自己喜歡的節目。這樣不僅彌補了傳統電視傳播的局限性,還滿足了不同受眾的消費習慣,更有利于電視節目的傳播。
2.2 營銷傳播立體化
人們都清楚產品宣傳營銷的重要性,電視媒體也是一樣。因此,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電視節目的宣傳應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傳播模式。例如:通過節目的官方微博、微信平臺與節目粉絲進行互動,定期發起話題討論,通過這種方式在多個平臺上對節目進行推廣,提升節目熱度。
2.3 盈利方式多樣化
傳統電視媒體僅僅是通過電視廣告這一單一手段進行盈利,但是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電視節目的盈利手段也越來越多樣化。傳播平臺多樣化和電視節目的火爆,使節目可以通過售賣版權獲得盈利;同時還可以通過生產各種衍生產品(如節目手游、大熒幕電影等)實現節目盈利。
3.1 內容創新
目前,信息發展越來越多樣化,傳播速度也越來越快,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于傳統的節目形式。因此,要對電視節目的內容進行創新。電視節目制作者可以將目光投向網絡,將網絡上的新鮮事物、熱門事件演繹出來,通過更為生動、活潑的方式呈現在人們面前。連續劇也不應再局限于原有的內容,更多地選取人們接受度高、受眾廣泛的題材進行拍攝,以提高收視率。
3.2 形態創新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電視節目形態創新是制作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在現有條件下,人們應該將電視節目作為媒體信息的傳播平臺,對于不同媒體中傳播的各種信息進行整合,并通過電視媒體這一傳播平臺對其進行傳播,并在傳播過程中進行二次加工,創造出新的節目形式,以此來獲得電視節目觀眾的注意。
3.3 推廣創新
電視節目要想在眾多的節目中脫穎而出,不僅要依靠自身的內容、形式去吸引受眾,還需要爭取有效的宣傳推廣方式。因此,要充分利用媒介融合下的各種手段,如電視、紙媒、自媒體等對其進行宣傳。多方位、多角度地對受眾進行轟炸,增加節目在受眾面前的曝光度。
媒介融合的到來,對電視節目的平臺、營銷方式、盈利手段等方面產生了巨大影響,也對電視節目的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電視制作人只有直面挑戰、不斷進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1]劉昌明,趙傳棟.創新學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112.
[2]王彩平.電視節目形態創新方式探究[J].聲屏世界,2015(8):159.
[3]錢綠怡.電視審美特性與受眾心理需要的滿足[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