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波
(作者單位:云南省普洱市景東縣廣播電視臺)
地方電視臺新聞編輯工作創新策略之我見
周 波
(作者單位:云南省普洱市景東縣廣播電視臺)
編輯的創新是電視新聞的靈魂,是新聞行業發展的源泉,電視新聞行業要以培養編輯的創新策略型人才為主。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節奏逐漸加快,人們更希望用最簡單、最快捷的方式來獲取最有價值的新聞信息。這就要求地方電視臺新聞編輯要突破傳統的思維方式,用創新的手段來滿足受眾對新聞的需求。因此,電視新聞編輯要加強創新意識的培養,提高電視新聞的質量。本文從地方電視臺新聞編輯工作現狀中存在的不足出發,提出了新聞編輯創新策略,以期對電視新聞工作有一定參考作用。
地方電視臺;新聞編輯;創新;時效性
電視新聞的編輯工作不僅決定電視新聞行業的發展方向,而且體現著新聞編輯的價值取向。樹立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提高新聞編輯的創新能力,對于保證新聞質量、滿足群眾需求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電視新聞行業發展水平不均,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新聞媒體的沖擊,地方電視臺要想實現自身市場競爭力的提升就要不斷創新新聞編輯工作,從而制作出更加吸引人的新聞節目。
隨著社會的發展,受眾的心理和需求發生了變化,傳統宣教式的新聞傳播已經很難吸引受眾。在地方電視臺電視新聞編輯方面,部分電視新聞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編輯思想陳舊、編輯模式老套、編輯方式單一的問題,這嚴重削弱了電視新聞在現代多樣化傳播媒介中的競爭力。
1.1 電視新聞信息量少,內容空洞枯燥,缺乏吸引力
一些地方電視臺電視新聞很難吸引受眾的關注,就是由于電視新聞信息量少,內容空洞枯燥,缺乏吸引力。例如:看上去電視新聞量不少,其實大多都是文字、數字等的堆砌,傳遞的信息量很少,內容平淡無味,空洞乏物,內容枯燥,所采寫的新聞大多都是對客觀事實的簡單描寫,缺乏有深意的內涵。有些電視新聞更是大量時政性新聞的堆砌,還有些是經驗性稿件的反復播放,而且語言晦澀難懂,畫面單調。此外,有些電視新聞只是簡單的新聞信息的傳播,畫面缺乏美感,導致受眾的審美需求長時間得不到滿足。
1.2 缺乏時效性
新聞不僅要客觀真實,還要注重時效性。對廣大受眾來說,今天的新聞或許就是明天的歷史,所以,電視新聞編輯要注意電視新聞的時效性。傳統的新聞采編方法和采訪設備,使地方電視臺新聞編輯工作難以突出時效性,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絡、手機、手機報等媒介的發展越來越迅速,人們從中可以掌握最新的消息,就會對時效性差的電視新聞失去興趣。
1.3 電視新聞編排模式陳舊
電視新聞編排就是按照一定的次序對新聞稿件進行排列,使電視新聞合理有序地播放。有些地方電視臺電視新聞節目的編排方式一成不變,這難免會讓受眾產生審美疲勞,嚴重影響電視新聞節目的收視效果。
2.1 樹立危機意識,構造新的編輯格局與平臺
當今社會是媒介融合時代,地方電視臺編輯部也處于轉型期,要想保證編輯工作的持續創新與發展,就需要構造新的新聞編輯格局與平臺、加強新聞資源共享與整合、優化新聞工作流程、建立合理的行政構架與業務構架、建立高效的運營機制,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等方面共同發揮作用,形成媒體前進新的驅動力。
面對產業新格局,地方電視臺應該直面危機、與時俱進、不封閉僵化、不故步自封、創新媒體形式,勇敢地順應潮流,最好能引領潮流。在媒體的整體構架中,成立專門的組織負責新聞單位的采編工作,同時,整合多個部門和各傳播平臺資源,負責電視臺的采編工作。提高媒體管理水平,設立人員績效考核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崗位設置、明確崗位職責。新聞編輯專人專責,減少新聞采寫任務,同時擴大新聞編輯在人力、物力管理方面的權限;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優化人事與職位匹配,通過競爭上崗的方式激發活力和改進工作;加強技術保障,保證信息分享平臺流暢穩定,滿足編輯業務需求。從平臺建設、管理機制、技術保障、編輯理念等多角度多策并舉立體打開新聞編輯的新局面。
2.2 全面建立新的機制,形成地方臺的節目特色
地方電視臺同省市電視臺不同,它更貼近老百姓的生活,所以新聞編輯在工作過程中應該調整自己的工作思路,改變節目類型,以符合當地人群的欣賞口味,地方電視臺應該改變傳統的運營機制,為新聞編輯提供更多的制度支持,具體來說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首先,堅持媒體本色。在新媒體迅速崛起的時期,地方電視臺應該堅持風格,守住本色。理想和信念是一家媒體的靈魂,那么每一篇新聞稿就是這一理想和信念的載體,通常來講,地方電視臺新聞編輯主要是從民生民事方面采集新聞,將涉及民事民生的政策通俗化,為普通百姓進行解讀,都是在拉近與受眾的距離。對于時政熱點,去繁就簡,選擇形象生動的圖片和短稿,這樣的工作理念應該繼續貫徹下去,用平實的態度說話,注重新聞細節,增強現場感,摒棄宣傳味,多一些生活氣息,多一些人情味,拉近與讀者距離,受眾自然也會更加青睞。
其次,地方電視臺應該豐富新聞源頭,獲取更多的新聞信息,這樣會給新聞報道開拓更多的思路。獲取信息源的數量多少將直接決定一個新聞的重要、敏感、復雜程度。新聞單位報道中出現的信息源越多,事實呈現的肌理越精細,報道的內涵就越豐富。筆者認為地方電視臺可以在社會民生新聞中適當拓寬報道范圍,因為真誠的故事最能感動人,真人真事最能吸引人。
2.3 加強新聞編輯部人員的培養
在當今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創新工作的落實需要人才的支持,在地方電視臺當中,新聞編輯人員作為新聞編輯部的實際掌舵者,它的發展更離不開人的因素。進行恰當的人力資源配置,把人才用好、用活,不僅是編輯部,也是地方電視臺高效運作的保障。
首先,在地方電視臺內部做好現有人才培養,加強單位內部業務交流與學習,建立常態的培訓機制,促進人才成長,適應媒介融合時代的發展。通過單位內外有經驗者開展的主題講座、經驗交流、問題探討等,讓年輕的新聞記者盡快成熟。例如:可以不定期邀請省市等著名電視臺編輯工作者到地方電視內部進行業務培訓,面對面地解決新聞寫作問題,分享優秀稿件案例,同時一些業務記者也可以就自身日常工作存在問題在現場發問,這對于促進新聞記者業務水平的提升非常有意義。但筆者了解到當前地方電視臺在這方面的培訓仍然較少,且針對性不足,所有,應當適當增加此類業務培訓,并分專題進行。
其次,可以嘗試轉變用人機制。在當前的用人機制下,一些新聞編輯工作者無法發揮其主動性和創造性,無法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必須明確分工,明確工作職責范圍,統一決策標準和解決機制,理順管理流程。同時,建立統一的人才管理體系,完善績效考核機制,優化人才結構、統一調配使用。探索媒體融合發展條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辦法,形成良好的團隊協作環境和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最后,加強人才的引進。加大新興媒體內容生產、技術研發、資本運作和經營管理人才的引進力度。從體制外,尤其是新興媒體中招募適合地方電視臺發展的特色型人才,彌補現有人才隊伍的不足,打破現有體制的束縛,打破專業壁壘,唯才是用,為新聞編輯采編隊伍注入新鮮活力。同時,保證人才隊伍中結構合理,保證新聞編輯部的正常運作和業務發展。當前,地方電視臺實習生數量并不少,但流動性大,業務水平提升較慢,在招募實習生時,可以多給予實習生鍛煉的機會。
地方電視臺新聞編輯工作的創新之路,必須注重媒介的整體協同性,在管理角度強調硬件軟件的共同作用,發揮人與人、人與部門以及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作用,這要求新時代地方電視臺的新聞編輯管理者必須對當今新聞傳播模式有足夠的認識和把握,對新聞媒介生態環境能夠統籌考量,以此才能夠在改革大潮中,與時俱進,實現創新性發展。
[1]陳美輝.數字時代新聞編輯工作的特點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6(17).
[2]丁寧.基于受眾需求談新聞編輯的創新思路[J].西部廣播電視,2016(17).
[3]陳子艷.論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新聞編輯觀[J].西部廣播電視,2016(18).
[4]李偉.淺談數字時代新聞編輯工作的主要特點[J].新聞研究導刊,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