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洪波
(作者單位:新疆巴州人民廣播電臺)
媒介融合下新聞編輯素質能力的思考
侯洪波
(作者單位:新疆巴州人民廣播電臺)
根據社會及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各類媒體應運而生并且不斷發展壯大,對傳統媒體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媒介融合成為了當下無可逆轉的發展趨勢。新聞編輯的工作方式和社會責任都發生了變化,地位和作用被提升到了更加突出的高度,其社會責任也越來越大。所以,媒介融合時代,對新聞編輯素質能力的思考,以及如何提升新聞編輯的綜合素養尤為重要。
媒介融合;傳統媒體;綜合素養
隨著網絡等新媒體的日漸興起,為新聞報道帶來不一樣的氣息,其有別于傳統新聞的優勢和特點,使其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媒介融合時代下,傳統媒體及新聞編輯工作增加了困難和責任,但現代化的信息和技術也為新聞編輯工作提供了便利。新聞工作者只有適應時代需求,充分利用新媒體,更好地發揮傳統媒體的優勢,進而在新媒體時代立于不敗之地。
在新媒體中,網絡越來越多地成為一種分享的、社會化的體驗。網絡媒體全天24小時隨時滾動,人們只要拿起手機,打開電腦,各類新聞信息就會自動躍入視野。只有每天多次反復點擊,才不至于漏掉重要信息,這種形式的新聞,對于習慣了每天一次性關注的受眾來說,有很大可能會漏掉重要新聞。信息大量快速傳播是新媒體的優勢,也是它的劣勢,大量的資源給人們帶來了一定的困擾,因而這也正是傳統媒體優于新媒體的地方。傳統媒體的信息發布時間和發布數量都有明確的規定。每天一次性關注的這種傳播形式,決定了它的時段性。但傳統媒體的互動性較差,只能通過對收視率和發行率的調查才能觀察其與受眾的聯系。另外,新媒體更方便更快捷,其多以微博和微信為信息源頭,突發事件或者新的事件發生之后,能第一時間傳遍世界的各個角落,隨后才是傳統媒體的后續報道。新媒體給人們提供了發布信息的平臺,受眾不再是單一的信息接收者,也是輿論的影響者,可以發布及評論新聞,起到傳播的作用。但是,傳統媒體擁有較多的時間進行深入調查,可以保證新聞的真實客觀性。新媒體的快速傳播很容易造成虛假信息快速傳播擴散,網民評論、人肉搜索,可使很多簡單的事件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海量新聞信息在方便人們獲取更多信息的同時,也使傳統媒體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面對當今媒體的轉型,怎么做,如何做,如何尋找傳統媒體的突破口,這些成了行業內熱議的話題。新聞傳播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但是,當前新聞采編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有目共睹。新聞編輯不僅要成為信息的把控者,還要有高度的新聞敏感性。因此,提高新聞工作者篩選、整合、取舍新聞的能力,使新聞內容符合人們的需求,是需要從業者關注的重要問題。
2.1 重視新聞的真實性,注重深度報道
新聞采編能力的高低影響新聞稿件的質量。深度報道的時效性及信息量雖然比不上網絡上的新聞和信息,但是,其最大的優點是真實性。當前,互聯網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新聞“記者”,但是,受眾在接受信息時需要具有思考與辨別能力,否則很容易盲目跟風,甚至造成人身或財產的損失。
深度報道現已成為媒體吸引受眾、擴大社會影響、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職業記者寫出的報道,其專業性及思辨性都是普通大眾不可取代的。真正的新聞工作者具有優秀的采編寫作能力以及職業操守,最大化地保證了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提高了新聞的價值,每一篇深度報道都經過記者現場采訪及編輯的精心挑選。深度報道在龐大復雜的信息社會中提取精華展示給受眾,有利于提高媒體的公信力。因此,深度報道與網絡相互結合是必然趨勢,網絡傳播的高速快捷使得深度報道變得更加靈活,傳播范圍更加廣泛。因此,新聞工作者要增強自身的新聞編寫能力,在報道中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觀,關注新聞的真實性而不蓄意編造甚至是造假,客觀真實的報道,有臨場發揮能力,抓住角度,冷靜地做出正確判斷,深度挖掘報道的價值。
在信息復雜龐大的現實下,新聞編輯在采編時要注重新聞的時效性,提高新聞的可讀性。比如,在招聘采編人員時,嚴格把關,要保證其具備較高的新聞采編素質和能力,各方面都合格者才予以聘用。同時,新聞媒體可以定期組織測試和進行相關培訓,提高從業者的學習能力,和采編能力,保證新聞采編工作可以順利進行,揭示出新聞背后的新聞,以增強競爭力。
2.2 提高職業道德感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新媒體信息的高速傳播,信息越來越復雜和繁雜。新聞工作者要具有事業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在面對眾多的新聞信息時,做到真實全面地報道。真實是新聞的命脈,新聞稿件必須真實、公正、及時,新聞編輯應堅持這一原則,做好輿論導向工作。
面對很多信息,人們有時無法立即做出判斷,因而,對信息的甄別顯得尤為關鍵,在打動人心的基礎上,更要注重新聞信息的準確性,以保證不誤導受眾,杜絕以偏概全的非真實報道和一知半解式的新聞解說。
2.3 合理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優勢
傳統媒體具有較強的公信力,擁有強大的輿論引導功能,因而,受眾對在傳統媒體中報道的新聞的真實性更為認可。傳統媒體從業者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時,也要充分認識新媒體的優勢和劣勢,這是新聞編輯提高新聞質量,使傳統媒體保持優勢的前提。
新媒體海量的新聞在一定程度上給受眾造成了選擇上的困擾,新聞的快速傳播往往會使新聞報道不深刻、不全面,各類不真實的新聞以及謠言容易借助新媒體大肆傳播,形成受眾對新聞的錯誤判斷,容易誤導輿論。
新媒體在為其他媒體工作者和受眾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時,在多種學科相互交叉滲透下,也制約著編輯的知識結構。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利用網絡收集新聞線索更加便捷。而且,網絡信息具有及時性的特征,傳統媒體通過網絡信息可以更快地了解時事新聞,對新聞編輯文化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其不僅要學精本專業的知識,還要不斷跟上知識更新的步伐,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面對時代洶涌的浪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兩者之間的融合便顯得愈發迫切和必要。任何媒體都是相互存在的關系,各種媒體有其自身的優勢,有其不可替代性,受眾在媒體選擇方面具有多種選擇,不存在排他性。新媒體還可以促進傳統媒體的發展,二者相互融合,更能增強二者的合力。
新媒體改變了人們獲得信息的思維和習慣。新媒體的發展只會更快,更多樣化,傳統媒體的轉型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與此同時,傳統媒體更應該在各方面努力創新,提高新聞編輯的基本素質,準確定位、深度報道,這是媒體立足的根本。
21世紀是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記者”,隨著傳播方式的轉變,傳播權利的轉移,多媒體電子終端和共享網絡平臺的開拓與擴展,手機、電腦、微博和微信等,讓信息得到了更迅速和更公開的傳播,正確引導大眾輿論導向,既能深化新時代下新聞傳播的變革,更能凸顯時代對于新聞工作的真正要求。
[1]肖云.試論如何做好新聞編輯工作[J].新聞研究導刊,2016(6).
[2]曹洪剛.媒體融合背景下如何提高新聞編輯的素養[J].新聞窗,2016(2).
[3]言靖.論媒介融合時代全媒體新聞人才的培養[J].新聞界,2011(5).
[4]曾黃昕.試析媒介融合產生的內外因[J].新聞研究導刊,2016(6).
[5]鮑建楠.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受眾特征[J].黃河之聲,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