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焱
(作者單位:武寧縣廣播電視臺)
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臺記者采訪形式轉型分析
李 焱
(作者單位:武寧縣廣播電視臺)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媒介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其融合趨勢也在不斷加強,在這樣背景下,對于電視臺記者的采訪來說,要想適應新形勢,精準地掌握和及時地播報新聞事實,需要轉變思維,大膽創新。和傳統環境下的記者采訪相比,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新聞采訪更具便捷性,時效性,融合了先進技術的電視采訪才能更顯得有力量。面對媒介融合新形勢,如何改進采訪形式,還需要記者不斷去調整、去探索、去創新。
媒介融合;電視記者;采訪形式;轉型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傳統的電視媒體的傳播方式受到了廣泛的沖擊,越來越多的受眾不再局限于電視媒體、傳統紙質媒體報道。在新形勢下,電視媒體如果不在體制機制上進行創新和轉型,將會面臨較大的生存危機。在科學技術的促進下,新媒體有著自身的優勢,但是在對于內容報道的深度挖掘上,還顯不夠,這就需要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精準把握、深入挖掘并合理科學地利用好當地的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資源,提高輿論引導力。在新的媒體傳播背景下,傳統電視記者采訪如何轉型呢?
媒介融合的時代,這本身是一個好的時代,它讓人人都有麥克風,有發言權,有自己發聲的權利;但這也是一個壞的時代,每一個人都在喧嘩,對于一個事件的真實性有所掩蓋,這就需要職業記者出來擔當重任,保證在新媒體時代,電視記者肩負主流思想輿論的重要使命,更好地發揮“中流砥柱”“定海神針”作用,而不是僅僅依靠傳統的報道方式,被動應付。
媒體新技術、新平臺、新載體競相發展,媒介融合帶來的便利是每一個媒體從業人員都可以享受到的,這里當然也包括電視記者,讓記者在采訪的速度上要快很多,這對于新聞來說是一件好事。速度也是決定一個報道的關鍵因素,新背景下,媒介摒棄了傳統的單一發展模式,向著全媒體方面轉型。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信息的傳播速度和受眾接受的范圍都在不斷擴大,傳播的方式也在不斷進行變化,傳統電視媒介的地位受到了沖擊,不是一家獨大而是多家共同發展,話語權也是在不斷消解,人人都是麥克風,這就是新媒體時代的特點。也正是因為如此,媒介自身存在著弱點,導致了在信息和話語權的權威上存在不足,這是需要記者去彌補的,電視媒介的權威性還是存在的[1]。
新聞報道的真實性貫穿于新聞實踐的采訪、寫作、編輯的全過程,電視記者以視頻加聲音的形式傳播新聞事實,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優勢的,它容易吸引受眾注意,得到受眾認可。但是要打破常規,推陳出新,實現轉型,還面臨一定的困難。
首先,對于一個電視記者來說,一個好的采訪渠道是非常關鍵的,想要及時獲取和發布信息,就需要有穩定的渠道,保證其能夠及時發布,具有重要性的新聞事件的采訪和報道,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核,而有時候速度較快的自媒體就已經搶在了前面,傳統電視媒體的記者就應該在深度上進行挖掘,這無形中就對電視記者的職業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另外,電視記者采訪是一個深入現場,聲畫要同步攝入的過程,對于一些敏感的或是負面的新聞題材,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也會受到或多或少的約束,甚至受到打壓,但這需要相關從業者具備更高的政治素養,一切以大局為重。
認識輿論新形勢,掌握傳播新技巧,電視記者要主動融入媒介融合時代,對于采訪的途徑、形式進行一定的改變,是需要不斷地進行摸索。首先,記者必須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綜合采訪能力,要保證在輿論新環境下,能夠甄別真假,應對好各種新聞事件?,F在,單一型的記者已經不能滿足采訪的需要,而需要采、編、播綜合型更專業的人才,提高新聞時度效,這就需要記者不斷第去完善和提升自成,從而使電視記者能夠和受眾之間的交流更加方便。電視記者在完成最基本的信息報道外,還應當根據受眾反饋的疑問、質疑等對消息做更深一步的追蹤報道分析等,這些在以前都是很難存在的。在大環境下,只有一個技能是不能滿足現在發展的需要,需要自己不斷學習新技能,學習好專業技能,造就一身過硬的本領,這才是現在時代的新選擇[2]。
其次,要樹立創新意識。要摒棄原有的傳統思維,創新報道方式,要著力推進傳統的總結提煉概括為主,向超前策劃、突出主題、邏輯鏈接、亮點聚合并重轉變,以小切口做大報道,擺好事實講好故事,增強新聞宣傳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報道手段上要創新,要充分應用好現代科技手段。
當下,新媒體的發展速度非常迅速,受眾對于信息的需求是碎片化的,但更需要在速度上滿足需求。能夠在轉型時期做好記者是一件非常有難度的事情,但是任何事情只要去做了,就會有收獲,新時期的記者要學會多種技能,能夠面對不同的挑戰,這樣才能在新媒體時代得到長遠發展和長足進步。
[1]劉芙蓉,王昊.媒介融合要求廣播節目創新思考[J].今傳媒,2014(21).
[2]胡正榮.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廣播創新[J].中國廣播,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