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琦
(作者單位:新疆克拉瑪依廣播電視局中心電視臺)
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路徑
劉 琦
(作者單位:新疆克拉瑪依廣播電視局中心電視臺)
隨著科技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推動了融媒時代的進步。新媒體是融媒時代重要的信息產物。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電視新聞編輯的發展提供了契機,為電視新聞編輯提供了諸多創新思路。基于此,本文對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進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使電視新聞編輯取得創新性發展。
新聞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創新路徑
傳統的電視新聞編輯由于新聞內容的編排比較單一,因而編輯內容比較空洞,難以吸引受眾的注意力,這嚴重阻礙了電視新聞的傳播。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電視新聞編輯帶來了創新途徑。電視新聞編輯既可以創新新聞內容的編排方式,同時也可以加大電視新聞與受眾的互動。
1.1 編排方式單一
在傳統新聞媒體的影響下,電視新聞的播報形式長期不變,導致新聞的編排形式比較單一。單一的新聞編排方式易使受眾出現收視疲勞,對新聞信息的傳播產生消極的影響。而造成電視新聞編排方式單一的原因就是新聞制作缺乏一定的創新力[1]。
1.2 內容空洞
目前,很多電視新聞所播報的內容缺乏實際的意義,內容空洞而又枯燥,不能吸引受眾參與其中。同時,新聞的客觀評價比較多,脫離了受眾生活,大量堆積時政新聞,使得很多經驗性的稿子被反復編排。久而久之,降低了電視新聞的吸引力。
1.3 傳統的電視新聞不能與受眾互動
在傳統電視新聞編輯模式下,受眾在新聞事件傳播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新聞接收者,而隨著科技的不斷研發,越來越多的移動設備可以接收電視新聞,其互動性是傳統電視新聞媒體所不能實現的。
2.1 新聞內容的編排創新
新媒體時代下的電視新聞內容編排,需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注重受眾的新聞接收能力,想受眾之所想,報道受眾所關心的內容。同時,新媒體時代下的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要處理好新聞解釋、新聞評析、消息報道等,改革傳統的編排方式,提升電視新聞的收視率。
其一,電視新聞編輯要創新思路。傳統的電視新聞編輯,其思路比較單一,缺乏創新,新媒體時代下的電視新聞編輯需要充分結合新聞媒體的特點,創新新聞播出方式。例如,在播報新聞事件時,可以將現場與事件背景正反向相互結合,使電視新聞更為立體化。
其二,在新聞的實際編排環節中,可以采取對比編排和穿插式編排的手法,以長短信息結合的方式,增加電視新聞的生動性。例如,在兩會召開期間,為了讓移動終端的用戶實時了解兩會的內容與動向,浙江衛視對兩會的內容進行策劃、梳理,以及通過對信息的篩選,推出了《兩會好聲音》《兩會在現場》等欄目,這些欄目在新聞內容的編排上比較特殊,既有特寫,也有評論,節目形態較為多樣化,因而一經播出,便取得了比較好的收視效果[2]。
2.2 注重創新新聞題材的挖掘,把握新聞價值
雖然新聞時刻都在發生著,但是,新聞編輯記者不能在生活中隨時能夠捕捉到新聞題材。換言之,編輯記者的新聞敏感度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在社會新聞場景中不斷學習和鍛煉,才能提高其對新聞的發掘能力。單一的書本理論知識,不能培養良好的捕捉新聞的能力。因此,在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編輯需要培養自身的新聞敏感度,注重對創新新聞題材的挖掘,把握新聞的價值。
2.3 發揮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編輯的互動性
新媒體時代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以受眾為核心,發揮受眾在新聞中的參與性,實現新聞的互動。因而,在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也需要充分加強與受眾的互動,從而提升電視新聞的傳播效果。例如,微博出現后,其能夠引導社會受眾參與新聞發布中。由于微博新聞發布與評論的自由性,增強了新聞事件中受眾的互動,在新聞輿論影響上,微博的社會輿論發揮著重要的作用[3]。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促進電視新聞編輯實現創新發展。在改革電視新聞編輯時,要分析傳統電視新聞編輯存在的問題,在現有電視新聞編輯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首先,需要創新新聞內容的編排;其次,新聞人需要把握新聞價值,發揮新聞的影響力;最后,發揮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編輯的互動性。
[1]曹佳藝.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能力研究[J].科技傳播,2015(24).
[2]于衍博.關于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發展的思考[J].新媒體研究,2016(5).
[3]黃東.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模式[J].內江科技,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