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君
(作者單位:重慶市銅梁區廣播電視臺)
淺論電視新聞采訪的創新機制
呂國君
(作者單位:重慶市銅梁區廣播電視臺)
在微博、微信、新聞手機客戶端等自媒體時代快速發展的今天,新聞已經成為提升媒體競爭力的主要手段,而新聞采訪作為新聞報道的重要環節,其好壞直接關系著新聞報道的傳播效果。電視新聞采訪不僅需要技巧,更需要藝術、需要注重細節、需要“三貼近”,本文從以上幾個方面提出了新聞采訪的創新機制,從而提升新聞報道的影響力。
電視新聞;采訪;創新
電視新聞采訪是一門藝術,要增強新聞采訪的藝術性,應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1.1 提問的藝術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比藗冎挥杏龅叫郧橄嗤兜娜瞬艜敢獬ㄩ_心扉,因此,記者在新聞采訪時需要注重提問藝術的修煉。首先,記者要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提問,可在采訪對象心情平靜時進行溝通,這樣采訪對象才能更客觀地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感受。若被采訪者哭得傷心欲絕或暴跳如雷,此時就不適合接受任何采訪。其次,要選用適當的方式進行采訪,記者在電視新聞的采訪中一定要有很強的邏輯性,能根據采訪對象的不同選用恰當的采訪方式,從淺入深進行采訪,這樣不僅可使采訪對象更愿意回答問題,也能引起受眾對采訪的關注。
1.2 采訪的語言藝術
在采訪中,相對于肢體語言,記者的話語更直接,更能感染采訪對象,因此,記者在電視新聞采訪中一定要注重語言藝術,同樣的一句話,用不同的語言說出來,給采訪對象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記者在采訪時,要以理服人,以情動人,站在采訪對象的角度進行采訪,在采訪中體現人文關懷,拉近與采訪對象的距離,這樣就會使采訪更為順利。
細節是新聞采訪的重要因素,在新聞采訪中,細節決定成敗。新聞記者在新聞采訪中要具有很強的職業敏感度,要能把握新聞事件的細節,針對細節進行采訪,這樣才能使采訪資料更為真實可信。具有價值的新聞報道不僅要求新聞記者文字功底強,更需要其能增加報道的深度。因此,新聞記者要堅持修煉,不斷學習各方面知識,擴大視野,才能在新聞采訪與報道中把握細節,增加報道的深度。
2.1 勤于觀察
新聞采訪者要想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就必須具備較強的觀察能力,能從各方面細節出發,探索出有價值的內容,從小事件里發現大新聞。然而,觀察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新聞采訪者后天的積累和培養。因此,新聞采訪者要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出發,養成多角度分析和觀察世界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以獨特的新聞視角,挖掘出新聞的價值。
2.2 明確采訪目的,保持良好的心態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事件一旦發生,就會迅速被多種媒介廣泛傳播,這必然會對事件的真實性產生一定的影響。這就需要新聞采訪者做好采訪準備、端正采訪動機,在采訪前應該就采訪的主題深入了解被采訪人的具體情況,進而確保在采訪過程中可以把握采訪節奏。同時,在采訪過程中應該盡量不帶有個人色彩,不帶有明確動機,這有這樣才能真正還原新聞事件的真實面目。
2.3 認真傾聽
在采訪過程中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去傾聽被采訪者的表達,讓當事人對新聞事件給予充分還原。此外,在采訪過程中,采訪者應該用合理的提問方式來引導和激發當事人的表達欲望。同時,還應該注重眼神、表情、手勢等副語言符號的應用。
電視新聞節目是為受眾服務的,不僅要傳播最新的新聞事件,更擔負著引導民眾的重任,因而增強新聞采訪的貼近性勢在必行。隨著受眾的評判意識與參與意識越來越強,電視新聞采訪首先要從受眾的角度進行報道,不僅要報道新聞事件,更要報道事件發生的背景及對社會的意義,這才是受眾最希望看到的;其次,記者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挖掘出新聞事件的價值,增強新聞的輿論引導力,如報道社會道德模范這樣的先進事跡,引起受眾的共鳴,營造一種良好的社會氛圍。
隨著信息技術和自媒體的快速發展,新聞對公眾的影響力越來越強,電視新聞作為新聞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電視新聞采訪是新聞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采訪的效果直接關系新聞的影響力和對受眾的引導力,因此,要增強新聞采訪的藝術性、細節性與貼近性,這樣才能使電視新聞采訪更客觀、真實,進而增強新聞的輿論影響力。
[1]王秀紅.淺談電視新聞編輯技巧[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1(4).
[2]王瑜.新媒體背景下的新聞采訪的技巧與創新探討[J].新媒體研究,2016(5).
[3]程艷華.淺談電視新聞采訪技巧[J].新聞傳播,2011(6).
[4]牛曉蓓,公偉成.電視新聞編輯技巧與運用[J].青年記者,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