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對于團結全黨,動員群眾,推動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堅持黨性原則,適應全媒體時代要求,不斷創新方法手段,切實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當前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還存在著與傳播生態環境、大眾文化需求、社會意識傾向和新媒體傳播方式不相適應的地方,需要理性分析和認識當前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現實環境和全新要求,用“三合”法統領和加強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以開放的思維和扎實有效的創新措施不斷改進新時期黨的新聞輿論工作。
1、合乎黨心。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和諧、國家的穩定,都離不開合心。如何把黨的要求與群眾心聲統一起來,把黨的思想變成群眾的物質實踐,把政府的中心工作變成社會的民心工程,合心工作十分重要。當前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圍繞進一步牢固確立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局面展開,要用“中國夢”、“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思想武裝干部群眾,讓主流意識形態占據人們的思想頭腦,不斷夯實黨領導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理論基礎。
2、合乎民心。群眾是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的對象,新聞輿論工作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統一,以人為本,把黨的主張和人民心聲統一起來。從社會發展規律來看,經濟發展以社會發展為目的,社會發展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歸宿,人的發展以精神文化為內核。只有從服務人民、服務群眾出發,把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要求作為根本立足點,新聞輿論工作才能真正達到教化、引導、激勵的目的。新聞輿論工作要當好輿情民意的偵察兵和信息雷達,知道群眾當前在想什么、怨什么、盼什么,要把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鞭策人、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結合起來,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帶著感情去做群眾的宣傳教育工作,以誠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3、合乎中心。黨中央提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強調要依靠經濟力量、政治力量、文化力量和社會力量的共同作用,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政治是骨肉、經濟是血脈、文化是靈魂,文化力量溶人經濟力量、政治力量、社會力量之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新聞輿論工作要緊緊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務大局,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提供強大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
1、黨委傾力。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傳統和優勢,黨委宣傳部是代表黨負責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能部門,要充分發揮意識形態領域主管部門的作用,牽頭抓總、傾力而為、協調各方,資源整合、力量凝聚,形成合力,構建“大宣傳”的工作格局。要形成一整套內容協調、程序嚴密、配套完善、有效管用的決策議事機制,各級黨組織要履行宣傳思想工作的主體責任,由黨委宣傳部牽頭,定期召開部門聯席會議,組織各部門負責同志分析形勢任務,掌握輿情動態,加強交流溝通,策劃宣傳主題,在集思廣益中明確各部門工作重點和努力方向,形成宣傳部與新聞輿論文化戰線各部門的協調運行機制。
2、部門協力。新聞輿論文化工作是政治性強、涉及面廣、影響力大的系統工程,必須統籌謀劃、強化協作,多方聯動,全員參與,組成體制共融、資源共享、發展共贏的協力陣容。要樹立“大宣傳”理念和格局,統籌各類媒體力量,加強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宣傳陣地建設,要大力整合教育、科研機構、工青婦、科技、司法等相關部門宣傳資源,努力在統一導向、強化協作、形成合力上下功夫,推動各級各類媒體和各級單位按同樣節拍唱響主旋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事行政管理、行業管理和社會管理的各職能部門,要加強同宣傳思想部門的溝通和配合,自覺支持宣傳思想戰線工作。
3、大眾助力。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體,大眾是新聞輿論工作的對象和主體,需要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其媒體素養,使大眾把握社會現象的主流和本質,使其成為新聞輿論工作傳遞正能量的積極因素。這需要黨委政府統籌社會各界力量,在實施社會管理和服務的同時,把群眾不僅作為工作對象、更作為工作主體,挖掘群眾宣傳的潛力,激發群眾宣傳的動力,形成人人都是主角的“大合唱”陣容。
1、合乎世情。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地位提高,國際格局向多極化發展的趨勢日趨明顯。但在國際文化領域和國際輿論格局中,仍然是西強我弱,存在文化傳播的技術性資源分布不均衡、文化信息流量與流向不對稱、文化信息的內容存在偏見等“舊秩序”特征,西方國家利用新聞輿論工作丑化、西化、分化中國的行動和企圖始終沒有改變。中國要加強對外新聞輿論工作,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對世界形勢的新變化,對世界上出現的新事物新情況,對各國出現的新思想新觀點新知識,要加強分析研判和報道,以借鑒人類文明創造的有益成果,還要理順內宣外宣體制,支持重點媒體面向國內國際發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傳媒集團,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2、合乎國情。當前我國正處在“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經濟轉型、體制轉軌、思想轉變的社會矛盾凸顯期,新聞輿論工作要克服“務虛”的片面認識,立足改革發展實踐,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滿足人民精神需求。要注重從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國內與國際的聯系上,引導干部群眾深刻認識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獨特創造、理論的獨特價值、制度的獨特優勢和中華文化的獨特秉性,更好地認清發展規律、發展大勢、發展方向,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充分發揮新聞輿論工作引領社會、凝聚人心、推動發展的支撐作用。
3、合乎社情。在我國社會深刻變革和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的條件下,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和多變性明顯增強,做好宣傳思想工作面臨巨大的挑戰。現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同落后的文化生產力矛盾比較突出,人們的文化需求未能得到有效的滿足,新聞輿論工作釋疑解惑的功能發揮不夠,新聞輿論文化工作存在一些薄弱點和盲區,網上輿論引導還有待加強,對廣大農民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民、新經濟組織特別是個體和私營企業從業人員、城市社區居民特別是離退休人員和下崗失業人員、流動人口特別是進城務工經商人員的思想教育覆蓋不夠。而這些領域是中國社會的新階層和最基層,新聞輿論工作要擴大覆蓋面,重點做好網絡輿論引導和特殊群體宣傳教育工作,站穩思想陣地,覆蓋人群盲區,做到因勢而謀、順勢而為,滿足多樣化思想需求,用群眾聽得懂的和愿意聽的話語,回應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做到主動引導、及時引導、深度引導,消解誘發矛盾的負面因素,引導社會情緒、社會心理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總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的特點,我們在思想上要充分認識這些特點,在行動上克服疲勞和厭倦情緒,準確把握新聞輿論工作的內涵和外延,明確其方向和重點,積極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力求做到新聞輿論工作方式有亮點、有創意;新聞輿論工作過程有看點、有新意;新聞輿論工作宣傳效果有特點、有深意。發揮好新聞輿論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設的戰斗堡壘作用,進一步增強輿論宣傳的震撼力、感染力和號召力,以與時俱進的工作標準和態度不斷推進黨的新聞輿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