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 超
(作者單位:寧海縣廣播電視臺)
淺析農村電視節目形式的創新
儲 超
(作者單位:寧海縣廣播電視臺)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民群眾對農村電視節目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進一步滿足農民群眾的需求,地方農村電視臺應該對農村電視節目的形式進行相應的創新。本文就農村電視節目形式的創新進行一些淺顯的探討與分析,并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創新措施與建議,以期使節目更加貼近農村、貼近農民、貼近生活。
農村電視節目;形式;創新
隨著我國農村地區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民群眾對于各種信息的需求有增無減。農村電視節目作為農民群眾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應該滿足農民群眾這一方面的需求。但是,由于諸多因素的制約,現階段我國很多農村電視節目都存在著節目形式單一、節目數量較少以及節目內容單調的問題。為此,針對上述種種問題,農村電視節目的領導者與制作人應該有所創新,不斷豐富農村電視節目的形式與內容。具體而言如下。一是農村節目數量要有保證。隨著農民群眾對信息需求的不斷增加,電視臺要保證有足夠數量的農村電視節目,以便可以更好地滿足農民群眾的需求;二是電視節目內容要更加多元化。以往農村電視節目的內容都是一些政策宣傳節目、農業種植與養殖技術節目,這類節目雖然很有用,也很受農民群眾的歡迎,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農民群眾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因此,為了更好地滿足農民群眾的需求,節目內容也應該多元化,適度增加與農民群眾生活相關的節目內容,進而使節目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三是創新節目形式,不斷豐富節目形式。豐富的節目形式,不僅可以吸引更多農民觀眾收看,保證收視率。更為重要的是,農村節目可以滿足農民群眾多方面的需求。例如,筆者所在的電視臺為了吸引更多的農民群眾觀看《新農家》這一農村電視節目,在《新農家》原有版塊上,增加了《鄉音鄉愁》等版塊,不僅豐富了節目內容,更豐富了節目形式,使節目形式更加多元化,更具有服務性與娛樂性的特征。
現階段,我國農村電視節目主要是針對農民群眾開設的,尤其是一些地方農村電視臺,更是專門針對某一地區的農民群眾開設的。因此,為了可以更好地發揮農村電視節目的作用與影響,就必須保證節目有良好的收視率。只有這樣,農村電視節目的開設才有意義與價值。為了保證農村電視節目的收視率,除了需要不斷創新節目形式、豐富節目內容以外,農村電視節目也必須適應農民群眾的收視習慣,使農民群眾喜愛觀看,這樣才能凸顯出電視節目的價值與意義。但是,要想做到這一點并非易事,需要電視做多方面的工作,尤其要實現電視節目的口語化。農村電視節目口語化、簡樸化、平民化和生活化,可以更好地貼近群眾與生活,使農民群眾通過節目感受到一種親切感。具體而言:一是節目講解生活化。在農村電視節目的講解過程中,可以多用一些生活化的語言講解節目內容,例如,在筆者所在電視臺的農村電視節目《新農家》中,很多節目內容都是通過一些地道的地方方言來講解的,這種生活化的講解方式很容易拉近電臺與農民觀眾之間的距離;二是節目講解幽默化。在節目講解過程中,通過幽默化的方言將內容娓娓道來,可以很容易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使其在收看節目時,可以喜愛上節目的講解風格,從而愿意長期收看節目。
農村電視節目主要面向廣大農民群眾。因此,農村電視節目要具有農村特色,尤其是在節目形式上要有農村特色。而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把農村節目內容定位在農民的視點視角、農民的生活現實、農民的習俗追求等方面上。只有做好到了這一點,農村電視節目的形式才能更加貼近農村生活。但是,就現階段實際情況而言,很多農村電視節目都難以做到這一點。節目不管是形式還是內容都脫離了農村實際生活,顯得空洞與乏味,難以吸引農民群眾的注意力,從而使農村電視節目的收視率一直都得不到提高。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農村電視節目制作人可以將節目內容與形式更加貼近農民群眾實際生活。而要做到這一點,農村電視節目制作人就要盡量了解農村生活的實際,多交農民朋友,多用農民容易理解的語言、畫面和形式來反映他們的苦與樂、喜與憂,將農民群眾的實際生活反映在電視節目中。這樣,農村電視節目就能貼近生活。例如,在《新農家》節目中,為了更好地宣傳三農工作,為了使節目貼近老百姓,欄目每隔一段時間做一次大型的系列報道,連續、集中地播出,如《寧海味道》《寧海手藝》《五水共治》等。同時,我們和相關單位聯合舉辦一些活動,如“最美媳婦”“農民百變秀”“走鄉間 送大禮”等,這些活動與節目都可以使《新農家》節目更加貼近農村、貼近農民、貼近生活。
[1]郭偉.淺談農村電視節目的現狀與創新發展[J].今傳媒(學術版),2014(12).
[2]鐘洪祥.淺析電視對農節目創新——以《福建農村新聞聯播》為例[J].東南傳播,2014(8).
[3]張亞萍.從傳播學看農村電視節目的創新發展[J].山西農經,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