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韜
(作者單位:湖北文理學院文學院新聞系)
影視表演與話劇表演的異同
李 韜
(作者單位:湖北文理學院文學院新聞系)
影視表演是在繼承話劇表演的基礎上發展的藝術,吸收了其他門類的精粹,所以兩者在創作方法、表演技巧上既有共同規律,又存在著差異性。影視表演和話劇表演都屬于綜合藝術,追求表演的“真實性”與“生活化”,要求演員的“一致性”;但影視表演要求“不夸張不做作”,而話劇表演可以稍微“夸張”;影視表演因為攝像機拍攝的特殊性,表演具有間斷性,而話劇表演則具有“連續性 ”;影視表演具有“再現性”,而話劇表演則具有“直接性 ”。
影視表演;話劇表演;真實性;生活化;三位一體
影視表演和話劇表演都屬于表演藝術,無論從創作方法還是創作原則以及表演技巧上都有著共同規律。兩種表演藝術的實質都要求演員與角色的高度統一;都是依據作家(編劇)創作的劇本,在導演的指導下,在銀幕或者舞臺上塑造典型、真實和富于鮮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在創作的過程中都是以演員自身作為表演的創作手段,既以表現人物形象而存在,又作為形象的主人而存在。在創造人物形象時,演員不僅要用其外部形體,還要用內在心靈創作人物形象。兩者在藝術創作、藝術特征、藝術追求上有著共性。影視表演既在吸收和繼承戲劇表演中適合自身的原則與方法,又在不斷發展中創新,吸收其他藝術門類的精髓,從而使影視表演和話劇表演產生差異性。
無論影視表演還是戲劇表演都屬于影視表演藝術,通過演員的外部化妝,身臨其境的演繹與創作,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完成敘事,產生藝術感染力。演員的創作應該選擇現實、掌握現實、提煉現實而不是它改變現實的結果。表演要通過一系列“猶如生活一般”的動作和表情去揭示復雜的人物內心、刻畫人物性格。兩者具有共同點。
1.1 影視和戲劇都屬于綜合藝術
它們綜合了科學與藝術,甚至在美學層次上也達到綜合。兩者將空間藝術與時間藝術、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表現藝術與再現藝術、表演藝術與紀實藝術有機綜合在一起,吸取各門類藝術的優點,豐富表現力與感染力。影視表演與話劇表演都是在綜合各類藝術的基礎下,創作鮮明的人物形象,完成塑造人物性格、達到敘事目標,起到感染并鼓舞人的效果。
1.2 追求“真實”與“生活化”
“真實”既是衡量演員表演好與壞的基礎,也是主要的表演準則之一,決定著影視表現成功與否的標準。“生活化”是指表演就像生活真實發生的一樣,很真實,不嬌柔做作、不裝腔作勢,表演不露痕跡,就像真實生活中發生的一樣。
影視表演和戲劇表演都追求“真實”,追求“生活化”,讓觀眾進入“劇情”,與劇中人一起歡樂、一起悲傷,完成一次又一次的人生洗禮。
1.3 演員一致性
戲劇演員和影視演員都屬于三位一體。三位一體,是指演員不僅僅是創作主體、還充當創作的用具材料,完成創作對象。演員既以表現人物形象而存在,又作為創造者——形象的主人而存在。在創造人物形象時,演員不僅用其外部形體,還要用內在心靈創作人物形象。他們通過演員的肌體、感情、聲音為創作材料,塑造劇中角色。
無論影視表演還是話劇表演都要在規定情境中進行,在情節和人物關系中進行,在一系列假定性中進行再創作。戲劇表演和影視表演從屬于不同的藝術門類,后來又受到戲劇和影視各自不同的藝術特性與美學理論的影響。所以二者又有差異性。
第一,影視表演是指演員用自己的形體、聲音、臺詞在攝像機前創作藝術形象、塑造人物性格,最后通過熒屏或者銀幕呈現在受眾面前,實現社會價值。在影視劇拍攝中,演員的表演既可以運用蒙太奇進行處理組接,還可以進行精細的后期剪輯,使演員的表演能突破時空限制。影視劇拍攝是紀實的,能真實紀錄演員此時此刻的表演情況,能運用現代電子技術再現演員的表演。所以這就要求演員在表演技術上生活化、在動作細節。例如,神情舉止都不能過分夸大、做作,否則就顯得虛假、不真實。
戲劇表演,是指演員用自己的形態、聲音、臺詞在舞臺上借助燈光、布景來塑造鮮明的人物性格、講述故事、完成敘事,達到感染人、鼓舞人的目的。觀眾可以直接跟戲劇演員進行“溝通”,但戲劇演員只能在舞臺上進行假設性表演。因為戲劇表演直接面對觀眾,且大部分觀眾離舞臺距離比較遠,為了使更多的觀眾看得清楚、聽得明白,要求戲劇演員的聲音洪亮,表演稍微夸張一點。
第二,影視演員的表演由于影視拍攝的特殊性,需要在攝像機前斷斷續續、反反復復的表演。很多時候,由于一些客觀或主觀因素,一個鏡頭要拍攝很多次,因此演員也要表演很多次。最后導
演從眾多重復表演中選擇出最好的一條,與其他表演片段進行剪輯組合,形成影視作品。影視劇的拍攝一般不是按照時間順序拍攝,所以影視演員的表演就不能全部按照時間順序進行表演,只能在片段(單個鏡頭)中按照時間順序進行表演,這就要求影視演員在拍攝前對要塑造的角色有全面細致的了解,對其人物各階段的性格有所有了解,各階段的人物關系也要詳細的把握,這樣才能塑造好有血有肉的人物性格。
而戲劇演員是在舞臺上一次性呈現表演,不會因為任何原因而再來一次。戲劇表演也是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進行,所以表演上有時間的連貫性、表演上也有了連續性。所以戲劇表演要求演員要按照時間的先后進行連貫性表演,層次分明,劇情前后銜接。
第三,影視演員的表演是間接與觀眾交流。影視演員在攝像機前的表演并不是觀眾感受到的最后藝術形象,而是要通過攝像師攝像的藝術處理及剪輯師在后期進行精心處理,最后通過銀幕放映呈現出來。這樣看來,影視演員先去表現“已經被表現出來的東西”,然后自己再被“表現出來。”
話劇演員的表演是直接通過舞臺形式進行表演,觀眾坐在臺下直接觀看,也就是說話劇表演是直接呈現在觀眾面前,而沒有經過“修飾”的呈現,直接呈現給觀眾。
無論是影視表演還是話劇表演,都要求演員與角色的統一;生活與藝術的統一;體現與體驗的統一。影視表演在繼承了話劇表演的基礎上,又吸收其他藝術表演門類的精髓,發展成獨特藝術。所以兩者既有相同點又有差異性。
[1]王淑琰,林通.影視演員表演技巧入門[M].北京:北京電影出版社,1998.
[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自我修養[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
[3]劉廣分,郝強,年羹饒.話劇表演與影視表演之間的差異與統一[J].藝術概論,2013(3).
李韜(1983-),男,湖北孝感人,碩士,國家三級編劇、講師,研究方向:劇本創作、導演創作以及表演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