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寧
(作者單位:山西工商學院傳媒學院)
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的創新改進
蘇小寧
(作者單位:山西工商學院傳媒學院)
21世紀以來,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其中,最明顯的是互聯網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大眾日常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質的變化。本文針對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的特點,分析在此時期廣播電視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探討這個時期的廣播電視編導創新改進的方法。
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創新改進
自19世紀初以來,廣播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且在我國的信息傳媒行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及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和崛起,大眾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元化,使廣播電視業的發展遇到了阻礙和挑戰;同時,廣播電視編導對于這一行業的發展具有主導性的意義。由此可以看出,研究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編導的創新改進對于廣播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當今社會,互聯網及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使大眾的日常生活和行為習慣產生了極大變化,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不利影響。首先,互聯網的虛擬性,導致人們接收到的信息具有一定的不可信性,相比較而言,廣播的可信度就不言而喻了;其次,對于重大事件和突發事件的報道,雖然互聯網報道的及時性較強,但廣播電視的報道準確度更具有權威性和準確度更高;最后,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和放送操作性更強,人們對其收聽和收看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受眾群也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2.1 廣播電視基礎設施雄厚
廣播電視網相對于互聯網及其他新媒體技術發展歷程是最長的,同時基礎設施建設也比較完善,尤其是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技術。近年來,手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使偏遠地區的人們能夠隨時在線收聽廣播和收看相關的電視節目。在新媒體環境下,這些有利條件都是廣播電視發展的機遇。
2.2 廣播電視受眾的多樣化
廣播電視相對于互聯網的受眾具有多樣性,其中包括職業的多樣性,不同的年齡和不同的階層等,而互聯網等新媒體技術的受眾用戶則集中于新時期的年輕群體。同時,互聯網的發展也促使廣播電視忠實的觀眾從網絡上獲取資源,使廣播電視的收看更加的靈活和便捷。此外,大部分廣播電視受眾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固定的收視和收聽習慣,互聯網的出現使受眾的收聽方式多樣化,使廣播電視的受眾具有一定程度的穩定性。
2.3 廣播電視逐漸網絡化
如今,各行各業都不免通過網絡進行各種業務或進行廣告宣傳,這是所有產業的發展方式和生存手段。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恰好為廣播電視業提供了強有力的平臺,使其依靠新媒體技術來擴展自己的影響力和提高競爭力。例如,行業內比較知名的案例便是湖南廣播電視臺旗下的互聯網平臺——芒果TV,便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績。總的來說,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相互依存,能夠依靠彼此取得更好的發展。
3.1 注重節目定位,加強編輯意識
對廣播電視編導在新媒體時代的創新意識和編輯思維的培養,需要一個漫長的升華過程。廣播電視節目的定位既是一個節目的核心,也是編導們圍繞節目定位進行主題的探討和創新的關鍵;同時,廣播電視編導也應不斷地從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汲取知識和靈感,并尋找素材與節目相融合,這樣才能引起節目受眾的共鳴。此外,在創新的過程中應把握尺度,避免節目華而不實。
3.2 活躍思維,注重細節
廣播電視的藝術性主要是反映時代的需要和風貌,在制作節目的同時,應考慮到時下流行的元素和時代需求,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廣播電視編導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創新與改進。獨特的編輯意識,是廣播電視節目吸引受眾的關鍵。避免用傳統的慣性思維來進行創造,而應通過順向思維和逆向思維相結合,這種創作能力的提升對于新媒體時代廣播電編導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3.3 靈感與經驗結合,激發創造力
新媒體時代實現廣播電視節目的創新,除了需要編導們具有豐富的采編播制作經驗作為后盾,他們的直覺靈感也在節目制作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一素質對于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者對于素材的認識和反應能力,更能促進節目的升華和飛躍。當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者具有一定的經驗和靈感時,在其潛意識中更能成熟地應對素材的整理和加工,并對節目效果提前做出精準而正確的預知。另外,在經驗和靈感結合的基礎上,適當地改良節目的編輯方式,不斷加強廣播電視編導的創新思維。
在新媒體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廣播電視業雖然面臨巨大的挑戰,但也面臨更廣闊的發展機遇。針對這種現象,廣播電視編導應通過不斷的學習,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強自己的編輯意識,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不僅建立對廣播電視業的認知體系,還要豐富對互聯網等新媒體技術的認識,勇敢地接受挑戰并抓住機遇,使廣播電視業在新媒體環境下仍能迸發出無限生機。
[1]梁雪純.新時代下廣播電視編導實踐創新培養策略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6(8).
[2]杜楠.全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人才培養教學研究[J].戲劇之家,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