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霞
(作者單位:四川廣播電視臺703發射傳輸臺)
廣播電視高山臺站防雷措施探析
陳 霞
(作者單位:四川廣播電視臺703發射傳輸臺)
隨著高山臺站數模設備改造,如何做好設備防雷工作,值班員應增強防雷和責任意識,確保廣播電視“高質量、不間斷、既經濟又安全”。
高山臺站;防雷接地;防雷措施
雷電對廣播電視發射傳輸系統危害極大,防雷與接地系統是否可靠,直接關系到高山臺站廣播設施的安全運行。因此,結合廣播電視高山臺站遭受雷電的具體情況,總結出適用于廣播電視高山臺站的防雷減災措施與應用技術,做好廣播電視發射臺的防雷接地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高山臺雷電分直接雷和感應雷。直接雷,當烏云來臨,帶電電荷云層很厚時,正負雷云之間或雷云與大地之間便會產生強烈的放電現象。此時,直接雷來自高空的雷電產生的電波電流大到10萬A,瞬間放電,50~100 μs。感應雷由于帶電雷云的先導作用,當雷電在發射基地房屋周圍放電時,發射基地房屋周圍的導體或輸電高壓線路上感應出的異性電荷迅速中和,變為自由電荷,形成對地局部感應高電位,它將從發射基地房屋距離最近、電位最低處和機器設備中元器件易擊穿處尋找放電通道,從而形成感應雷。
第二,隨著高山臺站數模設備改造,數字電視高科技的發展,數字設備大量采用集成電路模塊,集成印制模板印刷器件間距很小。另外,裸露在機房外的天饋線路較長,遭受雷擊的概率增加。
作為廣播電視高山臺站專業技術人員,做好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工作,把黨和國家的聲音傳到千家萬戶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要確保安播,應將防雷工作提到重要議事日程,增強防雷意識,要把國家和行業防雷技術標準與廣播電視高山臺站特殊地理環境、機房基建、設備擺放等情況結合,制定切實有效的防雷方案。根據長期工作經驗,從以下幾點做好防雷工作。
2.1 發射鐵塔防雷措施
由于廣播電視高山臺站的發射鐵塔是高山臺站地面建筑物的最高點,天線塔本身既可成為防雷的避雷塔,也能變成引雷器或產生感應雷的導體。應處理好鐵塔角鋼的防護膝,基腳螺栓應用水泥將其封好或用不銹鋼筒蓋住螺栓不讓生銹。
2.2 做好電源系統多層次防雷措施
實踐證明,高山臺站的雷擊是通過供電系統引入,由感應雷產生高峰值的浪涌電壓打壞設備。首先,輸送到臺站的高壓線應安裝架空避雷線,長度為300~500m,每桿作一次接地,終端桿在高壓輸電線路的變壓器的輸入端應做好相應的加裝避雷器操作,充分保護電路運行。其次,在機房配電箱前端安裝總配電柜裝置、大功率穩壓器,充分保證供電電路的分配工作。最后,將機房內部的精密儀器都加上相應的電源浪涌保護器。不定期檢測接地情況。如發現避雷器損壞及時更換,確保其符合規范。電源系統接地電阻正常值一般要求≤1 Ω。
2.3 機房外引入線防雷措施
機房外引入線指天饋線、吊饋管的鋼絞線及波導固定架,鐵塔過橋、廣播電視信號源視頻音頻信號線等。在雷雨季節時,因引線外皮老化,很容易將感應雷引入機房。因此,應首先保證饋管兩端良好接地。饋管在進入機房前應就近與地連接,吊饋管的鋼絞線、固定架、鐵塔過橋每間隔一定距離都應接地。其次,各引線最好使用屏蔽電纜,進入機房前屏蔽層要就近與地連接。組織技術人員不定期檢測接地情況,根據測試情況判斷是否符合相應防雷技術措施,接地電阻正常值一般要求≤1 Ω。確保其符合規范,保證各接地電阻能在整個防雷工程中發揮其作用。
2.4 機房內設施防雷措施
首先,在機房內根據設備擺放位置,用銅帶鋪設地網,與室外地網良好連接,營造等電位環境,做好每臺設備機殼接地、設備基腳處放絕緣橡膠墊,設備電源系統接地、鋁合金窗接地、走線架接地,監控平臺接地。其次,做好機房接地匯集線,該接地匯集線可選擇在地槽內、墻面適宜位置或走線架上,采用BVR4、10、16、35平方的銅纜。
機房雖然安裝了防雷系統,并不代表其可以高枕無憂,要加強后期維護,定期對地網進行維護,雷雨季節,加強外觀巡視,經常檢查防雷設備的性能,要定期調整防雷元器件放電間隙,檢查各類防雷器件是否失效,將避雷器接觸點是否良好等。組織技術人員不定期檢測接地情況。對接地電阻定期測試,確保其符合規范,機房內設施接地電阻正常值一般要求≤1 Ω。
近年來,新數字設備不斷增多,信號源傳輸正常與否雖說有多種因素可能造成,但雷電危害是不能避免的因素,防雷維護工作是做好安全播出工作保障,值班員在雷電季節應做好自身防護,帶好絕緣手套開關設備,增強責任意識,要認真落實周檢、月檢和年檢維護檢測制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避免雷電對廣播電視設備和工作人員的危害,確保安全播出工作順利開展。
[1]張家佳.淺析廣播電視發射天線技術常見故障與解決辦法[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6).
[2]楊泓.防雷減災管理及綜合防雷減災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