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龍
(作者單位:甘肅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無線傳輸中心冬青頂電視調頻轉播臺)
地面數字電視廣播技術探討
盛 龍
(作者單位:甘肅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無線傳輸中心冬青頂電視調頻轉播臺)
地面數字廣播電視是廣播電視體系的組成部分之一,與模擬無線電視相比,地面數字廣播電視抗干擾能力強、圖像質量更高,有效地提高了無線頻譜的利用率,因此,2006年我國頒布了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標準。本文主要就地面數字電視廣播的發展現狀、關鍵的技術、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簡單的探究分析。
地面數字電視廣播;關鍵技術;模擬無線電視
地面數字廣播電視作為一種新的信號傳播手段,發展十分迅速,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為了更好地在我國推廣地面數字廣播技術,必須對該技術的發展情況有一定的了解。
模擬無線電視容易受到干擾、圖像的質量較差,還很容易產生重影,因此,現階段廣播產業正積極地向數字化轉變。地面數字電視可以在移動狀態之下接收高質量的電視節目信號,更好地為公眾服務,因此現階段地面數字廣播電視已經成為公益傳播的重要手段。2006年國家廣電總局頒布了具備了知識產權的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標準(GB20600-2006),2007年國家廣電總局強制性要求各地各級廣播電視臺建立與該標準相匹配的頻譜規劃、標準。發射臺,經歷了將近10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之下,國內數字電視正在快速發展,為各地城鄉居民的日常生活質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1 信道編碼和調制
比特交織編碼調制是地面數字電視廣播技術中一種十分重要的技術,具有獨立的解映射功能。傳統的Turbo碼、LDPC等編碼技術使用正方形QAM星座圖,這些星座圖具有格雷性質,可能會導致另一種成型損失,BICM-ID沒有這些缺點,它具有迭代解碼及解映射功能,但它在不同的信道之下的表現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因此并沒有得到普遍的重視,下一代DTMB系統主要選擇了LDPC機制和BICM-ID機制兩種編碼調制技術。
LDPC中主要包括了坐標交織、比特交織、正方形星座圖旋轉、LDPC編碼,計劃采用61 440 bit 長的擬循環LDPC,碼率為/3或1/2,校驗循環矩陣的大小為256×256,同時采用方形QAM星座圖和星座交織,在衰落信道下能夠取得附加的分集增益,在這種信道編碼調制技術中,解碼及解映射工作分別進行,但BICM-ID機制中星座圖映射及信道編碼得到了優化,坐標與Doping碼、APSK星座圖交織,并使用BCH外碼對數據進行保護,通過解調技術和迭代解映射技術將信道編碼及星座圖映射作為一個整體。
2.2 壓縮編碼技術
地面數字電視的頻帶很窄,許多地區的廣播電視臺使用數字電視技術播出時僅規劃兩個無線頻道,就目前我國數字電視技術而言,每個頻道最多可以傳輸20多兆碼流,在技術上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為了能夠傳送更多的電視節目,必須采取壓縮編碼技術,比如H.264技術、MPEG-2技術,這兩種技術是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壓縮編碼技術,H.264技術是由國際電聯和國際標準化組織聯合制定的數字視頻編碼標準,數字壓縮比率極高,同等圖像質量前提條件下,它的壓縮比是MPEG-2的2倍,是MPEG-4的1.5~2倍,同時圖像的質量也很高。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壓縮編碼技術也在不斷的更新之中,這必然會推動地面數字電視技術的進步。
2.3 AVS解碼芯片
AVS解碼芯片是基于AVS標準制定的一種解碼驗證系統,主要由外圍接口和解碼核心組成,解碼核心必須符合AVS標準,由視頻解碼部分、音頻解碼部分、系統層解碼等幾部分組成,它們分別承擔的不同的功能。比如:視頻解碼部分主要負責符合AVS標準的視頻流的解碼,外圍接口蛀牙包括PCI總線接口、音頻I2S接口、顯示接口等幾種。這種解碼芯片同時從PCI接口的碼流輸入、從Tuner解調后的標準TS流輸入接口的碼流輸入,以及符合ITU601、ITU656標準的NTSC、PAL制式標清輸出和符合SMPTE274、SMPTE296標準的高清720P和1080i的數字顯示輸出。
近年來我國地面數字廣播技術取得了許多的成果,但在實際的發展之中同樣也遇到了許多的問題,為了切實推動地面數字廣播技術的發展,必須不斷地完善我國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標準,積極推進衛星直播、地面數字電視覆蓋網、移動多媒體廣播系統的三網融合,從而促進我國地面數字廣播電視產業多層次、全方位的發展,更好地為百姓服務。
[1]張興龍.地面數字電視廣播技術探討[J].西部廣播電視,2014(23).
[2]楊知行,王昭誠.下一代地面數字電視廣播系統關鍵技術[J].電視技術,2011(8).
[3]徐忠.關于地面數字電視發展的思考廣播電視信息[J].2014(6).
盛龍(1978-),男,漢族,甘肅武威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電視調頻無線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