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君
網絡語言對現代廣播劇編劇的影響
謝 君
(作者單位:貴州廣播電視臺)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第二社會,網絡語言也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本文在分析網絡語言對現代廣播劇編劇的影響的基礎上,探討了現代廣播劇編劇有效運用網絡語言的策略,以期促使廣播劇獲得更好地發展。
現代廣播劇;網絡語言;編劇
廣播劇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著名劇作家曾用“魅力女神”來形容廣播劇,由此可見廣播劇的無限魅力。但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廣播劇逐漸被冷落,開始進入蕭條階段。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網絡語言的興起給現代廣播劇的創新與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亟待探索出一條網絡時代廣播劇的生存與發展之路,使廣播劇重煥光彩。
隨著互聯網普及程度的不斷提高,網絡環境產生的新語言被帶入了現實的語言環境中。由于網絡語言的創造者所受教育程度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網絡語言體系;所以,網絡語言的創造更新速度特別快。這些網絡語言大都違反了傳統的語言更新規律,具有很強的不規范性和模糊性。通常情況下,把網絡語言分為有關網絡的專業術語和特別用語,以及網民交際用語兩大類。本文所講的主要指后者。
具體來講,網絡語言主要有以下幾點特征。(1)短。網絡語言的主要功能是用于交際,使用者為了提高交流速度,大多用短句,省略句子成分的現象十分普遍。(2)雜。運用各種各樣的象形符號代表文字,還有形音義的結合體。如MM(美眉)。(3)新。創造了許多新的詞匯和修辭形式。如東東(東西)、醬紫(這樣子)等。(4)快。傳播速度特別快。比如,“雷人”幾乎在一夜之間成為人人皆知的流行語。
網絡語言對現代廣播劇編劇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一方面,這種語言新生的方式和新生的內容為現代廣播劇編劇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現代廣播劇的推陳出新。網絡語言產生于特定的交際群體,并形成了一個動態變化的體系。雖然這個交際群體不是傳統的以知識分子為主體的創造群體,但這種新的語言形式和語言成分有著特定的現實原因和時代背景。換個角度講,網絡語言有著某種特定的存在價值和意義。現代廣播劇編劇如果能夠積極地吸收和利用這些網絡語言,會給現代廣播劇平添一股新的“網絡”風格。另一方面,網絡語言是對傳統母語系統的沖擊和顛覆,會造成語言模糊不清,從而對現代廣播劇編劇產生深遠的負面效應。網絡語言有兩大弊病,一是語言不規范,字母、漢字、圖形雜糅到一起;二是過分追求刺激,產生許多庸俗、低級的詞語。如果現代廣播劇編劇受網絡語言的浸淫,全盤接受網絡語言,會在很大程度上破壞傳統語言的純潔性和準確性。
3.1扎實的語言基礎
作為現代廣播劇編劇,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要具備扎實的語言基礎,這樣才能提升自己對語言的判斷力,更靈活、更有效地運用語言。網絡時代下出現許多新的語法、詞匯,形成了特定的語言應用體系,并處于不斷的更新變化之中。現代廣播劇編劇只有具備扎實的語言基礎,才能準確判斷出網絡語言是否能夠準確傳達信息,是否有留存價值,進而決定在實際工作中是否使用這種語言成分。
3.2堅持語言準確性的理念
廣播劇編劇是專業語言的使用者和把控者,并且承擔著準確傳達信息和引導社會輿論的重大責任。如果廣播劇中的語言模糊不清,會直接削弱現代廣播劇的功能與作用。因此,現代廣播劇編劇必須牢固樹立堅持語言準確性的理念,在使用語言過程中自覺抵制和淘汰那些沒有留存價值、庸俗、低級的網絡語言。
3.3增強對新的語言變化的包容性
對于網絡語言,現代廣播劇編劇不能一味地否定。網絡語言經過時間和實踐的檢驗,很可能成為傳統語言應用體系中的一部分。現代廣播劇編劇要以包容的態度對待這種新的語言變化,發現這些網絡語言獨特的使用價值,并適度地留用。
3.4主動引領而不是被動接受
對于某一新生事物,很可能無法在傳統的語言體系中找到準確的詞語和表達方式。在此情況下,現代廣播劇編劇應在遵循語言發展本質特征和處理原則的基礎上,及時、主動接受網絡信息,預見可以留存的詞匯,引領新的網絡語言的產生和發展。這不僅有利于提升現代廣播劇編劇對語言的敏感性,還能使現代廣播劇的表達更加豐富、靈活。
吸收和利用網絡語言,是網絡時代廣播劇發展的必然趨勢。但這需要廣大現代廣播劇編劇不斷探索更有效地運用網絡語言的方法。需要強調的是,現代廣播劇編劇在使用語言時,一定要平衡好傳統語言和網絡語言的關系,既要保證語言的準確性,又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和豐富語言表達的形式和內容。
[1]施春宏.網絡語言的語言價值和語言學價值[J].語言文字應用,2010(3).
[2]劉海燕.網絡語言[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
[3]張君昌.廣播劇生存與發展路徑——廣播劇的生存與創新[J].新聞前哨,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