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旭 曹 晟
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如何走出困局
許 旭曹 晟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南市廣播電視臺)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引發了新一輪的信息化革命。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日漸式微,面臨著通過改變以尋求突破。信息傳媒已經廣泛地進入生活的各個層面。網絡化的推進,使越來越多的新媒體進入人們的視野,對傳統電視行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本文通過分析新媒體對傳統電視傳播的影響,分析其特點并提出一些建議幫助傳統電視媒體走出困局,贏得大眾的青睞。
新媒體;傳統電視新聞傳播;轉型;措施
21世紀是人人講究個性化的時代,而傳統的電視新聞傳播總是單項的信息傳導,這種信息流動總是缺乏關懷和互動。所以新媒體的快速崛起,事實上正是人們勇敢表達自己想法的一種向往。就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傳統電視新聞似乎正需要做出一些改變。
首先,大眾具有主動選擇的權利。不同于傳統的電視新聞傳播只能在固定的時間段播出,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具有自愿選擇的權利。觀眾可以在任何時候進行收看,同時可以按照自己偏好來觀看自己喜歡的內容。此外,受眾可以自由互動,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置身于事件當中。例如,通過微博,可以發起熱點話題,讓大家一起參與討論,對同一事件進行互動交流,來引起社會的關注。
其次,是信息資源的豐富。收集信息的快速和及時是傳統的媒體所不能企及的。傳統的電視新聞傳播需要經過層層嚴格的審核,當受眾了解到信息時,往往事情已經過去了很久。這對于信息的發布產生了嚴重的滯后效果。但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有著廣泛的渠道發布信息,可以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進行報道;通過很短的時間就可以進行擴散和流通,這些本身固有的特點和性質,有助于受眾及時掌握動態,更好地了解事件進展。
2.1傳播渠道狹窄,模式單一
就目前來說,電視新聞傳播的主要工具是衛星信號、有線信號這兩種方式,并通過電視機來進行呈現。由于傳播渠道狹窄,而且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導致其覆蓋面受到很大的影響。電視新聞傳播也會受到時空的制約,導致信息傳播的效率大打折扣。
2.2缺乏時效性,傳播速度慢
新聞信息本身的特點就要求其傳播的過程要很快,同時生命周期又很短。但對于傳統的電視傳媒行業來說,審核嚴格、制作處理時間長等特征都嚴重拖慢了新聞的傳播速度,其時效性的特點不能夠充分體現。甚至有時候,當新聞處理完需要播出時,已經失去了意義。
2.3內容匱乏,缺少互動環節
傳統的電視新聞傳播只能向觀眾輸送信息,受眾難以真正地參與到新聞事件當中。缺乏互動性,使受眾只是被動接受,不能進行評價,對新聞播出表現過程中的不足也無法給出建議,不能行使監督權,參與度極低。這是傳統新聞傳播很大的一個弊端。此外,傳統的電視新聞傳播內容形式長時間沒有太大的變化,不能滿足當前大多數人的精神文化需求。風格的僵硬,思維模式的固化,早已不能適應現代人的需求。
3.1積極求變,學習和借鑒新媒體
新媒體的崛起并不一定是壞事,也是查找自己缺陷的重要時機。新媒體的發展,在客觀上促進了新聞行業的發展。時代在變化,傳統新聞媒體也可以借助于互聯網,推廣自己的產品。熟悉和學習新媒體的品牌建設,將新媒體的優勢和自身特點相結合,促進自己的發展,更好的迎接新媒體的挑戰。
3.2發揮自身優勢,優化制作流程
新媒體的優勢是信息的海量,但這也是其劣勢。因為大量的信息會導致信息的雜亂和重復,而且大量新生的媒體并沒有受到嚴格的監管,這就使信息總是出現錯誤,甚者自相矛盾。而傳統的電視新聞傳播一般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但是為了能更好地傳播真實有用的新聞,電視媒體需要繼續優化自己處理信息的流程。同時,相關的主管部門應該加強對新媒體的監督,不能任其野蠻生長。出臺嚴格的措施來保證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公平競爭。
3.3推陳出新,尋求改變
電視新聞傳播應該積極的尋求改變,語言和內容的選擇應該與時俱進。在堅持自身特點的情況下,去除掉那些被時代淘汰的東西。在新聞的報道當中,更多地添加一些貼近老百姓生活的內容,增強對民生的關注和報道。使新聞的內容不停留于表面。鳳凰衛視執行臺長劉春認為,受眾對新聞需求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這就導致了傳統媒體因為“時效性”而輸給新媒體,卻因為“深度性”而成為眾多媒體類型中的佼佼者。可見,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要保持自己的競爭力,就必須在報道形式上下足功夫,推進直播常態化,加強深度報道是可施之計。
新媒體來勢洶洶,必然會給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帶來很大的挑戰。但這也是傳統電視媒體尋求改變的契機。因為傳統電視新聞傳播也應該做出一些改變,有很多不適合時代發展的地方應該去掉。但為了維護傳統電視新聞的地位,幫助其走出困局,從業人員必須總結經驗教訓,全面分析當前的形式,積極面對困境。加快學習新媒體的優點,努力克服自身缺陷。在新的歷史時期尋求突破,更好地完成新聞媒體的使命。
[1]榮瀅.全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傳播策略[J].新聞傳播,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