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長芝
黑色凝眸下的人性救贖
——《白日焰火》的敘事分析
邵長芝
(作者單位:曲阜師范大學傳媒學院)
《白日焰火》是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上我國唯一一部同時獲得最佳影片獎和最佳男主角獎的“雙熊”影片,意義非凡,故事內(nèi)容以離奇殺人案為敘事表象,在兇殺案件、碎尸拋尸等重口味包裹的黑色外衣下,對血腥場面以含蓄委婉的手法進行了處理,是一部兼具文藝和商業(yè)氣質(zhì)的愛情犯罪片。影片無不表現(xiàn)了對人性的關懷,對底層群眾生活狀態(tài)的關注。
敘事分析;人性;主題
1.1“懸疑追兇”的敘事框架
《白日焰火》屬于現(xiàn)代偵探懸疑類型片,以一樁碎尸案展開調(diào)查,案件環(huán)環(huán)相扣,天女散花般的拋尸,手段極其變態(tài),蛇皮袋和煤炭作為隱藏尸體的物件,采用運輸車的方式,運向全國各地。故事發(fā)生在1999年,張自力是東北地區(qū)的一名刑警,在調(diào)查一樁煤廠碎尸案件中,由于辦案失敗,變得日漸頹廢,5年之后,重現(xiàn)碎尸案,三次碎尸案的遇害者都與洗衣店的工人吳志貞有關,因此張自力隱藏身份去接近吳志貞,博取她的信任,就在一系列案件慢慢解開的過程中,張自力被熟女吳志貞吸引,假死的梁志軍也慢慢浮出水面,最終兇手吳志貞被揭露,張自力用一場“白日焰火”為她送行。
1.2黑色敘事風格
從敘事風格來看,《白日焰火》又具有黑色電影風格。此片有犯罪、驚悚包裹的罪惡外衣,涉及兇殺、拋尸、情色,作案手法也極其變態(tài),故事情節(jié)驚悚又環(huán)環(huán)相扣。故事發(fā)生在冰天雪地的東北,故事發(fā)生地點聚焦在煤場、破敗的工廠、小發(fā)廊和洗衣店,它們都有擁擠狹小和破敗的特點,拍攝時間也大多是在晚上,寒冷的氣候,狹窄的街道,昏暗的燈光,隱藏著巨大的不安。因此,也奠定了本片的故事基調(diào)——陰沉冰冷,這些因素都極符合黑色電影元素,這些黑色元素不但給本片營造了一種壓印的氛圍,也為重重兇殺迷霧添上濃重的一筆悲愴。
2.1愛與背叛
整部片子的基調(diào)是陰沉灰暗,發(fā)生的碎尸案件也讓這部影片被打上了重口味的標簽,但其中人性的關懷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梁志軍無疑是最愛吳志貞的,為妻子隱姓埋名的假死,茍且偷生了五年,他雖然愛的方式有些極端,但是他對妻子的愛讓人更覺得他是可憐的。但妻子對這種愛是極其反感的,背叛丈夫,與張自力墜入愛河,而張自力最終在愛與背叛之間選擇了背叛,揭發(fā)了吳志貞。三人之間愛恨交織,隨著內(nèi)心的不斷掙扎,最終案件也接近真相,愛與背叛并不是矛盾的,它反映了人性最真實的一面,表現(xiàn)了人性的復雜性,也表達了導演對人性最真實的呈現(xiàn),都是因愛而活,因愛而走向更好。
2.2救贖
本片雖然極具黑色意味,但在兇殺、暴力的外衣之下,也表達了導演對底層小市民生存狀態(tài)的關注,吳志貞因為洗壞酒吧老板昂貴的皮毛大衣,無力償還,在酒吧老板的威脅強迫下,才失手殺害了酒吧老板,這不免讓人為之同情,因為吳志貞也是受害者。影片圍繞愛、背叛和人性救贖這三個主題展開,愛恨交織伴隨著案件一步步水落石出,張自力把吳志貞送進監(jiān)獄,他的愛摻雜著背叛,最后以焰火為吳志貞送行,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吳志貞對丈夫的背叛,最終以真相大白完成了對本身的救贖,梁志軍也以死解脫了自己。在表現(xiàn)愛恨交織的時候,正是通過對愛、背叛、救贖不同境遇下的多維度書寫,才表現(xiàn)了人性的真實和復雜,表現(xiàn)了救贖的永恒主題,精神得到解脫,找到人生存在的意義。
本片將文藝片、商業(yè)片、黑色電影做了一次大膽的融合,以懸疑偵探為敘事體系,在層層追蹤調(diào)查中,交織著人性的愛恨情仇,將人性的復雜與真實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雖是被貼上重口味的標簽,但導演用了一種唯美清新的方式處理了里面的犯罪場面,隱喻的處理使本片極具有文藝氣質(zhì),將愛和救贖的主題闡釋的淋漓盡致。
[1]李貴宏.《白日焰火》:清洌意象中的罪愛救贖[J].中國電影報,2014(4).
邵長芝(1990-),女,山東滕州人,曲阜師范大學傳媒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視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