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舟
美食類節目發展路徑探析
張 舟
(作者單位:太原電視臺)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對各種美食有了更高的烹飪要求,各種美食類的電視節目也隨之應運而生。美食類節目在我國電視節目的發展中占有一定的收視率,并為廣大電視受眾帶來了烹飪方面的知識和實用信息。本文重點探討當前美食類節目發展的創新策略。
美食類節目;發展路徑;烹飪;飲食文化
烹飪始于“鉆木取火”的時代,并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不斷升級。如今飲食文化已包含一個國家的發展內涵和情感。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逐漸從果腹的基本溫飽需求到對美食的享受,再到關注食物的養生健康功能,這種潛移默化的美食發展的過程也使我國的電視節目中有關美食烹飪的節目內容在過去30年里占據了一定的位置。
在現有的多數美食類節目中,要真正體現節目的特點并開拓更加廣闊的前景,必須從經營上改變節目策劃的策略,并根據受眾的需求改變制作節目的方式,要充分結合美食節目的市場環境來進行吸引更多的受眾群體。美食節目,在定位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當前的受眾市場環境,并通過對市場的細分,對其他美食節目的具體收視狀況和競爭現狀的分析,來確定節目的目標受眾,并有效回避已經飽和的市場,及時的調整策略,創新節目內容、形式及包裝,不斷提高美食類節目的市場競爭力。
另外,節目內容必須考慮到受眾對象,才能獲得更加忠實和廣泛的受眾群體,而忠實而固定的受眾群體是保證節目收視的最重要因素,例如:英國的一個美食類節目名為《越吃越瘦》,其主要針對肥胖者,通過生活中的一些肥胖者來反映一個肥胖者的飲食習慣,然后通過改變烹飪方法來改變飲食烹飪中的熱量和味道,改變不同的吃法,來看肥胖者能瘦多少。這就是根據肥胖這個人們最關注的話題來制作美食節目,以提高收視率。
電視節目最為突出的特點是在生動形象的畫面和良好的音效的基礎上達到一種豐富的視聽效果,并根據各種創意的節目形式來讓節目的可看性更高,獲得差異化發展。而我國當前的美食節目還缺乏在各種創新元素上進行充分挖掘,大部分美食節目運用明星效應,通過讓明星擔任主持人的形式來達到節目播出的效果,這不能維持節目的長遠發展。因此要通過改革創新來來增強節目的可視性。例如:在美食類節目中可為了節目效果,通過增加競技元素或是明星與觀眾之間互動的方式使節目更加豐富多樣;通過邀請明星參與做菜的方式來作為節目制作的一個形式,例如:《星廚駕到》節目,通過強大的明星陣容并結合明星做美食的背后故事來為觀眾提供“饕餮盛宴”,這就是通過名人元素來提高美食節目的收視率,增強播出效果,吸引更多的受眾群體來觀看節目。
在美食節目實現差異化的同時,必須根據節目的受眾群體來增強節目制作的實用性和與受眾群體的貼近性,因為美食節目必須要具備一定的服務功能才能有長遠發展的根基。所以美食節目要通過提高自身的知識性,來增強美食節目的實用性和貼近性,來獲取更多的受眾群體。由于美食節目受到一定時令變化的限制,加上我國的飲食習慣也有南北之差,因此也要考慮到不同地域的受眾群體對節目需求的不同,同時還要根據不同地域的受眾習慣,有針對性對制作節目內容,與廣大受眾的生活盡可能地貼近,讓受眾看完能很快上手。此外,還可以結合做菜的過程來提供一些生活做菜的竅門,來吸引更多受眾群體的關注,提高美食節目的收視率。
美食節目中的節目主持人不僅僅是節目內容信息的發出者,也是對美食節目中各種美味佳肴進行分析和點評的重要權威“專家”,突出節目的特點。因此作為美食節目的主持人,必須要做好功課,對烹飪相關知識有比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不管是在節目中扮演菜肴烹飪制作者還是品嘗者,都必須對美食有一定的研究,并需要涉獵部分美食養生知識,把美食烹飪與健康養生相結合,從而讓節目具實用性,并通過主持人對事物的表達和傳遞來提升節目的效果。例如:由深圳衛視和香港TVB聯合制作的《蔡瀾提菜籃》,節目中請來了香港非常有名的蔡瀾作為資深美食家來增加節目的飲食文化氣息,并通過讓蔡瀾在節目中對各種美食進行品嘗,并講解一些有關美食的文化故事,來增加節目在內容和形式上的亮點。
綜上所述,美食類節目必須根據受眾的需求與時俱進,不斷進行創新發展,制作出形式、內容豐富且實用性高的節目,吸引受眾的關注,進而提升節目的效益。
[1]先薇.對美食類電視節目的探討[J].新聞傳播,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