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麗麗
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創作的若干研究論述
翟麗麗
(作者單位:河南省西平縣廣播電視臺)
在新媒體時代,受眾對播音主持人的要求更為嚴格。因此,主持人在主持過程中要滿足受眾對主持效果的要求,需有較高的主持水平,結合有聲語言和副語言來傳遞信息,展示主持人和節目的風格。文章簡單分析了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的含義和作用,以及如何創作副語言來樹立主持人形象和節目效果。
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創作
電視播音主持是利用兩種語言傳遞受眾需要的信息,即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有聲語言在播音主持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但也不能低估無聲語言的作用與功能,如主持人表情、神態、衣著、眼神及手勢等肢體語言,也就是副語言。在某種意義上,這種副語言也會決定節目的質量、受眾關注度、收視率等。例如,電視娛樂節目中,主持人不茍言笑、衣著黑色正裝、全程嚴肅,這樣的娛樂節目收視率和質量會大打折扣。文章中所提到的副語言是通過電視熒屏表現出來的形態、服飾、妝容、發型、表情、眼神、氣質及動作等。在播音主持過程中,主持人需要高度重視自己的行為舉止、衣著打扮、眼神表情,體現出主持人樂觀、積極向上的態度,傳遞正能量。主持人所表達有聲語言或副語言都會影響到節目效果、主持人形象、所在媒體的形象,甚至體現電視行業的某種現象。
2.1擴大傳播效果
如今的全媒體時代,受眾獲取信息的渠道逐漸多樣化、便捷化,受眾對信息的接受和思想與以往迥然不同。受眾既是信息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傳遞者,甚至某些受眾的影響力超過某些官方媒體。因此,在節目主持中,主持人需要更加重視對語言的掌控能力,體現出電視節目的優勢。信息傳輸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可以拉近受眾和主持人的心理距離,進而提高受眾的信息接收程度和對節目的關注度。
2.2增加信息傳遞的豐富性
有聲語言不能傳遞出所有信息,還需要副語言的輔助,否則與廣播語言無差別。電視利用副語言的優勢,贏得了不少廣播受眾的青睞。因此,電視播音主持節目中,為塑造更好的形象,傳播更多的信息,主持人應該充分發揮副語言的作用,通過無聲語言傳遞有聲語言不能傳達的信息,豐富電視節目傳遞的信息。
2.3補充和輔助有聲語言
直白性的有聲語言可以傳遞信息,但很難體現出主持人的態度、情感等信息,主持人與觀眾之間形成了一條無形的界線。播音主持中運用副語言可以進一步修飾有聲語言,在信息傳遞過程中體現出人性化要求,增強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親和力。例如,在民生欄目中,主持人可以運用副語言體現出節目民生氛圍,能夠在褒貶、期盼、關切及微笑等無聲語言中靈活切換,在解說詞、節目導語、鏡頭切換等幫助下,豐富有聲語言的表述,提升節目的傳播效果。
副語言在電視播音主持中具有重要作用,為了改善節目效果,滿足受眾需要,主持人需要提升主持節能,掌握副語言創作,迎合受眾觀賞訴求。
3.1表情
電視播音主持人面對的是全國不同年齡段、不同階層的無數觀眾,主持人若出現緊張、不知所措等情況都會表現在臉和身體動作上,受眾能夠感知到主持人的心理狀態。因此,主持人需要做好個人心理工作,保持平和心態,以最好的狀態出現在屏幕上。由于題材、空間等的限制,部分節目的主持人不能隨意走動,那么觀眾的注意力都會集中在主持人的身體上,尤其是眼神和表情。因此,在主持過程中,不能過于激動、低沉或出現不雅表情,靈活控制好自身情感。
3.2體態
主持人的舉止行為會影響到無數的受眾。受眾會通過屏幕捕捉任何小細節,影響到對主持人、節目的看法。主持人的走路方式、站姿、坐姿等應該協調且端正,呈現出個人輕松的狀態,避免出現某些不自然的反應,影響主持人的個人魅力和節目質量。
3.3手勢
在日常生活或節目中,手勢語言的運用頻率較高。但由于不同民族對手勢語言的理解、含義不同,其表現方式也有所差異。在節目主持中,也需要規范手勢語言,做到自然、流暢,以增強信息傳遞的生動性,營造和諧的節目氛圍。應該注意的是,主持人運用的手勢語言要有通用性,不能讓受眾產生誤解,最好不使用具有爭議性的手勢語言,尤其是具有貶義性的語言,從而體現出主持人的專業素養和技能。
副語言是電視播音主持中的重要輔助語言,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有限的節目時間里能通過合適的副語言與受眾建立互動關系,傳遞信息也更為豐富。在節目主持中,副語言的運用會更多,就如一股無形力量推動著節目質量的提高。在新媒體語境下,理解信息背后的深意,需要有正確的是非觀念,避免出現誤解,在副語言的運用中也是如此。因此,播音主持中要將有聲語言和副語言結合起來,樹立主持人和節目的良好形象,提升信息傳播效果,促進傳媒行業的發展。
[1]喬周揚.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創作的功能與規律研究[J].時代教育,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