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孟軍
(三峽都市報社,重慶 404000)
自媒體新聞攝影在突發事件報道中的作用研究
冉孟軍
(三峽都市報社,重慶 404000)
隨著網絡技術與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自媒體新聞攝影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而進入全民參與時代。智能手機影像采集能力的不斷提高,使其在突發事件新聞攝影中逐漸開始扮演重要角色。自媒體新聞攝影在突發事件中的優勢在于便利性與信源多樣化,雖然在攝影質量、技巧等方面存在明顯問題,且其風險因素同樣嚴重。本文通過闡述自媒體新聞攝影應對突發事件的現狀,進而分析其優勢及缺陷,以期使自媒體新聞攝影成為傳統新聞攝影的有力補充,在突發事件攝影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自媒體;新聞攝影;突發事件;作用
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使私人化、自主化傳播成為可能。自媒體是傳播個體利用信息化手段,通過互聯網或者手機網絡向不特定群體或特定群體傳遞信息的一個平臺,其本質是個人自主信息傳播。與傳統媒體相較,自媒體投入成本較小,且不需要專業技巧,沒有職業道德約束。在這種便利的狀況下,當突發事件發生時,通過智能手機等自媒體媒介可以在第一時間將文字、圖片、視頻等信息傳播出去,且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形成覆蓋面極大的廣泛傳播。如果說自媒體的快捷性值得肯定,那么自媒體新聞攝影在應對突發事件中的真實性是其存在的最大問題。自媒體傳媒新聞攝影大致可分為兩類,其一是個體自主化傳播,這一類傳播者沒有歸屬性,其在突發事件新聞攝影的出發點基于興趣與社會責任。因此,其真實性較高,也具有較高的新聞價值。其二是組織化傳播,即這類自媒體傳播者歸屬某個專門從事自媒體傳播的組織,不論其是以興趣還是利益作為紐帶鏈接,其在進行突發事件新聞攝影的過程中,出發點是博取點擊率,提高關注度等商業行為,因此其造假的可能性極高。與大眾傳播不同,自媒體信息發布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對自媒體信息的發布不能進行有效的審查、監管與約束。而突發事件的特點是其時效性與資源歸屬性,往往自媒體新聞攝影對突發事件的信息進行傳播后,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吸引眾多媒體進行跟進報道。
(一)優勢
自媒體新聞攝影在突發事件中最大的優勢是其便捷性與時效性。當發生突發事件時,在專業攝影記者不能趕到的情況下,自媒體攝影可以在第一時間記錄事件現場。其拍攝出來的照片或視頻能更好地呈現事件發生的現場感,這一特點與新聞攝影的時效性相吻合,這也是自媒體新聞攝影能在短時間內廣為流傳的主因。隨著技術的進步,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自媒體攝影裝備的飛躍式發展,極大地提高了自媒體新聞攝影的畫面質量,其在新聞攝影技巧上的缺失完全可以用時效性彌補。突發事件中的自媒體新聞攝影,可以及時快捷地記錄突發事件現場的動態發展,對一部分需要證據佐證的突發事件可以起到證明作用,這可以認為是新聞攝影履行社會責任的一種方式。許多突發事件中,新聞攝影會為還原事件提供非常有價值的證據及線索。傳統的新聞攝影應對突發性事件時,一般是由事件目擊者通知傳統媒體,然后傳統媒體派出攝影記者前往事件現場進行拍攝。這種新聞攝影只能保證新聞攝影的技術性,而不能保證時效性與信源多樣性。突發事件發生至媒體記者到場,大量的群眾圍觀使攝影記者沒有合適的拍攝角度或拍攝角度單一,不能完全復原或再現突發事件的真實現場。而自媒體新聞攝影則不拘泥于傳統新聞攝影的形式與模式,多思維、多角度、多元化視角對突發事件現場進行真實還原,且自媒體新聞攝影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即多人從不同角度進行新聞攝影,保證了信源的多樣化。自媒體新聞攝影的發展,使全民參與新聞傳播成為可能,從文字轉入圖片時代,由單純的新聞傳播轉為審美與傳播結合,賦予自媒體新聞傳播新的生命。自媒體新聞攝影在應對突發事件中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且其時效性高的特點將會隨著技術的進步而不斷鞏固,并逐漸從單純的興趣攝影向更加專業的攝影領域過渡。
(二)劣勢
自媒體新聞攝影的劣勢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首先,自媒體新聞攝影的真實性難以保證。自媒體新聞攝影從動機出發,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興趣為主,另一類是帶有明顯的功利性。第一種自媒體新聞攝影在應對突發事件的過程中,其是以興趣為主的自發行為,真實度高,但這一群體在進行突發事件新聞攝影時欠缺角度、時機等方面的技巧,技術性缺乏而真實度高是其特點。第二種自媒體新聞攝影通常以利益為紐帶的團隊形式存在,基于各方面的原因為博取公眾眼球而進行自媒體新聞攝影,許多突發事件是子虛烏有的杜撰,人為痕跡明顯,其傳播的新聞通常是為達到某種目的而杜撰出來的虛假新聞。由于其深刻了解大眾需求,虛假新聞的傳播速度極快,傳播范圍極廣,因此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使新聞傳播的權威性受損。這種現象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是監管監督機制的缺失,以及自媒體新聞攝影自身不受媒體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的約束。自媒體新聞攝影在突發事件報道中,從拍攝到上傳網絡再到擴散,各環節均沒有規范章程可循,這造成自媒體新聞攝影在突發事件報道中的真實性有待考證。其次,在突發事件報道的同時,傳播不良信息。通過炒作、造假等刻意而為的各種新奇、反映社會問題的信息引起公眾的獵奇心理,一些低俗、無趣的口水戰也能引人圍觀,成為熱議話題,這些信息的傳播會在一定程度上引發負面效應,從而助漲不良風氣。最后,自媒體新聞攝影在突發事件報道中,事后的不可控性。自媒體信息的傳播速度快,波及范圍極廣,且在傳播開始以后,很難有效控制信息的擴散速度與擴散范圍。
自媒體給了公眾公平“發聲”的機會,隨著科技的進步,自媒體新聞攝影在突發事件報道中的作用必將越來越大。公眾應意識到自媒體對于突發事件報道的重要性,進而努力規范自媒體新聞攝影,減少虛假報道,不傳播不良信息,使自媒體新聞攝影在突發事件報道中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1] 曾楷軒.手機攝影在突發事件報道中的影響研究[J].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13,15(3):78-80.
[2] 佟延秋.新聞攝影在突發公共事件報道中的傳播機制[J].新聞愛好者,2012(7):86-87.
[3] 吳曉明.突發事件中的私媒體新聞發布論[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34(5):141-147.
[4] 李菁菁.手機新聞攝影在突發事件報道中的傳播研究[D].湖南大學,2014.
J419.1
A
1674-8883(2016)13-0005-01
冉孟軍(1980—),男,重慶萬州人,助理記者,研究方向:新聞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