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夢瑤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試論聲音形象的塑造對影視劇的影響
曹夢瑤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影視劇的發展離不開聲音塑造的發展。聲音語言塑造加強了影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對影視劇的內容形式起到了渲染和烘托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了聲音語言塑造在影視劇中的出現形式以及和影視劇發展之間的關系,闡述了聲音語言塑造對影視劇的影響力。
影視劇;聲音;塑造;影響
影視劇是一種出現在熒屏上的結合電影藝術、舞臺效果并且順應廣播電視的特征的一種藝術。它擁有很強的包容性,影視劇中夾雜了戲劇、音樂、繪畫、舞蹈、文學、電影等多種藝術形態,可謂是包羅萬象的一種綜合藝術形式。
影視劇是聲音和畫面的配合產物,二者之間又無法獨立,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嚴格來說,一部優秀的影視劇作品最基本的工作就在于如何協調好聲音與畫面之間的邏輯關系。分類來說,畫面注重的是清晰度,銜接的自然度是很容易讓大眾感知到的信息模式;而聲音就相對復雜很多,其中包括影視劇的錄音方式與技巧,對背景音樂契合度的把握,各類聲音特效的真實度等。早在1896年,電影行業的奠基人盧米埃爾兄弟就在他們的電影中添加了一段鋼琴的伴奏,可想而知聲音語言的塑造對影視劇的重要性了。
當人類進入有聲時代以來,聲音給人們所帶來的震撼力是巨大的,任何一個好的影視作品都離不開良好的聲音塑造手段。拿我們自己的生活來說,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最必不可少的就是聲音,影視劇更是如此,聲音能夠讓觀眾感到更加真實和親切。良好的聲音塑造技術可以有效地加強感情的流露、氣氛的烘托以及思想的傳達。聲音的塑造可以大大加強影視劇的藝術立體感,能夠讓影視劇變得更加有表現力。所以,聲音塑造與影視劇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一)常見的聲音塑造語言
影視劇中的聲音塑造方式是錯綜復雜的,聲音塑造的內容主要分為四點:一是影視劇中的主題曲/片尾曲;二是聲音特效的加入;三是臺詞、旁白、獨白等話語類的錄音;四是影視劇中插曲的融入。這四點之間有著很強的聯合性與協調性,它們各有其用卻也相輔相成,接下來就讓我們逐一地進行研究。
(二)主題曲/片尾曲的影響
首先,音樂是整個人類社會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當一個嬰兒聽到催眠曲時他會很快地安然入睡;每一部影視劇中的主題曲都能夠明確故事的中心思想,引導觀眾的情緒發展,有著“定海神針”般的效果。由加拿大女歌手席琳·迪翁演唱的《我心永恒》是著名影片《泰坦尼克號》的主題曲,每當歌曲響起就總能給人以一種悠揚凄美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正好符合了該影片所闡述的凄美而悲壯的愛情故事,能夠一把抓住人心,瞬間把人帶入故事情節當中去。所以說主題曲擁有先聲奪人的功效,對影視作品的氣氛渲染和感情承接有著強大的影響力,所以它是影視劇的精髓所在。
(三)聲音特效的產生及功效
自從電影成為第七門藝術以來,人們不斷對其進行探索與發展。這期間很關注對聲音元素的研究,從默片時代過渡到有聲時代很多東西都被改變了。在卓別林大師的《摩登時代》中我們不難發現,在一些表意不易領會的時候導演只能乖乖地用文字展現給觀眾看。而到了現在,聲音特效的進步打破了這一局限性,讓人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經常聽到的馬蹄聲其實是用棍棒敲打芹菜的聲音,畫面中電閃雷鳴的聲音是由薄鐵皮抖動而產生的聲響,包括骨頭斷裂的聲音、街頭打斗的聲音等都是由人們不斷探索發現而來的。到了今天,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擬音器又出現在人們的耳中,各種特殊音效的使用讓很多影片不再受到限制,如恐怖片中渲染驚悚畫面的刺激聲、《哥斯拉》等怪獸片里的嘶吼聲等都可以由聲音特效技術來完成。這一技術的出現讓影視作品獲得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對畫面進行了充分的解釋,讓影視作品更容易營造氛圍,從而給觀眾帶來了更棒的視聽盛宴。
(四)臺詞設計與配音的重要性
臺詞大致又分為三類:旁白、獨白、對白。編寫獨特的臺詞是一個能讓大眾熟知的好標識,臺詞的設計一定和人物所處的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符合人物性格的臺詞才能使人物形象不會太突兀。其次,臺詞的編排還要具有戲劇化與動作化,要符合人物所伴隨的狀態和情節的發展進行編排,只有這樣才能讓故事發展得更順理成章。擁有好的臺詞還是遠遠不夠的,好的配音效果也是不可或缺的。影視配音創作要考慮與影視作品的風格貼近,與演員塑造的人物視覺形象統一。此外,臺詞還能推動劇情發展,塑造人物形象和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例如,在《武林外傳》中每一個人物都會設定一個或多個固定臺詞,如燕小六的“替我照顧好我七舅老爺”,白展堂的“葵花點穴手”等一系列的臺詞及配音,在不同的場景下由于恰當的配音和語氣就表達出了精準的意義,這樣既吸引了觀眾也推動了劇情的發展。
(五)影視劇中插曲對故事延續的作用
插曲是調節氛圍的最佳選擇,對故事的發展節奏與情節發展有推波助瀾的功效,通過插曲的渲染和影響能夠更輕易地讓觀眾對某段情節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貓和老鼠》這部卡通片中全劇無對白,一直都是隨著插曲來牽動故事的發展脈絡,當情節發展舒緩時一般都插入平緩安逸的音樂旋律;當高潮迭起,故事情節緊張時往往插曲都播放節奏快、旋律緊密的音樂來引領故事發展脈絡。這一點就著實證明了插曲對影視作品的巨大影響。插曲不僅能帶領情節發展,更能烘托氣氛。例如,每當韓劇中出現了感人的場景和浪漫的畫面,這時的背景插曲一定是抒情而又溫暖的音樂聲,這就更加營造出了溫馨而又浪漫的氣氛。這不僅能讓觀眾加深對場景畫面的認知度,也對故事情節的推進下了一劑“猛藥”。因此,插曲也是聲音語言塑造對影視劇發展過程的一種強大推動力。
[1] 李琦,陳倩怡.《我是歌手》的傳播學解讀[J].傳媒觀察,2013(08):12-14.
[2] 郭琳媛.對湖南衛視《我是歌手》節目的分析與解讀[J].新聞傳播,2013(06):212-214.
[3] 劉由欽.談內容與受眾心理的良好結合——以“我是歌手”為例[J].中國傳媒科技,2013(06):81-82.
J905
A
1674-8883(2016)13-0034-01
本論文為黑龍江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16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