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羽哲
(成都理工大學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059)
手機終端對新聞傳播的變革影響
劉羽哲
(成都理工大學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059)
手機的廣泛使用,手機終端功能的日益多元化,為現代新聞傳播媒介帶來了新的機遇。手機終端現已取代了大部分的計算機終端業務,改變了現有的媒體格局。基于此,在新時期的新聞傳播也受到了一系列的影響,產生了極大的變革。本文主要論述了手機終端對新聞傳播產生的影響,并展望其后續發展。
手機終端;新聞傳播;變革;影響;技術
21世紀,信息技術革命帶動了手機產業的快速發展。現階段,智能手機終端已經發展成了一種以通訊功能為基礎的多視聽媒體傳播媒介終端。隨著4G時代的到來,手機終端瀏覽速率已經十分接近計算機終端,同時其移動性好、便于攜帶、操作方便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手機終端現已取代了大部分的計算機終端業務,改變了現有的媒體格局。基于此,在新時期的新聞傳播也受到了一系列的影響,產生了極大的變革。本文主要論述了手機終端對新聞傳播產生的影響,并展望其后續發展。
移動技術的高速發展,讓原本以通信為核心的手機終端的功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漸漸演變成了一種大眾傳播工具,并逐步與傳統的媒體以及新媒體產生融合。在手機終端,新聞傳播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手機終端新聞傳播的實時性高。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聞編輯已經不再受限于傳統新聞傳播的時空限制,現已基本實現了新聞的實時編輯,通常事件的發生與新聞發出的時間間隔十分小,甚至于同步。
第二,手機終端新聞具有極高的精準推送功能。手機終端用戶在用手機瀏覽新聞的過程中會形成一系列的瀏覽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挖掘分析,能夠實現對用戶偏好的精準定位,繼而實現對新聞的精準推送。
第三,手機終端新聞傳播具有較高的雙向互動的傳播特征。傳統媒介新聞傳播往往是對受眾的單向傳播,通常是由下至上或者由上至下的,而手機終端新聞傳播則具備較好的互動傳播的特征,它不僅能夠給用戶發送他們需要的新聞信息,還可以實現信息跟蹤、材料收集、讀者調查、讀者評論等多方面的功能。
手機終端的用戶急劇增加,并且手機終端的應用功能也在不斷地完善,這種持續發展也對現有的新聞傳播媒體格局產生了極大的變革以及影響。從新聞傳播的本質來說,其變革影響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新聞內容產生的影響。在信息化技術環境下,人們閱讀新聞的習慣已經悄然改變,從傳統的每天清晨閱讀報紙,逐步轉變為利用碎片時間來瀏覽新聞。這種閱讀習慣的改變,也對新聞內容編輯產生了影響:新聞內容更加緊湊、篇幅更加短小,同時新聞內容也更加瑣碎,書面語言較少,新聞的文字化逐步弱化,圖像化成為現在新聞主要的內容形式。
二是對新聞傳播主體產生的影響。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編輯新聞不再是傳統媒體的專屬權利,在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的影響下,人人都可以編輯、上傳新聞,成為傳播主體。同時,利用手機強大的信息編輯、圖像拍攝、視頻拍攝以及強大的修改功能,簡化了新聞編輯的程序。
三是對新聞傳播受體產生的影響。手機終端新聞傳播受體往往具備一定的現代知識水平,他們往往具有較高的接受性,對于廣泛的新聞信息、焦點事件都存在較強的關注心理,并且能夠通過手機工具進行積極主動的回應,繼而形成強烈的輿論效應。
手機終端的不斷發展固然帶動了新聞傳播的發展,但從新聞傳播的傳播效應來看,手機終端對新聞傳播也產生了一些消極影響。例如,對網絡新聞內容審核不嚴,導致虛假新聞泛濫;為博觀眾眼球,普遍存在新聞炒作等現象,削弱了傳統新聞傳播的權威性、正面性和客觀性。新聞來源的不確定,削弱了大眾對新聞的信任度,不利于嚴肅新聞的進一步發展,也不利于新聞傳播的進一步發展。
結合現階段的媒體發展趨勢以及相關前沿技術的發展趨勢,手機終端新聞傳播發展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新聞媒介的高速融合。隨著手機移動終端的功能越來越多,新聞媒體在趨于不斷細化分類的同時,相互融合也將成為主要的發展方向。手機終端通過與其他媒介形態的傳播內容相互融合,充分地整合媒體資源,提升媒體運營效率,繼而形成新的新聞產業鏈。
二是要不斷加強對網絡新聞媒介的監管。在現代互聯網背景下,網絡監管問題始終是一個難以避開的問題。對于新聞傳播的發展更是如此,新聞傳播整合、發展的首要前提條件就是需要一個相對嚴肅的新聞環境,來提升新聞的權威性和真實性。
三是要不斷對手機用戶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自媒體時代,用戶儼然已經成為新聞傳播的一份子,而避免傳播假新聞最好的辦法,則是能夠創建一個公開透明的信息環境,創造一個健康和諧的輿論環境,引導手機用戶樹立正確的新聞傳播觀念,避免有害新聞的廣泛傳播。
手機終端的誕生,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人與媒體在時空中的無縫銜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傳播媒介和普通受眾不再是單純互補關系的獨立個體,而實實在在地成了人的延伸。在新技術產生的過程中,手機終端新聞傳播還會進一步地發展,但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我們既要看到新的發展,也要善于保留傳統的精華。手機這種新的傳播媒介所代表的新技術的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除去鮮亮的光環,我們更應該冷靜地看到媒介技術更為廣闊的社會影響。我們在肯定它們帶來的積極意義的同時,也要避免對新技術的盲目崇拜和過度依賴。只有當我們抱著這種對技術論的批判性態度,才能夠更加全面地看到新的媒介技術帶來的社會現狀,才能夠更加清楚地看到新技術的發展方向,避免對新技術的盲目樂觀。
[1] 彭蘭.社會化媒體、移動終端、大數據:影響新聞生產的新技術因素[J].新聞界,2012(16):3-8.
[2] 王武彬. 4G時代的媒體機遇與發展策略選擇[J].中國記者,2014(2):26-27.
G206
A
1674-8883(2016)13-0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