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愿
(河南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用戶使用習慣的培養與其生活觀念轉變的關系
孔令愿
(河南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智能終端的普及相當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智能設備對于用戶使用習慣的培養加強了人們對于各種智能終端的依賴,這種習慣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
使用習慣;智能終端;產品;觀念轉變
隨著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不斷涌現出形形色色依附于智能終端的、貼近日常的新產品、新功能。這些“新事物”出現的目的是為了方便受眾、服務受眾,為使受眾能夠完全接受、形成使用習慣,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用戶養成使用智能終端習慣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用戶的認知逐漸發生改變并不斷積累成型,形成與之前不盡相同的固定的行為習慣。
社會心理學的觀點指出,習慣是個體對某種特定環境作出的自動應激反應。這種應激反應是個體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下通過對一系列相同行為且長期不斷重復獲得的,從而形成的一種自動性行為方式。一般認為,個體的首次行為是對環境進行自覺地、有意識地權衡處理的基礎上發生的。當一種行為成為習慣之后,個體的自覺意識對行為的發生會產生較小的影響,而習慣自身會成為最直接的行為選擇。
用戶的使用習慣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培養的過程,就是一個用戶重復使用的過程。開發者會采取各種措施促使用戶在不斷的使用過程中得到心理的滿足,得到心理滿足之后用戶會更加自然地增加對其的使用頻率。隨著時間積累至一定程度,當用戶受到相似的外界環境刺激或者具有相似的價值追求、心理預期時,用戶會不自覺地使用移動終端產品,此時用戶已形成了使用習慣。
智能終端的新產品、新功能的出現初期需要推廣者采取合適的營銷策略吸引用戶;隨后利用自身具備的競爭優勢積累用戶,促使用戶形成長期有效的使用習慣。
(一)吸引、積累用戶常用的策略
1.激勵措施。獎勵對于吸引用戶、積累用戶有著顯著的成效。研究顯示,人在受到獎賞等激勵措施刺激時會分泌大量的多巴胺,形成非理性的狀態,從而抑制大腦與判斷推理有關的區域活動,同時激發了與需求和渴望相關區域的活躍。[1]運用這種激勵模式,推廣者獲得了更多的用戶。首先,推廣者在吸引用戶的初期能夠使其產品受到更多的關注,吸引更多的用戶;其次,定期的獎勵機制能夠有效地穩定用戶。
2.優化升級,重視用戶體驗。產品間斷性的優化升級可以不斷提升產品的性能,增加用戶對產品的忠實度。現絕大多數智能終端產品采用以用戶體驗為重心的反饋機制挖掘用戶需求,改進產品不足。這種優化升級能夠使用戶意識到產品是人性化的、不斷前進的,有利于加深用戶對產品的認知,同時也會不斷提升用戶對產品的好感度,增加產品的價值從而達到穩定用戶、積累用戶的目的。
3.提高專業性與用戶分流。當用戶積累至一定數量之后多數智能終端產品會針對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而采取細化業務,提高專業性,將用戶分流。以今日頭條為例,當用戶多次閱讀某類新聞消息之后系統會根據用戶的習慣、愛好等推送用戶喜好的熱點新聞事件,以減少用戶自身在煩瑣的信息中篩選的過程。這種利用用戶喜好的改進能夠更好地貼近用戶,增加用戶的滿意度。
(二)用戶形成長效的習慣性行為
用戶長效性的習慣性行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行為慣性基礎。由于用戶初期有意識地選擇使用某一智能終端產品,并能夠在一段時期內在相同的外界刺激下重復該種行為,用戶受到相同的外界條件刺激會無意識地、不自覺地進行某種行為,最終用戶就具備了行為慣性基礎。當用戶重復之前行為的持續時間越長、頻率越高、強度越大,這種行為慣性基礎形成的概率就會越大,穩定程度也會越高。[2]
2.價值需求取向。市場營銷學指出,顧客消費行為最終的目的就是對商品服務的價值追求,顧客對價值的理解是基于享受到商品服務帶來的舒適程度。移動智能終端產品相比其他傳統產品,服務更加方便快捷,形式更加多樣化,用戶能夠更加自主地進行選擇,更加貼近當代人的生活節奏與認知。用戶習慣性使用移動智能終端產品時,往往是在追求其獨特的價值。
3.心理預期與情感驅動。當個體長期習慣性地進行某種行為時,一方面會形成情感累積。當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積累的滿意度越高,用戶對產品的態度就會越積極,好感度越高,會驅動用戶繼續使用。另一方面,當滿意度增加后,用戶會無意識地增加對產品的期待,期望其帶來更好的體驗,而要獲得這種體驗,就需要用戶增加對產品的使用頻率,最終形成長效的慣性使用。
智能終端產品及其附屬品的開發者在培養用戶使用習慣的過程中,他們潛移默化地、悄無聲息地使用戶逐漸趨同于開發者的理念,使用戶不自知地改變了自己的認知。從開發者的角度,吸引用戶、積累用戶所采用的各種策略影響到了用戶,并最終培養了一種用戶的使用習慣。從用戶的角度,他們在選擇中處于主動的位置但在被培養習慣中卻處于被動的地位。使用習慣的培養同時也是一種觀念的培養,一種認知的培養。用戶不斷積累的使用頻率正是不斷對自身認知的更替。不同于傳統的觀念灌輸方法,習慣的培養是在被培養者不自知的情況下無意識的行為。同樣,這種觀念的培養會更加深入地根植于被培養者的無意識行為之下。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不再是人們唯一獲取資訊的渠道,人們更趨向于通過智能終端獲得資訊;人們更多地通過微信進行聯系而不是短消息;人們在付款時更多地通過手機軟件而不是現金或是刷卡等。正是在這種培養用戶使用習慣的過程中,人們的觀念發生了變化。
[1] 鞠平,王冬梅,李永輝.中腦多巴胺神經元位相性興奮與行為強化[J].生理科學進展,2006,37(1):71-74.
[2] 費堅,胡濤.新媒體使用習慣機器影響的實證研究[J].浙江學刊,2015(06):210-215.
G206.2
A
1674-8883(2016)13-0063-01
孔令愿(1989—),男,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與傳播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