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日報》的輿論監督報道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王曉園
(重慶大學 新聞學院,重慶 401331)
從媒介話語實踐看建國以來輿論監督的發展
——以《人民日報》的輿論監督報道為例
王曉園
(重慶大學 新聞學院,重慶 401331)
本文根據馬克思主義新聞經典論著,將建國以來的輿論監督報道分為四個階段,通過文本分析,探究各個階段黨報報道的特征,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國家權力和黨報的關系的變化及其發展傾向。
批評報道;輿論監督;黨報;報道文本
在我國的社會語境下,輿論監督實際上就是新聞媒介的監督。為探究建國以來輿論監督的發展,本文選取我國新聞業務操作水平高、影響力大的黨報——《人民日報》中具有代表性的輿論監督報道文本進行分析,探究不同階段黨報報道受國家權力影響程度的差異。
雖然我國直到80年代才明確提出輿論監督的概念,但黨利用報紙等媒介進行批評工作卻由來已久。
1942年的延安整風運動中已明確提出黨報“要有適當的正確的自我批評”。[1]建國初期的1950年4月,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在報刊上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決定》,提出“吸引人民群眾在報紙刊物上公開地批評我們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并教育黨員、特別是黨的干部在報刊上作關于這些缺點和錯誤的自我批評”。[2]《決定》明確了批評和自我批評的重要性,并對這一工作的開展提出了相應的原則和要求,為新中國成立后批評報道的第一個高潮奠定了基礎。
這個高潮是由《人民日報》對貪腐分子的集中批判和連續報道引起的,就敘事視角而言,《人民日報》在這個時期的批評報道往往采用全知視角。
劉青山……加入中國共產黨……被國民黨反動政府逮捕后,在嚴刑逼供下絲毫沒有屈服……在敵人面前確實曾經不愧為英雄好漢……革命取得基本勝利……經不起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襲……逐漸腐化墮落下去……沒有自我批評的精神……背叛了黨,背叛了人民,造成了破壞黨紀、違犯國法、盜竊國家資財的嚴重罪惡,由革命的戰士變成了革命的敵人。——1951年《劉青山、張子善盜竊國家資財的罪行》
這篇報道采用全知視角,直接“講述”了劉青山的抗戰經歷和其在革命勝利后的思想轉化,文本表意明確,概括地反映了劉青山對黨和人民的背叛。但這篇報道缺失新聞來源,沒有展現對問題的查證和對事實的核實,通篇都用主觀陳述取代了對新聞事實的展示。并且陳述具有明顯的政治傾向性,其本質上展現的是以黨和國家為敘述主體的言論。黨報在此階段是公開的黨的化身,它僅僅作為上情下達的中介。
1957年6月,中共中央發布《關于組織力量準備反擊右派分析進攻的指示》,作出反右斗爭的部署,強調“黨報正面文章少登”[3]以引出右派。這表明,黨報在權力制約下,無法客觀反映現實,甚至成為政治斗爭的工具。也正是由于黨報的工具性,“文化大革命”時期黨報輿論被濫用。1967年《人民日報》社論中提出“必須抓緊大批判工作”,[4]黨報對批評對象進行全面否定,批評報道異化。
揭露劉少奇開放證券交易所的陰謀……使我們更加熱愛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及時識破和粉碎了劉少奇的反革命陰謀……也更加使我們把千仇萬恨集中到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身上……一定要把這個妄圖扭轉歷史車輪的小丑批倒批臭。——1968年《揭露劉少奇開放證券交易所的陰謀》
報道文本是對劉少奇的全面否定和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與黨和政府當時的大政方針一致。媒體完全受國家權力操控,其新聞生產的內容被相關政策預先設定。因此,大量純粹的非理性批判成為這一時期媒體批評報道的主要特征。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民主制度的健全,新聞媒體的批評報道逐漸恢復并得到進一步發展。1987年黨的十三大的正式文件中首次使用“輿論監督”的概念,提出要“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同各種不正之風作斗爭”;十三大報告還突出強調了“重大情況讓人民知道,重大事件經人民討論”。[5]體現在這一階段的媒體報道中,就是媒體以批判的視角,向群眾公開揭露報道對象錯誤的嚴重性,將監督的權利返還給群眾。
“渤海二號”鉆井船……翻沉……建國30年以來石油系統最為重大的死亡事故……事后查明,這是一起典型的因官僚主義違章瞎指揮造成的重大責任事故。事故發生后,該局領導竟把“喪事當作喜事辦”:隆重召開遇難同志追悼大會,提出追認英雄烈士,并命名“渤海二號”鉆井隊為“英雄鉆井隊”,以此來掩飾自己的錯誤。石油部主要領導也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1980年《從渤海二號事故看石油部的領導作風》
以上報道對渤海二號事故發生原因的強調,對領導干部的官僚主義問題的批判分析,讓社會公眾得以了解事件的真實情況,也能夠助推有關部門對此事的查處。黨報這一做法是對原本不公開批評政府官員的自我審查機制的突破,反映了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在這一時期,黨媒雖仍舊保持著原有的政治屬性,但其在輿論監督層面有了更多的獨立性和話語權。
《人民日報》對大興安嶺火災處理結果的報道也同樣反映了官僚主義問題。
國務院昨天開了一個與官僚主義作斗爭的大會,就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事故的發生,追究了林業部主要負責人嚴重的官僚主義錯誤和重大失職行為,決定撤銷楊鐘的林業部部長職務。——1987年《堅決持久地同官僚主義作斗爭》
上述兩個輿論報道雖然都明確反對官僚主義,但這種反對是建立在黨性原則基礎上的。黨報在分析官僚主義問題時,往往是預設了領導干部正確的行為模式,然后再對其錯誤定性,用直接的話語描述展現其工作的失職。[6]也正是黨性一定程度地體現在輿論監督中,輿論監督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才有其正當性。
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提出“把黨內監督、法律監督、群眾監督結合起來,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7]報告明確將輿論監督納入體制內。而在新聞實踐中,輿論監督一直處在黨的領導下,其自身就是體制內的。20世紀90年代以來,正式納入體制的輿論監督正向常規化的方向發展,并且報道的范圍逐步擴大。
記者的孩子也因為得了肺炎去一家三甲醫院……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3瓶……前幾天輸液時,醫生都只開一瓶阿奇霉素,且問了孩子的體重……記者指著輸液執行單跟護士說:“醫生開錯藥了,輸液執行單有問題,只需一瓶阿奇霉素。”護士聽后,沒有去請示醫生,直接用記者給的注射液和一瓶阿奇霉素……——2013年《劑量變三倍 醫生無所謂 一個差點釀成的醫療事故》
醫生開錯藥方,事情雖小,卻折射出有些醫生工作態度的不認真與醫院管理的混亂……醫院不對醫生開錯藥方行為追責,僅作簡單的事務性處理,實則是縱容了醫生的失職行為……改善醫患關系,需要雙方增進理解和信任。要想讓患者更加信任,醫生的工作作風是否應改一改?——2013年《醫生出錯,不能患者埋單》
北京朝陽醫院回應稱,感謝輿論監督,該院已責成醫院醫務部、護理部查明情況,報道內容屬實……對此,院方制定整改措施……——《工作確有缺陷 采取措施整改(回應)》
這一階段的報道將公眾作為輿論監督服務的主要對象,與之前三大階段單純為黨服務有很大不同。黨報需要關注的不僅是國家的大政方針,也需要對社會民生進行輿論監督。雖然上述報道所反映的只是一件普通的小事,但其中包含著對公眾利益的關注,體現了黨內正大力踐行的群眾路線。
《人民日報》就“孩子被錯開醫囑”進行相關報道,并配發快評,對醫院工作缺陷進行輿論監督,第二天就得到了醫院的回應,曝光的問題也得到了快速的整改。這是從細節入手進行輿論監督的結果。輿論監督絕不是一味地批評,它能在監督的同時對相關事物提出建設性意見,其價值和效果往往高于批評報道。
黨報報道在各個階段受權力的影響不同,從最初的批評報道受國家權力操控,到改革開放后,黨報雖仍舊保持著原有的政治屬性,但其在輿論監督層面有了更多的獨立性和話語權,能夠對國家權力機關及公職人員開展監督。但黨報的原有屬性——黨性仍一定程度地體現在改革開放后的輿論監督中,也正是因為這樣,黨報才能被允許展開監督工作,其相對的獨立和自主才得以實現。
不同階段除輿論受權力影響程度的差異外,還有輿論監督服務的主要對象的差異。20世紀90年代起,輿論監督報道增多、范圍擴大,監督步入常規化。這一階段的報道將公眾作為輿論監督服務的主要對象,與之前三大階段的輿論單純為黨服務有很大的差異。
整體來講,就是輿論監督由最初單純的對政治相關事務的批判發展到對范圍較廣的公共利益議題的監督。但其還是受一定的權力影響,權力機關在支持媒體進行獨立輿論監督的同時將其納入政治體制的軌道中。
[1] 中宣部.為改造黨報的通知[N] .解放日報,1942-04-01(1).
[2] 劉建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經典讀本[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213.
[3]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31-433.
[4] 抓緊革命大批判[N].人民日報社論,1969-08-25(1).
[5]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
[6] 雷蔚真,張宗鷺.權威體制轉型對新聞公共性的影響:從建國六十年輿論監督話語變遷看中國新聞業公共屬性漸變[J].新聞大學,2010(3):15-21.
[7]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7.
G212
A
1674-8883(2016)13-0085-01
王曉園,重慶大學新聞學院2013級新聞學專業在讀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