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鸞瑩
(遼寧大學 廣播電視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1)
淺析新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素養
李鸞瑩
(遼寧大學 廣播電視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1)
在社會信息傳播過程中,新聞工作者既充當著搜集者同時又是傳播者??傄匝杆佟⒖陀^、準確、公正的態度存在于大眾信息傳播中。因此,從某種層面來說,新聞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向前發展的步伐。21世紀,快速的新媒體傳播時代已經來臨。在這個時代,信息的傳播特征與方式已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新聞信息傳播需要更快的傳播速度和更高的新聞敏感度,所以在新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要面對越來越多的新問題,越來越多樣的傳播手段。在新聞行業的發展過程中,新媒體是這個行業中必然會出現的變革,但無論整個行業發生怎樣的變革,新聞工作者都是新聞行業健康發展的決定因素之一。新媒體時代,我們不得不對新聞工作者所出現的問題引起重視。遵守新媒體時代對傳播者的要求,是我們現在必須履行的義務。
新媒體;新聞工作者;職業素養
新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應具備的職業素養:
黨在十八大四中全會中就已經表示,中國的法治社會已經進入新的時代。在今天,對每一個中國公民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知法、懂法、守法。而作為引導輿論導向的新聞媒體,更加要清楚法律的地位與重要性。新聞媒體在向受眾傳遞信息的同時,它也是以企業的形態存在于這個社會中的。在競爭激烈的媒體環境中,為自己爭取適當的經濟利益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部分媒體為了利益最大化而故意發表虛假新聞、有償新聞。出現了錯誤的輿論導向,甚至采取不正當的違法行為,違背了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原則。這些行為會導致受眾對媒體的信任度將越來越低,從而整個媒體的權威性也跟著不斷下降,最終影響整個新聞業未來的發展。對于每個新聞工作者來說,在工作過程中不得觸犯法律的同時必須學會運用適當的法律來保護自身安全。新聞工作者利用自己的新聞話語權來做權錢交易的這種違法行為是明令禁止的。積極參加法治教育,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質是每一個新聞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新聞傳媒高度重視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以人民大眾為基本,用科學理論武裝人,用正確輿論引導人,用高尚精神塑造人,用優秀作品鼓舞人,[1]努力構建和諧社會。這就意味著新聞工作是一份政治性極強的工作。如果一個新聞工作者的政治素養匱乏,那他就一定不能擔負傳遞信息和正確引導輿論的重擔。堅持黨性原則會保證每一個新聞工作者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正確的方向。所以新聞工作者必須做到遵守與宣傳黨的各項方針、路線、政策。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銳性。在公眾面前樹立一個良好的媒體形象,讓我國新聞事業積極、健康地生存與成長。
新媒體的到來催生了各媒體之間的“眼球大戰”。新媒體屬于復合型媒體,它在文字、視頻、音頻中任意轉換,同時還具有多種多樣的呈現方式。新聞工作者要熟練地使用新的網絡平臺進行傳播,如微博、微信、博客等。清晰地掌握如今互聯網流行的語言和熱點社會問題。具備新媒體信息傳播能力并不是單指運用一些網絡交流軟件傳遞信息,同時還要深入研究新媒體的傳播特點,找到新媒體的傳播規律,達到信息傳播效果最大化。
傳播學家庫爾特盧因認為:在群體傳播過程中存在著一些把關人,只有符合群體規范或把關人價值標準的信息內容才能進入傳播的管道。[2]對于信息的傳播來說,最關鍵的“把關人”就是每一個新聞工作者。如今,受眾也有權利成為信息的發布者,所以似乎“把關人”的權利也在不斷分化。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主流的新聞媒體和網絡媒體是具有一定公信力的,在絕大部分人們的心里,這些媒體發布的信息是值得信任的。如若這些具有公信力的主流媒體對待任何信息都不加區分、不進行甄別。就會導致類似于“搶鹽事件”這種充滿迷信與無知的假新聞肆意發展,造成人們不必要的恐慌與不安。這是一種違背新聞傳播原則的惡劣行為。所以在新媒體時代下,為了保證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同時要創建一個良好的、真實的網絡信息傳播環境,必須要求每一位新聞工作者嚴把真實這道新聞關卡。新聞工作者要通過合理的方式與途徑獲得新聞,深入實際核查新聞事件的真偽,避免弄虛作假、轟動效應、歪曲事實等情況發生,確保準確地發布每一條真實新聞信息。
“生活中其實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對新聞事件敏感就是新聞工作者要具備“發現美的眼睛”。一個具備新聞敏感度的新聞工作者必定會知道什么地方會有新聞、什么樣的新聞會成為熱點新聞。如若新聞工作者缺乏對新聞的敏感度,就會錯過很多本應該捕捉到的重要新聞,從而對工作產生應付差事的心態。新聞敏感度在另一個方面的體現就是對事件有深層的解讀能力。有些優秀的新聞工作者可以在原來的老新聞中解讀出新的信息,并使它成為新的熱點話題。而對于新聞信息的深層解讀并不局限于國家大事上,更體現在一些身邊的小事上。對于大事,從小處入手深層剖析事件背后的故事。對于小事,不要只輕描淡寫地簡單報道,而是要從更有價值的地方深層解讀其本質,開拓新的方向去報道,一定會引起不俗的社會反應。具備了對信息的深層解讀能力,才能從大局出發掌握新聞信息的發展態勢,才能控制輿論的正確走勢。所以,敏銳的觸覺和深層解讀能力是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工作者必備的素養之一。
因此,對于每一個新聞工作者來說,新媒體時代到來后,他們的工作方式不能夠再是墨守成規的,而是要適應這種迅猛的變化。新媒體時代,整個媒體環境中出現了很多問題。虛假、功利新聞等頻繁地出現,使得整個新聞行業健康的環境和正常的秩序正在逐步地遭到破壞和擾亂。所以,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以上新聞素養以及相關技能才能符合新時代對于新聞工作者的要求。由此,我們的社會將會更加美好。
[1] 中國社科院.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10-29.
[2] 李良榮.新聞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8-65.
G214
A
1674-8883(2016)13-0095-01
李鸞瑩(1995—),女,遼寧沈陽人,研究方向:新聞傳播。